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許金玉和辜金良的路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春天:許金玉和辜金良的路
在黎明未至的晦暗時刻,即使前途不明,
路,還是要繼續走下去。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春天:許金玉的故事》主人翁,
最詳實深刻的文字記錄。
許金玉,一個養女出身,從女工蛻變成為工運領袖的覺醒女性。
辜金良,一個拒絕在殖民教育體制下成長,自學從商的嘉義子弟。
穿越時代裂隙,走過風雲洶湧的歲月,他們歷盡煎熬與折磨才終於得以在槍口下倖存。然而倖存之後的人生,卻是看不見邊際的桎梏,還有更加深沉的瘖啞與噤聲。用餘生相濡以沫的兩個人,在平凡卻不得平靜的日子裡,依舊堅持著他們的信念,透過一切的可能去實現心目中的進步價值。
以掇拾白色恐怖民眾口述生命史為己任的藍博洲,再次將手中的筆化為鏡頭,把歷史現場還原在世人面前。讓人們看見政治受難者在磨難之後,堅毅求生的掙扎,以及對自我信念的不懈追求。
已經走過的道途縱使布滿了荊棘和血淚,未來的路仍將繼續延伸,伸向那令人期待的春天。
作者簡介
藍博洲
1960年生於台灣苗栗。1983年開始小說創作。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曾任職《人間》雜誌,時報出版公司特約主編,中央大學「新銳文化工作坊」主持教授,TVBS《台灣思想起》製作人,東華大學駐校作家。現專事寫作。 出版作品:短篇小說《旅行者》,長篇小說《一個青年小說家的誕生》、《藤纏樹》、《台北戀人》,報導文學《幌馬車之歌》、《消失在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台灣好女人》、《消失的台灣醫界良心》、《紅色客家人》、《尋找祖國三千里》、《台共黨人的悲歌》、《幌馬車之歌續曲》等,歷史報導《沉屍、流亡、二二八》、《尋訪被湮滅的台灣史與台灣人》、《紅色客家庄》、《麥浪歌詠隊》、《共產青年李登輝》、《天未亮──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日據時期台灣學生運動,1913-1945年》、《白色恐怖》、《消逝在二二八迷霧中的王添灯》、《老紅帽》、《台灣學運報告1945-1949》,散文《戰風車──一個作家的選戰記事》、《你是什麼派》等。
【代序】祭辜金良同志 林書揚
春天──許金玉和辜金良的路
大事年表
【附錄】
辜金良的判決書
許金玉的判決書
代序
祭辜金良同志
林書揚
公元二○○五年,歲首春寒籠罩著台灣島。一波波寒流,一陣陣冽風吹襲下,我們接到了辜金良同志與世訣別的噩訊。一時間,萬分的哀痛與悲情,緊緊地壓住我們的心。
時值島上政情混沌,政潮起伏,二○○四年的選戰餘波未平,兩岸風浪不停衝撞。此刻此景,真不知金良同志,您抱著多麼沉痛的心,如何難捨的情,而離開了我們,離開了您為其奉獻奮鬥一生一世的台灣島!
回想七十年前,年不及雙十的少年辜金良,在橫暴的日本帝國殖民統治之下,奮身投入史上所稱的第一期台灣人民左翼運動的反日運動戰列中。南台灣的家鄉,曾經是當年世界性的反帝農民運動蓬勃展開的地方。而當文協、農組、勞組、台共的左翼陣線五萬成員,在島上各處點燃反財閥米糖企業、反高壓警察行政、反教育差別待遇、反民族歧視制度的戰火時,前線的少年服務隊伍中,每有您的倔強身影,您的高昂吶喊聲。
然而,殖民國日本,在世界資帝競逐中,日漸走上軍國主義的武力擴張政策,特別把侵略目標鎖定西鄰大陸。不僅將其本國的合法工農運動非法化,更對台灣、朝鮮等海外殖民地的人民自發的反殖民運動,以高壓手段全面摧毀。
而當眾多團體在總督暴政下瓦解星散時,您卻單身西渡大陸,以台灣反日運動的精神和體驗,參加了大陸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新運動的時代大浪潮。八年抗戰中,青年辜金良投身於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解放運動,時而挺身在火線上,時而冒險突破封鎖線,直至侵略軍隊投降,二次大戰結束,始回身故鄉台灣。
戰後的台灣島,滿目瘡痍,民生凋敝。負接收任務的國府黨政軍,竟視新收復地台灣如占領地,終至逼成民變二二八。繼而兩年內戰中全面敗退,國府遷至台北。為了固守這一個最後基地,以韓戰為契機,施行全面恐怖政治。而金良同志終以其運動經歷而受連累,在白色恐怖的大風暴中被捕入獄十二年。金良同志本為一位純樸的南台灣農村青年。雖然因其兩地參加抗日及反蔣運動而鍛練出堅毅的戰鬥性格,卻仍保留著誠實謙和的待人態度。在艱難困苦的農村生活中,兼備有勤勉養家的機敏商才,和見困相助的敦厚俠氣。
當出獄後從商有成,卻不忘資助一切進步運動。終生不改愛國愛鄉的素志,從而廣受鄉里尊敬,難友同志們的信賴。建立了長者風範,也展現一代運動鬥士的典型。
但數十年風霜,未圖個人享受,營利盡為社會公義耗用,個人家庭嚴守簡樸生活,終致積勞成疾。
臥病初期,猶關心祖國的發展前途,故鄉社會情勢的困局。尤其針對台海兩岸的和平統一,平日寡言的您,有時仍慷慨發言,熱烈論述,似一時忘卻病痛,常使探病的難友既感佩服,又感不忍。
而經過近十載的鬥病,忍受纏身的病苦,辜老您終於在一世無改的深切期盼中,瞑目長辭而去,留下難友同志間,一片無盡的哀思。
環顧今日的台灣島,曾經讓您在千里遠的戰場,百里外的獄室,掛念不已的故鄉土,仍然覆蓋著層層密雲,兩岸情勢,險象未除。但願經過眾多同胞的齊心協力,破除成見揚棄情結,及早實現祖國的再統一,民族的再整合。在解除國家民族的悲劇的歷史性過程中,同時解除個人和家庭的無盡數的悲劇。真正走向社會公義進步繁榮生活幸福的新時代。相信這才是您的未竟志業。
最後,讓我們以〈安息歌〉中的首一句來送別您。
安息吧!苦難的同志,別再為祖國擔憂!
二○○五年一月二十二日
世俗的人們常說,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女人。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成功的女人背後總有一個男人。這話雖然俗氣,卻也有它一定的道理。至少,許金玉女士總是強調,影響她這一生的兩個老師, 除了已經犧牲的江蘇籍的計梅真老師之外,另外一個就是她的先生辜金良了。 那麼,辜金良和許金玉究竟是怎樣一對讓人尊敬的夫妻呢? 在媽祖廟聆聽抗日民眾史的少年 敘事者:一八四○年鴉片戰爭後,資本主義先進列強對封建中國展開蠶食鯨吞的侵略。一八六八年日本明治維新後也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並通過一八七四年四月派兵進攻屏東牡丹社原住民,展開對中國的侵略。一八八五年,台灣建省。劉銘傳任巡撫,開展台灣現代化的建設。一八九五年甲午戰敗的清廷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歷經長達五個月的反占領戰爭,台灣人民依然在日本樺山資紀總督宣告「全島平定」之後,展開彼伏此起的武裝抗日游擊戰,一直到一九一五年的台南噍吧哖(今玉井)起義而告結束。儘管每次的行動都在日寇大規模恐怖鎮壓下完全失敗了,它卻用血的事實揭穿了日寇殖民政策的欺騙性,提高了民眾抗日的民族自覺。台灣的抗日民族革命運動也開始與祖國的革命運動互相聯繫。 辜金良就是在這樣的歷史階段成長的世代。 辜金良:日據下的一九一五年,我出生於嘉義朴子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父親辜碰鼠是個雜貨商人,在朴子街上開了一家雜貨店,很疼我。雖然台灣人民一八九五年以來的武裝抗日運動在噍吧哖起義被鎮壓血洗之後已經暫時平靜。但是,由於土地被侵奪和苛捐雜稅加重,台灣人民對日寇的仇恨卻日積日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成長的我,小時候最喜歡到家裡附近的媽祖廟玩。在那裡,我阿嬤常和鄉裡的老人「答嘴鼓」,而日據以來武裝抗日的史事與人物,往往是他們談天的主要內容。聽多了這樣的抗日故事,我對台灣的歷史就產生了興趣,同時也逐漸知道日本殖民統治的殘酷性。與此同時,因為受到這些抗日英雄的人格洗禮,我的個性裡頭就不自覺地帶有一定程度的英雄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