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特利奇哲學史第六卷:德國唯心主義時代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8月

勞特利奇哲學史第六卷:德國唯心主義時代

作者:(NEU)羅伯特·C·所羅門,(美)凱特林·M·希金斯(主編)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01日
ISBN:978730015867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417元

本書為哲學和相關學科的學生對這一時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術性的導論,對哲學家也提供了新穎獨到的解讀。《勞特利奇哲學史(十卷本):德國唯心主義時代(第六卷)》還包括技術性術語的名詞解釋,哲學、科學和其他重要文化事件的歷史年表。羅伯特•C•所羅門(Robert C. Solomon),是得克薩斯輿斯汀大學的Quincy Lee Centennial哲學教授,他的出版物包括:《在黑格爾的精神中》(1983)、《從羆格爾薊存在主義》(1987)《1750年以來的大陸哲學》(1988)、《追求正義的激情》(1990)。凱特林•M•希僉斯(Kathleen M.Higgins),是得克薩斯奧斯汀大學哲學副教授,她是《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1987)、《我們生命的音樂》(1991)的作者,她也是《閱讀尼采》(1988)、《愛的哲學》(1991)和《倫理學的13個問題》(1992)等書的共同主編。

總主編序 作者簡介 歷史年表 導言 第一章從萊布尼茨到康德 導論 沃爾夫 生平與著作 哲學的數學理想 理性與經驗的聯姻 本體論和特殊形而上學 道德哲學 沃爾夫的美學體系的完成 鮑姆加登 門德爾松 克魯修斯 本體論和知識論 自由和充足理由律 蘭貝爾特 數學和簡單觀念 先天知識如何可能 蘭貝爾特與康德的通信 特滕斯 特滕斯的經驗論傾向 形而上學的可能性 認知能力 知覺的客觀所指 門德爾松—雅各布比之爭 第二章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柏拉圖的遺產 范疇 主觀演繹 客觀演繹 辯證論 人本主義 第三章康德的道德哲學和政治哲學 第一部分康德的道德哲學 「道德」和「理性存在者」 康德的定言命令 定信命令的第一公式 定言命令的應用以及完全的義務與不完全的義務之間的區分 定言命令的第二公式 定言命令的第三公式,自律原則與義務 人為什麼服從定言命令 第二部分康德的政治哲學 法學的領域、自然的目的以及外在自由的價值 外在自由和正義概念 外在自由的構成 外在自由的必要條件 康德論國際關系 康德基於假設的社會契約論 康德論反抗和抵制 第四章康德:《判斷力批判》 反思性的判斷力和目的概念 審美判斷力和經驗 美和鑒賞問題 崇高和藝術 審美的與倫理的 目的論判斷力及其解釋 內在的合目的性與有機體概念 目的論與經驗科學 目的論,道德和上帝 第五章耶拿時期的費希特與謝林 從康德到費希特 費希特耶拿時期的「知識學」 謝林的自然哲學與同一體系 費希特與謝林的后期哲學 第六章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 現象學的精神 《精神現象學》:序言與導論 意識與辯證法 自我與自我意識 理性與精神 結論 第七章黑格爾的邏輯學與精神哲學 黑格爾哲學中的邏輯與精神 黑格爾邏輯學的發展過程 理解黑格爾邏輯學的合理前提 邏輯學結構方面的解釋難題 任何一種圓滿解釋必須滿足的條件 概念的自我運動 概念 作為主觀性理論的邏輯學 能動具體的共相 概念的自我運動 作為形式科學的邏輯學 無預設前提的開端 三重組合與辯證法 附錄 第八章黑格爾:精神與政治 變動性與歷史性 辯證法 歷史與宇宙精神 世界中的理性 黑格爾的精神哲學 黑格爾的引論 抽象權利 道德 倫理生活 國家 …… 第九章青年黑格爾派、費爾巴哈與馬克思 第十章亞瑟•叔本華 第十一章克爾凱郭爾的思辨的絕望 名詞解釋 索引 譯后記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