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我Oh! Dear Me:250天憂鬱症紀實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親愛的我Oh! Dear Me:250天憂鬱症紀實
很多人以為憂鬱症是厭世,其實,
他們比任何人都愛這個世界。
駱以軍、蔡康永、Vita Yang楊謹瑜、幸佳慧、林達陽、宋尚緯 共同推薦
從250天憂鬱症紀實日記,看見生命中的幽微和光亮
作者蔡嘉佳在二十一歲的夏天,確診罹患精神官能性憂鬱症。在抑鬱、承受嚴重的藥物副作用的同時,深刻地感受到社會因不理解而對心理疾病患者的種種標籤化,她決定用坦誠的記事融合文學的筆,大無畏地溫柔訴說發病過程和病情起伏中的生活細微,透過憂鬱症患者的眼睛看見彼此的困境。無論是患者、陪伴者或任何一位願理解同心的身影,都能在本書得到一點力量。
♦「日子起起伏伏,時好時壞,上週開始又狠狠掉了下來,怎麼辦?我一直問自己怎麼辦?還能怎麼辦?除了躺在床上吃藥努力讓自己一直睡、不去傷害自己生命以外,我還能怎麼辦?」
作者在憂鬱症確診後,寫下近六萬字的紀實日記記錄發病過程和不穩定的生活。每天,她得花極大的力氣才有辦法去執行一件事,可能是跟人對話、可能是出門、可能是得面對些什麼;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與自己對抗,忍住不拿刀刺動脈、不在浴室花灑上吊、不從頂樓跳下去,嚴謹地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讓自己看起來好好的,不讓人操心。
♦「你平時是陽光,但我接受你所有的陰影。」
在公開記錄的過程中,許多人因她的文字讓痛苦得到一些排解,開始向她訴說著不敢向其他人言說的內心世界,讓同樣身為患者的她,擔任起陪伴者的角色,理解地、溫柔地照顧著其他人。
♦「撿拾散落一地的我,柔柔軟軟地,從塵埃裡慢慢開出花來。」
這本書赤裸而溫柔地讓大家了解憂鬱症患者不是厭世,他們之所以悲傷,許多時候是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在乎這個世界。書中有掙扎、有傷害、有和世界的衝突,但沒有憤世嫉俗、沒有憎恨社會、沒有暴力傾向,只有許多的愛與溫柔。
♦不只親愛的我,還有親愛的你
讓本書共鳴你的憂傷,用文字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
這本書獻給深陷憂鬱疾病痛苦的人們,陪你走過每一次憂傷;給身為陪伴者的你,讓你用更多溫柔理解他,陪他療傷;也給認同這世界對精神疾病有太多的汙名與標籤的你,希望這本書能給獨自對抗世界的你,多走一天的力量。
◎為了讓閱讀更像在聽作者說話、陳述,本書文字以呈現作者語氣的方式排版,並設計空白的記錄內頁,希望你也能書寫自己的故事。
溫柔推薦(依中文姓氏筆劃排序)
駱以軍─小說家
蔡康永─主持人、作家
Vita Yang楊謹瑜─插畫家
幸佳慧─作家
林達陽─詩人、作家
宋尚緯─詩人(專序推薦〈要足夠堅強才能夠懂得溫柔〉)
作者簡介
蔡嘉佳
一九九四年生,台中人,
生理女,家中二貓一人。
推薦序〈要足夠堅強才能夠懂得溫柔〉
前言
關於失眠
章一 2015.8.14 ─ 2015.9.6
章二 2015.9.13 ─ 2015.12.10
章三 2015.12.29 ─ 2016.4.20
尾
推薦序
〈要足夠堅強才能夠懂得溫柔〉
詩人/宋尚緯
在大家看這本書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說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有關吃藥。
我第一次吃身心科的藥物是大學的時候,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吃。後來我描述這件事情幾乎都是這樣說的,「我不吃藥是因為那會讓我感到一切都失控著,即使看起來是好的,我在藥物有效的時候不會傷心了,也不會再做出很多傷害自己的事情了,但這件事情是這樣的──那是那些藥物跟我交換的人生,不是我的人生。」
我為不吃藥這件事情付出很多努力,我花費極大的精神去克制自己的行為,甚至是思想。我也曾經落入正向的深淵裡,覺得自己應該開心,應該在生活中更努力,應該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然而要現在的我去描述這些「努力」的話,大概就是事倍功半吧。對現在的我來說,承認自己的挫折比找到自己的優點更重要;發現自己的傷心比一直去找讓自己快樂的事情要緊。在生活中我們會碰到許多傷心的、無力的、沮喪的事情,當我們不承認這些傷心的存在,想將種種負面、低落的情緒扔到一旁,用另外一種偽正面的思考去取代它,或者是將低落的自己交給神或者命運,那些更大的什麼的時候,其實只是在逃避面對自己。
我曾經和母親有諸多衝突,她一直告訴我「你要更正向、積極、陽光一些,你一定可以」,或者是其他相似的話語,我聽到的當下與其說是憤怒,更像是傷心,而且無法調適。後來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去釐清我究竟在傷心什麼,這一直到到我研究所快畢業時才反應過來,我難過的其實只是「不被承認」而已。我的傷心、痛苦,以及那些一時無法言喻的難受,明明就是存在著的,我明明為此煎熬、煩惱,這些負面的我也是我。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碰到的狀況是那些痛苦與煎熬是你自己的問題,大家不承認這個你,但是你快樂、開心的時候,你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愉悅,大家也會很樂意地靠近你,這是大家承認的你。
然而明明不管開心的自己,還是傷心的自己,都是自己不是嗎?
我其實覺得憂鬱症患者或者說有內心有狀況的人們,缺乏的並不是所謂的「正向思考」,也不是「不認真生活,整天想東想西的才會憂鬱」,更不是「不努力」,許多時候正是因為太努力了,我們才陷入這種進退兩難的窘境裡。正是因為大家太認真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所以才會對這些生活中巨大的差異感到哀傷,甚至是痛苦。海濤法師最近因為說「假的」而被大家瘋傳,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假的」好笑?因為大家都很明白這是在自欺欺人。同樣的,當你不承認自己的脆弱,反而迅速將自己的脆弱埋藏,用各種正向的、充滿神性、靈性的語言要求自己忘記這些痛苦,這不是眼睛業障重的問題,這是整個人業障都超載了,在超載過後,你會感覺到自己如同悲傷被下載了無數次一般。
有關藥物、精神支柱、信仰,這些事物對我來說在許多時候是有用的,但不過是作為一個鎮痛劑般的存在。麻醉用完了會痛、幻覺過去了會醒,對我來說,握緊自己的脆弱,承認自己的傷口,才是真實且會慢慢復原的存在。
第二件事情是寫日記。
我覺得在所有書寫中,日記是最難寫的。這其實無關於羞恥,也無關於文字技術,而是你是否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運用文字調動你生命中所經歷的一切感受,將自己感受到的痛苦、傷心、快樂、歡喜用文字具體地描述出來。寫日記不用多麽高深的文字,也不用很華麗的技巧,也無關意象,但同樣地,當文字捨去了技巧,捨去了太多的遮遮掩掩,它等於是赤裸裸地站在大家面前,將自己的一切都掏出來放在大家的眼前,不堪的也好,美麗的也罷,它就是在那裡。而這樣無遮掩的文字,能夠引起其他人的共鳴或感觸,就是很偉大的一件事情。
年紀大了之後,我反而會更相信一些物質以外的事物,例如愛、例如奇蹟。雖然寫這篇序時,我還沒有看完這本書,但我也能感受到作者是多麽認真地在面對自己的哀傷與痛苦。而這對我來說,就是生命中的小小奇蹟。他詳細地描述自己的情緒,小心翼翼地描寫那些痛苦時的細節,例如憤怒、傷心,甚至是孤獨,以及無法對人言說的內心世界。當有人選擇將這些脆弱時的細節通通攤開在我們面前,告訴我們這是他最脆弱的時候,而且他走過來了,我們怎能不覺得這是一種奇蹟?
我們要跨過多少障礙才能將自己內心的事情略述一二?生命中有多少殘酷的事實發生在我們的眼前,在生活中,我們是多麽頻繁地同時被他人忽略自己的感受與忽略他人的感受(當然我知道也有例外)。也許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沒有那些偉大的技巧,但對我來說他已經足夠偉大了,因為他試著慢慢剝除自己的防備,將自己攤平,呈現在大家的面前,只是想讓大家知道,在這些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許多人都對心理疾病抱持著負面觀感,甚至是恐懼。絕大多數的恐懼都來自於未知,我個人認為他人的心理狀態絕對是排名在未知事物的前幾名,我們只能不斷地以自身去揣度他者,所以常常會使狀況更加惡化。在生活中,我們、或者其他受情緒所苦、受心理疾病所困的人其實只是需要被他人接住,甚至不用接住,在旁邊說一聲,讓我們知道有人在就好。許多事情其實只需要有一個人能夠傾聽,讓我們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人,狀況就會好上許多。我們常常在生命中迷路,在生活中迷惘,甚至沒有自己,沒有重心,隨著萬物飄來盪去,在這本書的文字裡,我看見許多時候他也迷惘,但一直有人在他身邊,彷彿在告訴他「我在,你並不孤單。」而他在這本書裡也不斷告訴其他人他的存在,所有有類似狀況的人,都並不孤單。
對一個人來說,溫柔實在太難太難。你要擁有一份溫柔,你必須有雙份的堅強才足以支撐自己的溫柔。最後我只想引他媽媽和他說的一句話:「得學會怎麼尊重每個不同的人生經驗和價值觀。」當我們能夠懂得尊重他人的傷心,我們同時也是在尊重自己的痛苦。
前言
作者/蔡嘉佳
在開始閱讀之前,我想給你們一個小小的導讀。
《親愛的我》是我從二○一五年七月盛夏,憂鬱症確診以來總共250天的病情日記,其中也包含了這段日子中的生活雜記散文,對我而言,除了是憂鬱症的紀實以外,同時也記載了患者(我本人,以及我身邊患病的朋友)真實的生活樣貌,大家可以在病情紀錄與生活雜記的交織下,看見一個真實的人生進程。
對我而言,這並不僅僅是一本書,也是我的文學創作與生活理念的結晶。
但同時我也必須強調,這並不是一本教導患者如何痊癒的教科書,也不是告訴患者該如何自勉的勵志書籍,更並非在替所有的患者代言。我的初衷是,希望能讓社會多一個側面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機會,患者是如何在身心靈的困苦煎熬影響之下,做出社會所看見的外在行為。也更樂見能夠拋磚引玉,看見更多患者的書寫。
誠實而言,至今我都還在憂鬱症狀下苟活,每日仍舊在服用大量藥物,並與藥物依賴、身心狀況抗戰中。這本書並不勵志,並不陽光,並不「正確」——在憂鬱症與其他精神疾病影響之下,有好大好大一段深灰色的地域,無法輕易用較普世的道德價值去論斷是非。
書中雖然有些很柔軟的部份,但更多的是陰暗而隱晦的心理掙扎,我希望你們在開始閱讀之前,有這樣一個小小的心理準備,不要因為太過黑暗的內容而被牽引,不要因為太過溫柔的文字而悲傷。
希望大家一切都好好的,感謝所有參與這本書的夥伴、前輩、摯愛,我愛你們。
【記錄 002】 今天是服用抗憂鬱藥物的第一天。 昨晚吃完藥兩點多,跟友人聊完要去聽鐘聖雄的講座後,我便一覺睡到早上十點,大概是這一年來睡得最安穩的一次。起床後,心情很安靜和緩,一邊也忍不住訝異,原來正常狀況下,情緒應該是要這般寧和的嗎?過去一年不論睡前或醒來,都是重重的壓力跟負面情緒排山倒海而來,好久沒有這種「正常」的感受了。 只是起床後身體有些乏力,便決定一整天待在家休息,看白石一文的《一瞬之光》,畢竟第一次用藥,還是謹慎為上。 在用藥前其實我猶豫許久,昨天下午文章發出後,有不少人私訊跟我互相討論彼此的狀況,也有幾位建議我不要用藥,先嘗試靠運動改善。 因為對於患者來說,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身心失去控制,而用藥的副作用便可能出現幻覺幻聽、失去意識、頭暈噁心、體重增加、藥物依賴⋯⋯等等,藥物影響加上心理恐懼,這樣的副作用是相當可怕的加成效果。 但昨晚我情況實在太糟,情緒非常低落,跟友人吃飯到一半反胃想吐,傍晚看完電影後,情緒已經累積到要爆炸的階段,但一整天一直忍著,相當心神不寧,開始不斷地想用言語傷人、摧毀關係,最後在路邊忍不住哭出來,哭完又相當自我厭惡這樣的失態,厭惡自己帶給別人負擔,數度想說出「我們以後不要見面了」、「不要再跟我聯絡」這樣的話來毀滅些什麼。 一路忍著回到家,確診的恐懼、對自己失控的害怕、情緒的長期累積,我已經處於驚恐的狀態了,這時候我就知道,自己不得不吃藥。 憂鬱症開始從小處影響生活,原定要去聽廖玉蕙的講座,因為全身無力,跟相約的摯友解釋為何得爽約,我覺得挺不好意思地,最近爽他很多次約,結果他說「不用擔心,晚上要吃什麼嗎?我買回去。」 下午還是身體無力,又小睡了一會,醒來回撥未接來電,是另一位正在台東度假的摯友打來關心的電話,「第一天吃藥會全身無力很正常,因為妳的身體還在適應藥物。醫生開給你的劑量應該很輕很輕,不是所有副作用都會出現在你身上,不要太擔心。」便分享了他使用藥物的經驗給我,我聽完覺得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