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浩雲與中國遠洋航運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5月

董浩雲與中國遠洋航運

作者:鄭會欣
出版社:中華
出版日期:2015年07月20日
ISBN:9789888340040
語言:繁體中文

  董浩雲(1912-1982),浙江定海人。年僅十六歲即投身航運事業,從此他的一生便與遠洋航運事業結下不解之緣。他曾先後創辦中國航運公司、金山輪船公司、復興航業公司及東方海外貨櫃公司,開創中國遠洋貨輪及客輪橫渡大西洋、太平洋之先河。五十年代後董氏集團業務開始以香港為中心,並積極向海外發展,分支機構遍佈世界各重要商埠碼頭。與此同時,董氏還與時俱進,不斷在海外購買和建造新型巨輪,致力拓展全球航運業務,並採用先進的造船技術,實施科學的管理方法,終於建立起一個擁有各類巨輪百多艘、載重量超過1,100萬噸的航運王國,成為舉世聞名的國際船王。

  本書作者數年前負責編注董浩雲上百萬字的日記,在這基礎上,再結合董氏後人提供的董浩雲生前保存的大量文件資料,以及各地檔案館保存甚董氏有關的資料,從而撰寫出一本全面而資料翔實的董浩雲傳記。

  本書不只將董浩雲簡單地視為一個成功的商人,而是應將他與整個國家的強大、現代遠洋航運事業的發展聯繫在一起,本書書名定為《董浩雲與中國遠洋航運》,就是希望通過敘述董浩雲傳奇的一生,讓讀者了解中國近代航運業如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了解董浩雲等這一批老一輩企業家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所作出的奮鬥和努力。

作者簡介

鄭會欣

  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歷史系教授,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教授(兼任)。長期從事民國檔案和民國史研究,代表著作包括《改革與困擾──三十年代國民政府的嘗試》、《從投資公司到「官辦商行」──中國建設銀公司的創立及其經營活動》、《國民政府戰時統制經濟與貿易研究》、《檔案中的民國政要》、《讀檔閱史──民國政事與家族利益》等,編注《董浩雲日記》(三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

第1章  獻身航運
「天下寧波幫」
家世與少年時代|與航運結緣
金城銀行與通成公司
 
第2章  從天津啟航
北方大港
北上天津
東北考察
爭取航權
「自船、自貨、自運」
 
第3章  脫穎而出
九號碼頭之爭
「永亨」撞船事件
海上救援
人生大事
 
第4章  整理全國航運
戰前中國的航運狀況
日本對華北航業的侵略和擴張
統制經濟與航業合作
《整理全國航業方案》的提出
 
第5章  創辦中國航運公司
上書交通部
獨力籌款
多方游說
公司的創立與停業
 
第6章  戰時活動
中國航運業的浩劫
參加救亡活動
海防與香港
中通航運公司
 
第7章  勝利前後
奉命西行
接收大員
在天津的航業活動
 
第8章  中國航運公司復業
民營航運業的慘淡經營
戰後復員與申請復業
「天龍」、「通平」橫渡大洋
理想破滅
 
第9章  航運界新秀
上海輪船同業公會
維護同業權益
爭取沿海內河航權
對日索償
 
第10章  參與創辦復興航業公司
爭取美國援助
國家賠償
業內合作
赴美接收船隻
復興公司售船
 
第11章  困惑與抉擇
離開故國
「中航」遷台
南船北歸
親友動員
舉棋不定
最後的抉擇
 
第12章  立足香港,進軍日本
得天獨厚的優勢
戰後日本經濟
初訪日本
對日航業考察團
 
第13章  從「東方之星」到「東亞巨人」
遠洋航運的特點
世界航運出現轉機
「東方之星」下水
日本造船業的發展
「東亞巨人」乘風破浪
 
第14章  大展宏圖
掌握機遇
汰舊換新
與時俱進
擴充船隊
發展契機
 
第15章  重返台灣
倉皇離台
若即若離
奉若上賓
聲譽鵲起
國輪國造
 
第16章  開拓國際航運
開闢定期航線
「如雲」輪抵達美國
加入遠東運費同盟
中歐航線通航
其他新航線
 
第17章  建造大油輪
油輪的功能
在日本造船
「運動產生力量」
石油危機
果斷應對
新的形勢
 
第18章  「迎接大時代」
貨櫃運輸的出現
奮起直追
「東方海外」上市
貨櫃碼頭
 
第19章  晉身世界船王
航業巨子
後來居上
異軍突起
誰是第一?
 
第20章  「海上學府」
教育為本
「伊莉莎白」郵輪的昔日風采
理想與實踐
巨輪蒞港
沖天大火
不氣餒,不放棄
「宇宙學府」啟航
 
第21章  難忘的中國情結
「為國人航運史開一紀元」
國際局勢的變化
籠絡與防範
秘密接觸
為兩岸和平統一鋪路
 
第22章  投資地產、金融與造船
東方海外大廈
美亞銀行與環球銀行
購買中山船塢
籌建歐亞船廠
 
第23章  資本與市場
融資渠道
運用資本
收購與聯營
過度擴張
「海上巨人」
 
第24章  遠洋航運的運營與管理
航運管理的特點
經營理念
人事管理
財務制度
應對海難危機
 
第25章  企業文化
企業家精神
推動航業文化
注重教育,培養人材
當代鄭和
 
第26章  「四海一家」
人脈網絡
朋友遍天下
知恩念舊
「三北」事件
 
第27章  家庭與事業
恪守孝道
伉儷情深
子女培養
傳統與現代
事業傳承
創業與守業
 
第28章  感情豐富的內心世界
文化情懷
美的追求
一封未寄出的信
與藝術大師的交往
 
第29章  魂歸大海
積勞成疾
臨終徵兆
去世經過
備極哀榮
發揚光大
 
董浩雲生平大事年表
後記

第1章  獻身航運       「天下寧波幫」   浙江的舟山群島位於長江口與杭州灣的交匯處,山明水秀,它的四周散落着一百多個大小島嶼,總面積為1,444平方公里,擁有400多公里海岸線。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耕田捕魚,繁衍生息,形成了與海洋密切聯繫的獨特文化。潮起潮落,漂流不息的東海之水將大陸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帶到了這裏,自唐開元二十六年(738)中央政府於此始設翁山縣,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改名定海縣,使它成為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定海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鴉片戰爭時這裏曾是著名的戰場,面對着英軍的入侵,定海縣令姚懷祥和三總兵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英勇抗擊,為國捐軀,氣壯山河。   定海和鄞縣、鎮海、慈溪、奉化、象山六個縣舊屬寧波府,雖然今天的定海已改為舟山市的一個城區,不再隸屬於寧波市,但其「寧波人」的印記卻早已深入人心。早在唐宋時期,寧波就是中國對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也是沿海最繁忙的口岸之一,尤與對日本、高麗的通商最為頻繁,因而這裏的民眾具有悠久的通商傳統。寧波人以精明、抱團、恪守信義聞名於世,同時又具有強烈的冒險和進取精神。明清以後,江南地區人口發展迅速,生齒日繁,但耕地面積卻相對狹少。據統計,嘉慶二十五年(1820),寧波府總人口為2,765,845人,而土地卻只有4,066,059畝,人均僅1.47畝。地狹人稠的自然環境,培養出寧波人四方遊食的經商習慣,因此寧波人「見異思遷」的創新精神與中國傳統「安土重遷」的保守觀念是不盡相同的。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