冷靜的恐懼:絕境生存策略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冷靜的恐懼:絕境生存策略

作者:勞倫斯.岡薩雷斯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20日
ISBN:9789576937330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21元

求生是一種技巧和藝術,需要技師的條理、藝術大師的即席創意。恐懼可以是很好玩的東西,它使你覺得更有活力,也是拯救你的那股力量。
  在許多看似毫無希望的人為或自然災難中,許多人不幸死去,但總有些人在同個災難中奇蹟般的存活下來了。作者本身也是災難生還者,在書中分析了眾多「倖存者」的人格特點,發現他們不是最強壯或最有技能的人,但卻能快速接受眼前的現實,不怨天尤人而是冷靜地為生存而戰。
  人的一生會碰到很多挫折,可能婚姻失敗、工作不順、親人離世、經濟破產、遭遇致命疾病或嚴重災難、戰爭爆發或於叢林中迷路……,生命受威脅時,九○%以上的人都嚇得身體僵硬,本書探討剩下十%的人如何保持冷靜、專注求生。
  作者以生動的故事和紮實的科學研究揭開生存奧祕,直探人的內心。他發現英雄豪傑同樣會恐懼,只是不被恐懼嚇倒。本書提出的生存策略不僅適用於野外生存,也能助人從壓力和困境中解脫,走出離婚、失業陰影,戰勝疾病和傷痛,在瞬息萬變的市場把握商機。
作者簡介
勞倫斯.岡薩雷斯(Laurence Gonzales)
  是資深媒體人,也是特技飛行高手,極地、沙漠、高山、深洋都有他活躍的身影,現為《國家地理探險雜誌》特約編輯,2001和2002年曾為《國家地理探險雜誌》兩度榮獲全美雜誌編輯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Magazine Editors)頒發的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s)。他專注研究人類行為的意外事故及根源逾三十五年,本書為集大成之作,長踞亞馬遜網路書店自然寫作類排行榜一、二名,個人網站為www.laurencegonzales.com/。
譯者簡介
馬紅軍
  文學博士,1966年生,河北保定人,先後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現為河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院長,近年已出版譯作十餘部。

第一部 意外如何發生?第一章 「當心,雷.查爾斯來了!」第二章 未來的回憶第三章 情緒地圖第四章 我們中間的大猩猩第五章 剖析天災第六章 沙堆效應第七章 生命法則第八章 危險地帶
第二部 絕地求生第九章 扭曲的地圖第十章 感悟英雄第十一章「我們都得完蛋!」第十二章 天堂景色第十三章 神聖的冰窟第十四章 高貴人格第十五章 從天而降
附錄 生存法則

根本沒有適合「初學者攀岩」的山峰,就像沒有適合初學者的性愛。沙堆效應二○○二年五月三十日,星期四,上午八時五十分,比爾.沃德(Bill Ward)坐在豬背嶺(Hogsback Ridge)山峰上,那是位於俄勒岡州胡德山正下方的天然岩脊,他帶領的四人攀岩隊已在下山途中。科里斯.克恩(Chris Kern)是四十七歲的紐約上訴法院調查官;沃德的老友哈利.斯拉特(Harry Slutter)來自紐約州東南部的長島,在一家大型商用苗圃任職,於紐約及俄勒岡都有辦公室。斯拉特和沃德因工作關係早已相識。另一名隊員李察.瑞德(Richard Read),小名瑞克,是俄勒岡本地人,也是沃德的朋友,之前從未攀岩過。不出一個小時,瑞德將丟掉性命。他始終誤認為胡德山專為初次攀岩者而生,正適合他這樣的生手。不幸的是,該想法實在荒唐,根本沒有適合「初學者攀岩」的山峰,就像沒有適合初學者的性愛。胡德山的標準攀岩路線(包括下山)並不需要專業攀登用具,這也成為隱憂之一。攀岩過程更像在陡峭的雪地旅行,碰上好天氣,不穿釘鞋也能上去,到峰頂拍幾張照片後返回林線旅舍滑雪場,品嚐紐西蘭美味烤羊腰。這種錯覺危機四伏,因為不能出一點兒差錯。一旦失足墜崖,極易掉入荒凉幽深的山谷。胡德山為活火山,山頂覆蓋冰川、冰原,岩石表面結有冰霜,突如其來的巨風時速達一百四十英里。火山噴氣孔會將失足者吸入,硫化氫旋即令人窒息。遊客往往在冰面失足,越滑越快,跌向鋼鐵般堅硬的石壁,墜崖身亡。假如突降暴雪,遊客不是受困於迷宮般的無人區,就是在冰川裂縫中兜來繞去,幾天幾夜都出不來。每年至少有一名遊客在胡德山喪生,有些年份,比如二○○二年,罹難者遠不只一人。上午八時三十分左右,比爾.沃德登山隊開始從峰頂下山,隨後在豬背嶺上方一塊突起的岩石上會合。陡峭的豬背嶺與主峰相連,呈鏈條狀,屬弧形冰山,外觀優雅,比主峰低一千英尺。克恩選好固定點,將冰斧敲入雪層,隨之給斯拉特繫上安全繩。他尾隨斯拉特下山時非常小心,以免繩子放得過快。一旦斯拉特失足,繃緊的繩索能及時拉住,避免下跌速度過快。由於最近幾次降雨──雨水夜間結冰,部分冰層於白天融化──積雪漸漸凝結,堅冰和泥沼混在一起,岩面濕滑,難於駐足。攀岩前數日,他們曾反覆演練防滑技巧,包括新手瑞德在內,每位隊員都掌握了該項技能。如果哪個隊員失足摔下,他必須大叫「摔啦!」其他人會即刻貼近岩壁,將冰斧敲入冰岩。由於安全繩將隊員拴在一起,冰斧會阻止滑落。經過不斷演練,這種技能成為第二天性,即衍生情緒,正如雷馬克筆下的士兵,只要聽到高爆炸彈的呼嘯就立刻做出反應。然而,雖然該方法在訓練時很管用,還是不如固定樁保護更安全。斯拉特下降三十五英尺後,沃德敲進冰斧,將繩子纏到上面,又給克恩綁上安全繩。克恩拔出冰斧,開始下山。斯拉特一點點往下送,安全繩始終繃得很緊。根據計畫安排,每位隊員依序下山,每段安全繩一個人,保證繩索始終處於繃緊狀態,即使有人跌落,也只能下滑幾英寸。他們排成一排,像串珠般依序攀下一千英尺高的山脊,最後拔出冰斧固定樁,小心翼翼走下山坡。沃德和瑞德站在岩脊上張望,繩索繃緊後,沃德送瑞德下滑三十五英尺,拉緊這段距離的安全繩。此時,斯拉特和克恩也先後下滑,以保持等距,繃緊安全繩。繩索完全送下後,斯拉特位於打固定樁的岩石下方一百零五英尺處,克恩七十英尺,瑞德三十五英尺,而沃德仍坐在突起的岩石上,以冰斧為固定樁,保護下山隊員。隨後,沃德起身拔出冰斧,此時除去鞋底的防滑釘外,他們再也沒有其他防護措施,任何意外都可能發生。整個構想非常簡單,根據我事後訪談倖存者的了解,他們顯然考慮得非常充分。但是,該構想的困難在於,最上面的沃德必須保證不出事(從上到下的順序依次為:沃德、瑞德、克恩、斯拉特)。假如扔一塊磚頭,讓它向下落六英寸,大概能穩穩接住;但如果從三樓窗戶向外扔,可能會砸傷人。沃德和瑞德最近,繩子距離為三十五英尺,假如沃德摔下,被安全繩拉住之前要足足跌落七十英尺。想想看,要接住一個從七樓掉下來的人會怎樣?這完全屬於能量級別問題,儘管攀岩隊對此未加考慮,仍然想盡辦法,極力控制好繩索的巨大承重量。只是在本能層次上,他們意識到要同時避免承重點滑脫是關鍵。沃德經驗最豐富,自然在最上面;毫無疑問,他不可能失手。他們都擔心瑞德。所謂「有經驗」往往指人犯錯卻能屢次逃開,且成功次數超過常人。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