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療程:心理學大師榮格、佛洛伊德,與她的故事(改版)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危險療程:心理學大師榮格、佛洛伊德,與她的故事(改版)
精神分析領域的經典之作
她是榮格的病人,也是他的祕密戀人。
她促成榮格與佛洛伊德的世紀交會,
因此激盪出心理學發展與科學思潮的卓越高峰,
卻也造成這對師徒關係決裂、各立門戶。
這是心理學界最著名的三角關係,也是最引人入勝的心靈探險。
一九○四年,一位名叫薩賓娜.史碧爾埃的俄國年輕女子被帶到蘇黎世的精神病院,接受卡爾.榮格的治療。受過良好教育的薩賓娜聰明有才華,成為榮格不可多得的研究對象,兩人跨越了醫病關係界線,發展出不倫之戀。
榮格將秘密戀人的案例以「薩賓娜.S」為代號發表,藉此向佛洛伊德討教,兩人因此建立起深厚的師徒情誼,他們的思想交流為精神分析奠定了未來的基礎。
臨床心理學家暨出版社編輯約翰.克爾藉這段學術界不可告人的三角關係,鉅細靡遺地重現二十世紀初精神病學發展與精神分析的崛起與興盛。薩賓娜不僅促成兩位心理學者的世紀性思想激盪,對精神分析做出實質貢獻,她是榮格的「阿尼瑪」,也成為佛洛伊德與榮格日後分道揚鑣的風暴核心人物。
這本故事張力十足的心理學思想史在2002改編為舞台劇《與榮格密談》(The Talking Cure),名導演大衛.柯能堡在2011年將同名故事搬上大螢幕,但三位傳奇人物的天才思維、針鋒相對的精采對話,卻只在本書中完整呈現。
國際媒體書評
糾正了對於榮格和佛洛伊德之間關係的既定成見,相當寶貴⋯⋯使我們得以⋯⋯探究最早期精神分析師們的性倫理,以及性政治,那些都影響了兩人理論的成形。
——《紐約時報》書評版
讀起來有時候像是看一本書信體小說,有時候又像佛洛伊德或榮格著名個案的歷史資料⋯⋯深深影響著我們這個時代理解自我的模式浮現了,而〔克爾〕則高明地重建出當時社會與個人的脈絡。
——《舊金山紀事報》
《危險療程》訴說的是早期精神分析的發展,締造了歷史的新一頁⋯⋯克爾的思路敏銳縝密、筆法精鍊達理⋯⋯他所描繪的整個世界都令人信服,並且驚喜不斷。
——《週日獨立報》
約翰. 克爾這本書細膩動人⋯⋯精采絕倫⋯⋯堅忍剛毅的薩賓娜.史碧爾埃甫出場,儘管聲勢不大⋯⋯後來卻一躍成為榮格「阿尼瑪」的原型,而「阿尼瑪」就是不知不覺中經常束縛著男性的陰性力量。
——《每日電訊報》
小說也不見得比這本書精采。很難想像,還有什麼比史碧爾埃這個角色的登場⋯⋯更能道出佛洛伊德與榮格絕交的辛辣過往⋯⋯克爾精湛的寫作技巧,不僅讓史碧爾埃免於遭到埋沒,還說起了一則動人的故事,同時提供可信的史料,一刀未剪呈現出精神分析崛起的過程。
——《先驅報》
克爾觀察著凍存於文獻和新「科學」論點中的奇人異事,彷彿正瞧著琥珀中的昆蟲。
——《村聲雜誌》
克爾之所以出色,在於展現了密切的人際關係、政治操弄和理論發展三種面向互相融合的速度有多快。
——《新聞日報》
從來沒有一部作品以如此接納的態度和博學的角度,詳盡解釋了佛洛伊德與榮格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銘記了可敬的史碧爾埃。這本書必然成為這個領域的經典之作。
——《歐洲人週報》
作者充滿學者風範,又不失機智,因此格外彰顯故事的張力。約翰.克爾綜合了自己各項才能之作,令人折服。
——《觀察家報》
克爾描述史碧爾埃生平的技巧一流,論及她成就的重要性也相當有說服力⋯⋯任何對於廿世紀文化史有興趣的人,都應該一讀。
——《週日郵報》
最重要的是,克爾振興了史碧爾埃的地位⋯⋯多虧了克爾,現在史碧爾埃在精神分析上的貢獻才有重新評價的機會⋯⋯史碧爾埃與榮格之間的私情,具備了所有真實愛情故事的特質:甘苦交織、狂喜、妒忌、愛慕與劇痛。
——《週日泰晤士報》
作者簡介約翰.克爾John Kerr畢業於紐約大學,之後成為臨床心理學家。目前是美國The Analytic Press出版社的編輯,此出版社專門出版精神分析的書。此外也曾任Freud and the History of Psychoanalysis期刊的共同編委與撰稿人。相關著作:《危險療程——心理學大師榮格、佛洛伊德,與她的故事》譯者簡介陳雅馨台大社會所畢。自由譯者。譯有《愛情的正常性混亂》(立緒)、《未來的性》(麥田)、《路西法效應》(合譯)、《REPLAY重播》(商周)、《意識究竟從何而來?》等書。相關著作:《REPLAY重播(暢銷改版)》《危險療程——心理學大師榮格、佛洛伊德,與她的故事》《意識究竟從何而來?——從神經科學看人類心智與自我的演化》《意識究竟從何而來?(改版)——從神經科學看人類心智與自我的演化》《路西法效應(修訂版):在善惡的邊緣了解人性》《REPLAY重播》楊晴淡江大學英文系畢,略通法文、西班牙文、拉丁文。領有國家英語導遊執照,曾任英語導遊、線上遊戲公司教育推廣講師、英語教師、華語教師、台灣及美商多國語言本地化公司專案經理,管理近36種語言;業餘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文化志工。2001年起中英筆譯至今,2012年開始中英口議。實體出版英譯書籍:《玉山國家公園導覽手冊》、《當代攝影新銳二十》等。相關著作:《危險療程——心理學大師榮格、佛洛伊德,與她的故事》《大思考,微解說——150個擺脫偏見的思考準則》《看漫畫了解腦神經科學》
<專文推薦>薩賓娜的危險療程 陳玉慧
媒體評論
前言
第1部 一個歇斯底里的案例
第1章 父親的手
第2章 精神病院
第3章 榮格的測驗個案
第4章 女人的說謊天性
第2部 新的神經健康原理
第5章 蘇黎世學派的崛起
第6章 榮格與佛洛伊德
第7章 科學的童話
第8章 性研究及心理學研究
第3部 運動
第9章 美國與核心情結
第10章 有兩個骷髏頭的房子
第11章 國際精神分析學會
第12章 精神分析的靈性趨勢
第13章 垂死和復活的神
第4部 私密生活
第14章 轉化
第15章 友誼之死
第16章 只餘靜默
第5部 餘波
第17章 精神分析運動史
第18章 天命的追尋
後記
延伸閱讀
〈專文推薦〉薩賓娜的危險療程——陳玉慧
去年在一趟長途飛機上看了柯能堡拍的《危險療程》,有點失望。但最近閱讀該影片的原著,由約翰.克爾(John Kerr)撰述的這一段精神分析史,卻是一本精采之書,令我大感振奮。
這本書從一九○四年八月的某天開始敘述,那天,一位十八歲的俄裔猶太女孩被帶到精神病院,當時,她不斷狂笑尖叫,見人便吐舌頭,自認為自己是火星來的,父母是俄國小鎮富商,一家人經常在歐洲各地旅行,因為注重孩子的教育,以為女兒只要病情轉好,便可以直接進入大名鼎鼎的蘇黎世醫學院就讀,所以來到蘇黎世的布爾霍爾茲利精神病院,住入頭等病房。
女孩的名字是薩賓娜.史碧爾埃(Sabina Spielrein),為她看診的精神科醫生不是別人,是年輕的榮格(C.G. Jung)。當時他受了佛洛伊德的影響,也在研究歇斯底里案例,薩賓娜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病人,她(不同於那時代的女性)已經高中畢業,且聰明有才華,不但能準確地描述自己的心理狀況,也有神祕主義的傾向,可能有預言能力,榮格把她當成不可多得的研究對象,幾個月後,他踩下精神分析醫生不該逾越的界限,和病人發生戀情,並且是婚外情。
後來,這段戀情成為精神分析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二位奠定精神分析科學的大師佛洛伊德和榮格也因她而有了互動討論,甚至因此產生更大間隙。無論從何角度,史碧爾埃對精神分析學而言,貢獻卓著。
曾任精神分析書編輯的克爾做足了功課,他文筆佳,論述觀點犀利,能綜合史料,不但客觀描繪十九世紀精神分析發起的社會和歷史背景,何以維也納和蘇黎世成為精神分析的起源重鎮,二位大師由欣賞到親如父子的關係,隨後互不往來的交往過程,藉而揭櫫二者在精神分析上的重要地位,總結各家特色,各派歧見爭執,毫不遣漏,且全書充滿故事性。
原來史碧爾埃這樣一位才華洋溢並帶著那麼些異國情調的年輕女孩,便是二位大師往來討論的話題重點,榮格愛上她的聰明和絕佳表達能力,在女孩身上找到浪漫的愛情,在幾次通信中,他把薩賓娜的症狀分次(沒有說明是同一人)告訴佛洛伊德,並要求已接受他為精神分析學界王國的未來子嗣的佛氏替他解惑,佛洛伊德不知史碧爾埃已愛上榮格,他搬出他的性和肛門論點,這一點他從不動搖。這樣為薩賓娜治療也真是危險療程!
後來,薩賓娜一心要替榮格生個男孩,使榮格對婚外情產生畏懼,再加榮格妻子即時寫信致薩賓娜在俄國的父母,薩賓娜那有控制欲人格的母親介入後,榮格和薩賓娜的關係逐漸疏遠。
薩賓娜和榮格分手後,第一件事便是寫信給榮格分道揚鑣的勁敵,佛洛伊德握了一個不利榮格在學界發展的把柄,他寫信問榮格: 那寫信給我的女人是誰? 是不是瘋了? 榮格承認了戀情,並說,我擔心離開她會造成她病情惡化,所以才產生了感情。他並暗示佛洛伊德「我第一次去維也納找你回來後仍餘波蕩漾,」榮格是想以佛洛伊德的小姨子敏娜向他訴說她和佛洛伊德的不倫戀做為暗示,希望佛洛伊德不要對外張揚他的私事,但佛洛伊德並未意味出來。
薩賓娜.史碧爾埃原本是一個幾乎被人遺忘的名字。她在榮格問診的過程中透露, 原來父親不愛母親,雖然父親愛她,但愛她的方式卻是責罰,他會以手拍打她的臀部,而少女的她因而從中獲得性高潮,隨後又陷入自責和自淫,她受不了自己⋯⋯這可能便是她歇斯底里的由來之一。她後來對榮格絕望,返回俄國,因猶太人的身分,一九四一年被進入俄國的德軍屠殺。
早期,精神分析學界幾乎全是男性的世界,佛洛伊德和榮格以降,學界提到女性的論述太少,凱爾這本書至少為女性或者史碧爾埃(出席週三夜會的第二名女性)都稍做了平反。這是我喜歡此書的另一個原因。
前言 一九○七年三月三日,佛洛伊德與榮格初次見面,他們兩人就欲罷不能地聊了十三個小時。這兩個人最後一次一起出現在同一個房間是一九一三年七月七日至八日,在慕尼黑舉行的第四屆國際精神分析大會(Fourth 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Congress)上。就人們所知,在這個場合中他們彼此沒說過半句話。於是思想史上最惹人爭議的一段情誼,就在沉默中結束了。然而,這兩個並肩工作了六年多的男人,仍毅然決然地改變了廿世紀的思潮方向。 這是個關於那段夥伴情誼的故事。但是我並不想要以傳記的角度來講述這兩個男人的一生;我也不想偏袒任何一方。我之所以想要講述這個故事,是希望大家可以注意到這兩個人的共同研究成果的重要議題。 在他們倆人合作的這段期間,佛洛伊德與榮格使新的心理治療方法——精神分析——得到極大的注目,其詮釋性觀點也廣受認可;這些觀點有些是相當激進,也因此而使其變得與眾不同。若沒有這兩個人,或者更明確地說,若沒有他們的通力合作,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精神分析就不會存在。但如果佛洛伊德和榮格催生了極度新穎的事物——直到今天我們仍持續體會到其日新月異的價值——他們也以無可避免的方式形塑了他們的創造物;該方法不僅反映出當代的需求,我們也應該要瞭解並認知其最終造成的扭曲是什麼。 顯然,榮格和佛洛伊德間的情誼是個值得敘述的重要故事,但卻不容易從批判的角度來說明。我們偏向對這兩個男人抱持欽佩讚賞的態度。我們寧可一直將他們當成英雄,希望他們一如其後出現的無數軼聞趣事中的形象,擁有魅力、富有人性、多疑且聰明絕頂。在為人類的心靈,尤其是為人類的限制開啟了全新的視角後,佛洛伊德與榮格勢必是與自我反思的無比重負共同存在的第一批思想家,而這自我反思正是現代人的心理特色。就這個意義上,他們是第一批廿世紀公民。想到他們擁有這些新自覺形式所需的人性美德,就令我們心滿意足又欣慰。 在對立中,人往往會突顯出自己的性格。在他們晚年時,即便情勢迫使他們必需反對自己的理論,他們也能優雅以對。對於佛洛伊德那不悅的抗議,我想我們都耳熟能詳了。他說:「有時候雪茄就只是雪茄而已。」但或許他對於亞伯拉罕.卡迪納(Abram Kardiner)所提出問題的回應更能說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