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形象:外國學者眼里的中國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中國形象:外國學者眼里的中國

作者:喬舒亞·庫珀·雷默等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01日
ISBN:7802303699
語言:繁體中文

中國目前最大的「戰略威脅」之一,在於其「國家形象」。中國目前最重大的戰略挑戰,都與其「國家形象」相關。中國自己如何看待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如何看待中國,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改革和發展的未來。   國家形象直接關系到國家在國際社會的「聲譽資本」,而「聲譽資本」的缺乏則會增大改革的風險。   對於世界而言,中國首先必須得到國際社會的信任。對於中國而言,必須設計一整套與中國的現狀及其理想的未來相適應的觀念、標識、品牌和說辭。這不是放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通過知識產品、文化產品和一般商品展示一個新穎的中國,從而進一步完善和鞏固中國的傳統聲譽。

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形象(序言)淡色中國中國的秘密武器?——科學政策與全球實力中國能源與電力:國內監管與外交政策汀防止重蹈冷戰覆轍1989年對中國武器禁運與歐洲角色中國走向全球化附錄:北京共識

研究政治發展的人都知道,國家的實力既包括經濟總量、科技水平和國防力量等硬實力,也包括核心價值體系、國民素質、政治經濟制度和國家形象等軟實力,而且軟實力在國家綜合力量中的比重似乎在不斷增加。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國家力量得到了迅速增強,這里既有硬實力的增強,這一點為舉世矚目,但也包括軟實力的增強,這一點也同樣不可否認。不過,正如不少研究者看到的那樣,中國硬實力的增長與軟實力的增長不太成比例,前者的增長較之后者更加迅速,也更加引人注目。因此,如何增強國家的軟實力,正在日益引起政府領導人和專家學者的關注,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舉國上下現在格外關注下面這些問題的原因所在:如何重建我們的核心價值體系,如何完善我們的政治經濟制度,如何提高國民的素質,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等等 「國家形象」在全球化時代顯得特別重要,已經成為國家利益的重要內容。損害國家形象,實際上就是損害國家利益,反之亦然。由是之故,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勢必要關注國家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中國形象:外國學者眼里的中國》,是一部外國人如何看中國形象的專題文集,內容包括中國的內政、外交、國防和政治、經濟、文化。作為國外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作者不僅是以「第三只眼睛」來看待中國發展的,而且其主要對象也是其所在國家的決策者利對中國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因而,本書作者眼中的「中國形象」與我們自己心目中的「中國形象」,不可避免地會有許多差異。但這「第三只眼睛」的視點,正是我們更加完整地理解自己的「國家形象」所不可或缺的。承認這種差異,並且分析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既是我們中國學者自己的興趣所在,恰恰也是本書的內容之一。 我還來不及細讀書中的全部文章,但雷默先生的《淡色中國》一文在成稿過程中曾經寄我,得以先睹為快。雷默先生曾因提出「北京共識」而聲名鵲起,在經過一年多大量在中國和世界范圍內所做的調研后,他又推出了《淡色中國》一文,系統地論述了他眼中的「中國形象」。在該文中,雷默就「國家形象」的意義、中國在「國家形象」方面存在的問題、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形象」、他自己對「中國形象」的定位,以及如何改善「中國形象」等提出了不少獨特的觀點。 雷默說,中國目前最大的「戰略威脅」之一,在於其「國家形象」。中國目前最重大的戰略挑戰,都與其「國家形象」相關。中國自己如何看待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如何看待中國,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改革和發展的未來。他認為,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國在「國家形象」方面的最大問題,不是簡單的其「國家形象」的好或壞,而在於中國人自己對中國的想象與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想象有很大的差距。在過去近30年中,中國的變化太快,以致「中國形象」難以適應中國現實變化的速度之快。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看法常常是落伍的觀念、固執的偏見和一味的恐懼。而中國自己對自己的看法則經濟搖擺於自信與不安、謹慎與自大之間。這種狀況會削弱中國的國際信任度,也妨礙中國正確判斷哪些是國際社會對她的善意批評,哪些是惡意攻擊。……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