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價進化論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5月

量價進化論

作者:潘建廷
出版社:寰宇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20日
ISBN:9789570477801
語言:繁體中文

  ◆在股票的交易資訊中,籌碼的變化可以說是一種相當重要的依據,如何正確解讀量價間的關係,也就成為投資市場相當重要的課題。量價關係是以股巿成交量來判斷股價漲跌的先行指標,藉由巿場的買賣力道來研判股巿後勢的漲跌。本書利用經濟學的供給與需求,來說明量價之間的關係,且發展出獨特見解的理論,完整的敘述投資者心態,牽動著整體市場的心理結構。  ◆本書出版的目的,為論述極少被提及的成交量能,以及量能工具「多空能量器」的研發與運用。作者以「量價進化論」為理論基礎,以已開發之「多空能量器」之實用工具軟體,透過檢視市場價量微觀變化,來判定盤中多空力道與市場趨勢的方向的關係,並勘破傳統市場價量關係的假象。本書可說是作者身經百戰的心法傳授,對於習慣參考指數及成份股進行交易決策之投資人有莫大助益。  ◆ 將股市看成一個不斷在進化的生態系統,投資人的汰弱留強猶如物種的適者生存,為了生存競爭必須產生的風險控制行為下,衍生出的「理性抱抱論」,獲得了實體量價路徑的確實意義。而籌碼生態的物競天擇,利用基因演算找出哪些籌碼具有交配資格,所獲得的即時多空方量能,又具體化了抽象多空現象的力量消長,完成了多空能量器。「多空能量器」像是一個高速精良的專業相機,專門負責多空即時量能的顯影,提供多空資訊的快速解析優勢,也就是左右勝負關鍵的時間優勢,其優勢僅次於內線交易者。「理性抱抱論」可說是棋譜,「多空能量器」則是觀測器,一個是理論方法,一個是應用工具,兩者構成完整解讀多空量價路徑的量價進化論。作者簡介潘建廷  畢業於中原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為證?營業員。自19歲即開始進入股市,以三萬元起家,24歲時即因在股市獲利而自行創業,成為知名唱片公司負責人。也曾經擔任過音樂製作公司總監、大型通路公司顧問。因生性自由低調,近年潛心研發親手打造股市量能軟體,以其獨特的交易思維,深獲券商期貨商青睞,基於好評回響不斷,決定將其操作秘笈公諸於世,因此成就本書之出版。

前言推薦序 1- 2Ⅰ.  量不是價的先行指標量價真的有關嗎?丟銅板猜行情也得認知:一個硬幣有兩面那雙幕後看不見的黑手價格的分析及操作策略:無可避免的28法則剪刀石頭布多非多,空非空,多即是空,空即是多Ⅱ.  資訊迷霧:奔跑的大象籌碼遊戲失落的巨人肩膀具體化的盤感大象不會站著等你摸遍全身多空現象的量化騎上大象的達爾文Ⅲ. 因為每個人都知道,所以沒有人知道Yes I Know But I Don’t Know股價的預期心理多空的攻防以及消長山它還是山Ⅳ. 測不準原理的兩難局面完美的解決方案?你聰明不需要它傻瓜它不是傻瓜,它是價格分析的兄弟Ⅴ. 量能首部曲:曙光乍現 揭開迷霧 奇異的延伸被誤解的有效買盤,述說著不平衡一夜醒來,眼前的才是真面目三天兩夜,右腿發軟,行止賊愣Ⅵ. 理性抱抱論成交量之進化觀擦鞋童奇遇記最佳大膽猜測畢業論挑戰理性說無分勝負代表壓力累積故弄玄虛VS. 科學方法Ⅶ. 臥虎藏龍的台股最少人賺錢路徑差強人意的多頭反攻反彈OR回升?這就叫做迫不得已妳看你看,量價背離多方主動,控盤的卻是空方徒勞無功的空方全力攻擊Ⅷ.  明天過後,不就是後天理論平衡點軌跡斜率自然VS. 人為後天過後,就不只是大後天附錄.  多空能量器1.6版

前言  本書出版的目的,是針對極少討論的成交量能而來,成交量就是投資人的籌碼換手行為,也是多方量及空方量已成交之交集,為了辨識多方及空方量能,產生了量能工具「多空能量器」的研究發展。而投資人以及籌碼就是市場的最小分子,也就是市場的一切,價格就像湖面的水波紋,我們注意力不放在水波本身,而去討論水分子如何去造成水波紋,也就是籌碼微觀角度下的價格走勢行為,由於股市籌碼渾沌系統資訊量龐大造成資訊迷霧,猶如參與籌碼戰決定勝負的戰爭迷霧,即時解讀成交量,而非事後,勢必利用量能工具克服資訊迷霧。  本書編排上,第一章需要處理的是,股市普遍關於量能常識上的一些誤解,而必須去重新建立了解本書立論,所需要的基礎觀念,第二章是為了要如何去「看見」多空方,所需要的籌碼量能工具設計理論基礎。前兩章就是股市生態構成分子的量價進化論之導論。第三章解釋因股價預期心理,所造成價格無法預測的不規則震盪,以籌碼微觀角度的多空理論基礎去建立規則。第四章敘述量能工具細部設計上的源起,以及如何補足現存價格技術分析的死角。  有了理論基礎後,第五章至第八章為實際行情實例,由極短線江波走勢拆解,漸漸擴大到短線至中線,再回到中期操作的極短線肉搏戰實例,完成整個見樹見林,以量能微觀到巨觀角度的價格走勢下之量價進化論,要以分秒、或日、或週、還是月的角度來操作,決定權操之在於你。  適者生存,行情走勢就是建立在所有的市場構成分子,競爭生存下的結果。

Ⅰ、量不是價的先行指標市場生態結構不斷的進化,走勢也會跟著進化,股市籌碼戰本質就是財富的生存競爭遊戲,看似雜亂無章的渾沌系統,卻也存在著不得已之必然。量價真的有關嗎?量先價行,是幾乎每一個擁有技術分析基礎的投資人,都知道卻無把握說清楚的原理。到底是如何的先行法?真的有辦法說出個所以然來嗎?在實務上的例外情形有多少?可靠性又有多少?既然是價格的先行指標,是否能使用量先價行原理而獲利?「量價關係」四個字念起來頗為順口,但確實的關係究竟是什麼?量能的討論,一直是個模糊地帶,明明例外情形已經多到使得現有的規則不能成為規則,斤斤計較起來卻又沒有滿意的答案,所以便很有默契的忽略不計,或當成只是個模糊的概念,認為並不妨礙建立基本觀念上的信仰。討論量價關係以及量能觀念,稀少到幾乎只剩下名稱而不見內容,但偏偏每天都會有人提及到量能,或是利用量能來做研判。只是現有的量能分析以及解讀,說是研判其實比較像是主觀感覺,說的深奧些——就是需要個人悟性,講白話就是,現有規則人人都知道不可靠,還是得依靠感覺去選邊解讀。實際上的情況就是選擇性去支持既定的多空看法,當作既定多空看法的Bonus加分項,幾乎沒人會用量能來作為主要的決策依據。嚴格來說,量先價行——指的是新高量後有新高價,新低量後有新低價,模糊的概念是說——價漲時量增,價跌時量縮,這樣的現象表示市場比較「健康」,用健康概念來暗示行情看漲,並未明說代表看漲所以留下可圓說的空間。接觸市場時間足夠的投資人,大概不需要舉例說明例外的情況有多少,實際上,新高價不必然需要新高量的支持,而新高量後價不一定創新高,價漲量縮不代表行情會跌下來,價漲量增也不能保證走勢一定不會反轉。量能性質已經讓人摸不著頭緒,如果還再去質疑量先價行,這個已經被大家認定的普世性質,心理上恐怕會失去理解成交量性質的重要參考依據。可是單純一句市場永遠是對的,並不能帶過量先價行已經千瘡百孔的事實,就算當成這個規則真的成立好了,關於量能的說明還有:量小不成頭,頭部是伴隨著高量產生的,那問題來了,當成交量創新高時,是後有新高價該去買,還是擔心做頭該去賣? 典型的一種對成交量的描述——需要多少成交量上攻來突破某壓力——這當然有它計算的方法,利用均量以及套牢區的成交量,能推估出大約的數字。但是在實務上,卻又常發生價漲量縮(稱為量價背離),或另人跌破眼鏡俗稱驚驚漲的無量上漲,在全市場都看懂量價背離的同時,卻繃緊神經的看回不回,然後忽然間好像理所當然的急回,接著又讓人不由得地恍然大悟,震盪出所有認為量價背離已表態的技術性風險控制浮額後,又再繼續上漲。由歷史K線圖去研究,可以找出很多量價背離的結構,在一段時間後真的跌了下來,可以拿去給新手當成基本入門教材。只是同樣的,量先價行或價漲量增的結構也一樣是會跌下來,這種預先設定立場的邏輯陷阱,量價背離真的是導致下跌的因素嗎?量價背離小漲一段走勢之後,擴量又漲,又量價背離再漲一段,再擴量急漲,讓投資者跟也不是不跟也不是,這種情況對投資者一點也不陌生。本來就有漲有跌的股市中,成交量大可以說是籌碼快速換手,也可以說成是籌碼凌亂,成交量小意味著人氣不足,卻也能解讀成籌碼穩定,那麼到底是量大比較好,還是量小比較好?量能的重要性無庸置疑,可是量價之間的關係,又像是一場騙局,似有若無的隨看多看空者任意解讀,結果就是九成以上的技術分析著重在價格上,價格分析的發展百家齊鳴,而有關量能的指標,卻屈指可數。觀察一個成熟市場,量價背離的時間恐怕比量先價行的時間多,較高的成交量,大致發生在市場多空分歧的時候,可能會有人拿出台股長期線圖,說明例如指數在五千點時均量在一千億,而萬點時均量在二千億,很明顯的,萬點時的均量大於五千點時均量,量價背離的例外只是偶爾短暫的脫序現象。而堅持成交量代表市場資金,然後資金乃市場之活水,為股市之動能的說法顯然沒錯,而這也是量先價行容易讓人誤解的原因之一。成交金額不要只看到金額兩個字,就認為是代表資金,想像整個股市自己就是一個大主力,左手進右手出的每天進出一百萬股,一百萬股每天被動掛賣在高價,自己再主動以全部市價買回來,把價格拉高上去,交易成本忽略不計,然後你認為他手上的現金會多出來還是會減少?買進金額與賣出金額剛好相抵,他根本不需要投入多餘的資金,成交金額就會因價格升高而越來越高,這樣成交金額對於資金面究竟看出了什麼?而且注意成交股數都是一百萬股,幾乎是量價背離的情形喔。由資金面去理解股市成交量,並不能說是絕對錯誤,但是如同上述的假設,股市每天成交換手一百萬股,隨著股市指數越高,這一百萬股的換手成交金額就會越高,賣方的銀行存款就會越來越多,而這個金額剛好就是買方購買股票所需資金,整各貨幣體系沒有多沒有少,所以股市的價格水位和成交金額,本來就是近乎套套邏輯的正相關,很難去判斷孰因孰果。換個方式說,股市隨著自身的價值升高,本來就能創造自身所需的帳面資金去構成更高的成交金額,用長期線圖去解說這個恆等式,意義何在?對於推估未來價格又有多少幫助?由資金面去嘗試解說量價性質,不但繞了遠路還多少帶些詭辯,真要由資金面下手,不如去觀察外資的淨匯入以及廣義貨幣供給額,還直接些;前者為資金的意圖進入市場,後者為豐沛的資金構成低報酬率環境,使得股市的應有價值升高。也許你注意到了,大盤的成交量所使用的是成交金額,而個股的成交量是使用成交股數,股市打的是籌碼戰,關鍵當然是股票籌碼的動向,如果大盤也是使用成交股數,就算是長期線圖,量先價行恐怕也會失去唯一的立論依據,連日線圖都要等到收盤後才能確認量價,已是事後諸葛,更不用說,如果使用週線圖週成交量,等到發覺後,K線已成定局,哪來的量先價行?又如何有辦法使用量先價行? 大盤應該使用成交金額,還是成交股數,也許見仁見智,短中期因為平均價格差異不大,所以無論是成交金額還是股數,其呈現的性質會是一致,而其性質不支持量先價行,然後用長期的成交金額趨勢,來支持量先價行,這除了用來交總體經濟學作業,或者專業機構拿來應付散戶用的研究報告外,實用的價值實在有限。豐沛資金追逐有限籌碼當然會造成股價上揚,但是不能從成交金額關係去預估,中間可能的環節及變動因素太多。若真的是總體經濟的高人想投資,也不是去看股市的每日成交量,應是去考量整體經濟環境,有沒有構成豐沛資金的條件。行進間的成交金額無法倒推回去假設資金的狀態及意圖,越來越高的成交金額表示交投熱絡,不是要去作出隱含假設而不自知,就是假設到成交金額等於資金,還想隱含暗示著是買方資金,為事後解盤的價格上漲量身訂做理由。價格上漲會因為價格表現受到注目而聚集人氣,交易可能因此相對熱絡促使成交量增加,所以到底是因為交易熱絡所以價格上漲,還是因為價格上漲所以交易熱絡,根本就像雞和蛋的關係無法釐清因果。量先價行背後是一種由量去造價的概念,它的邏輯是因為有量所以有價,這樣的單行道概念引領出了許多錯誤的結論,還有許多令人不解只能刻意忽略的量價現象。傳統對於量價關係的解釋,事後由K線看圖說故事的簡單量價關係,實際上的使用意義,只能拿來解盤,不適用於實戰。-----------------------------------------------------------------------------------------------------------------在生態已高度進化成熟的股市中,投資人的專業程度普遍有合理的價格共識,可是合理不代表無風險,短中期合理並不代表未知的長期合理,成交量主要構成就是不想承受長期風險的短中期籌碼,所以就短中期卡位而言,沒人想賣的不合理低點,是身不由己的套牢多方,必須執行風險控制所殺出來的,沒人想買的不合理高點,是必須保護自己的套牢空方,以及競賽中落後的空手在策略上必須去回補出來的。短線的多空互相激戰拉扯中,當短多及短空某一方被迫不得已退場時,決定了一場又一場的短期勝負,然後籌碼重新排列繼續下一場,中多及中空對於價格波動忍受力高於短多及短空,所以短期戰敗的短多負責殺中多,戰敗的短空負責軋中空,然後繼續再分出較大結構的勝負。如此一回合接著一回合循環,小回合累積大回合,直到一方完全潰敗死心後反轉,成交量就是多空雙方交戰後的陣亡籌碼。每個人可接受的小損失,積沙成塔,是可以釀成大行情的,而實際上當然沒有大小回合短中期的明顯界線。大小回合之間也是互相的在影響,中多會殺短多,中空也會軋短空,會形容成交量是陣亡籌碼,原因是成交量其實是同時在消耗多空方拉扯時,該回合所能產生的力量,這也就是為何一段多空未分勝負的整理結構,成交量會漸縮的原因。拉扯中的多空雙方力量同時都在被消耗,力量先被傾斜或消耗完的一方,很容易在該回合中戰敗,陣亡籌碼暫時是等待勝負的籌碼,同時也是在累積成交量中多空的心理壓力,戰敗撤退時壓力爆發宣洩,將走勢帶往另外一個新的回合,回合之間的宣洩壓力也互相對抗或協助,走勢就在舊回合及新回合間移動。行情大致就是這樣,循著戰敗者撤退的軌跡行進,成交量的大小,就是戰況的激烈程度,量價路徑就是戰場戰鬥過後的痕跡,並且一路改變籌碼的成本結構,等待下一次的多空勝負碰撞,這些就是成交量中所含的資訊。那麼就不要再嘗試描述高檔量增量縮如何如何,低檔量增量縮又如何如何了。既然已經知道高檔低檔,還要管成交量做什麼?那種描述看也知道是事後解盤之用,去描述多頭以及空頭市場時的成交量變化也是同理,至於價漲量增以及量價背離不小心處理的話,也會落入類似的陷阱。成熟市場必須假定參與者都是高手,都是理性的投資人而採取理性的動作,不但想要賺錢卡位等別人抬轎,而且懂得保護自己。除開法人刻意想賺期指價差,不然沒有人自願買高賣低,多空方想保護自己的心理壓力才是行情最大的推手,就像是到達能量障礙後就會引爆的不穩定因子,一次次的到達價格臨界點,而引發大小不一的連鎖反應,然後繼續再重新裝填累積能量,等待下一次的臨界點來臨。現有的技術分析常識,反映了市場多空普遍認知應該要撤退的位置,可以用來預估,臨界點在哪、連鎖反應規模是裝填中、爆發中、或是已結束?所謂市場主力假如不想自己玩自己,也得要四兩撥千斤的操弄這些不穩定因子,來從中牟利。量價路徑最有效的用途,就是用來了解這件事,而不是用來搞量價背離或價漲量增幾則通則,去對抗人人都看的懂這幾則通則的股市,說難聽一點,大部分的技術分析通則,最大的用途是用來吸引你成為裝填能量的燃料。量不是價的因,不是因為量去造就了價,反而有時價引爆了量。各種股市關於技術分析的常識,使得多空對於籌碼的短期需求供給,不完全與價格高低有關,而是跟價格型態以及價格預期有關。一次又一次的多空能各自解讀的結構,催促著多空下定離手裝填能量,然後到達臨界點價格,引爆連鎖反應量,或者蠶食鯨吞地自己人打自己人。對於股市知識愈強的高手,這時都只能身不由己,高手們心裡明白,下定離手那一刻就已決定勝負。股市生存遊戲不能動搖的鐵律,就是風險控制,錯不是錯在必須無助的當一個被連鎖反應的棋子,而是錯在一開始的心理作戰。多方主動還是空方主動,不是決定行情方向的主因。前面提到過多空方的輪流主導發球,雖然沒有非常規律,但是多空各自都會有主動的時間。多方主動及空方主動的多空拉扯競賽中,不但是在裝填能量,也有點像是棋局,發球局被破就有可能失去先手,失去先手就被暴露在不利的位置,暴露在不利的位置就有可能力量被相對提前消耗,力量被消耗完畢就有可能被引發連鎖反應,連鎖反應一旦被引發就幾乎勝負已定。接著極短線勝負堆積出短線勝負、再堆積出短中線、中線、一部份也許中長線,來構成行情走勢。至於長線甚至超長線,那個就叫做趨勢或是國運,不屬於技術分析甚至基本分析領域,那是由超長線持有投資者投資區域經濟,點滴累積而成的趨勢,對這些投資者而言,我們目前的分析都屬於投機領域,而成交量主要也不是由這些籌碼持有者所構成的。投資人的財富生存競爭,淨效應就是籌碼的裝填、爆發、連鎖反應、宣洩、再裝填,這就是產生從極短線甚至到中線震盪的過程以及原因;一方面不斷的分出勝負,一方面多空雙方都在移動中尋求補給,同時也在消耗對方力量,並且也在移動中的角力,漸漸將對方不自覺暴露在不利的位置。成交量是已發生的事實,如果還有預測未來的價值,那就需要顛覆常識,最大的空頭反而是成交量中站在多方的買方,因為他們手上有籌碼可賣,最大的多頭是成交量中站在空方的賣方,因為他們手上有最大的潛在買力。以上所述,簡短的稱之為「理性投資人假說之爆爆樂連鎖反應原理」,我將其稱為「理性抱抱論」,於本書第六章將會進一步說明。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