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味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好味

作者:陳曉蕾
出版社:三聯
出版日期:2013年03月01日
ISBN:978962043355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400元

  就如陳惜姿所形容,曉蕾有時也會發嬌嗔,說自己其實不只懂得寫環保,大家都忘了……
  被定形為環保作者,對曉蕾實有一點點的不公平。除了調查報道、環保報道等議題,曉蕾還擅長寫人的故事,這點在她以往幾本著作中早露端倪。曉蕾的新作,重點在於人、味。
  書中五十六篇文章,五十六位主角,借曉蕾的筆各自道出對味道:潮洲菜炒薄殼對張曼娟有「不能再吃」的情意結;中原地產董事施永青原來會撿掉在地上的食物吃;葉漢華鏡頭下街貓口中的雞頸是難得的大餐;石祐珊自小便懂得家燕媽媽,並一直守護著媽媽。其餘的故事主角還包括,陸離、施永青、葉澍堃、陳淑莊、葉劉淑儀、趙式之、藍奕邦、盧凱彤、岑寧兒、江獻珠、歐陽應霽、蔡珠兒、謝寧、楊崢、甘仔神父、吳方笑薇、白雙全、素黑、JOHN HO、江康泉、李香蘭、張虹、楊天經等。
作者簡介
陳曉蕾
  香港記者,1993年入行報導政治新聞,1999年轉寫專題報導,2009年開始獨立採訪,長期關注城市可持續發展議題,擅長撰寫人情故事。
  調查報導《剩食》取得2012年香港書獎、台灣開卷好書2011年十大最佳中文創作;過往的專題報導亦獲得2006年人權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SOPA) 2007年「亞洲最佳中文人權報道」大獎、2004年「亞洲最佳中文環保報道」大獎等。
  出版著作包括:  《剩食》---時報開卷獎  《有米》  《香港正菜》  《6 ISSUE》  《低碳有前途》  《一家人好天氣》  《聽大樹唱歌》  《夠照》  《任方利莎 生命裡的家常便飯》  《香港第一》  《尋找香格里拉》  《教育改革由一個夢想開始》  《生命好傢伙》

序:陳惜姿
一頓飯
張曼娟 最後的薄殼陸離 蘋果核的大宇宙施永青 富得起吃廚餘葉澍堃 高官的餐桌歐陽應霽 在大陸做飯盧凱彤 最美的蛋治岑寧兒 傍身玉桂水白雙全 收集世界空氣素黑 暴烈番茄JOHN HO 戀戀牛肉飯江康泉 唔該「茶走」劉斯傑  下一站排檔?林輝 八十後的辣魚蛋葉嘉榮 苦力一碗麵豐剩 聖誕盛宴樂仔 雙非的抉擇甘仔神父 為你絕食死囚 最後一餐劉黎兒 輻射食物松村直登 一個人在核災區葉漢華 街貓口中的雞頸吳方笑薇 嚇人猴子腦鄭淑貞 煮飯婆蔡建誠 湊仔公李恩霖 桃姐的少爺仔
我的媽媽
石祐珊 守護家燕媽媽楊天經 我只有媽媽周國豐 童年惡夢趙式之 一百倍粵語殘片同志媽媽  兩人份的便當GER媽 一個電話擺平親家李香蘭媽媽 骨頭裡挑雞蛋周榕榕 人生是自己的文媽 帶大兒子帶大孫葉劉淑儀 母女如兄弟阿牛  阿媽也上街陳淑莊  好好笑好好笑江獻珠  女兒最叻洗碗謝寧  大後方是媽媽楊崢 雲吞原來可以買現成劉健威兒子  爸爸是偶像嚴浩兒子 左派遇上嬉皮仕蔡珠兒 藏起來的好味道林子祥兒子 不曉得媽媽林姍姍女兒 西瓜點升起?宋芝齡 遙距母愛施熙瑜 打不斷離不開程翠雲 當爸爸打我時瑪露迪 公主的矜貴素食青年 讓家裡放心陶陶 蝴蝶有毒嗎?張虹  不再扮靚吳文正 南洋淚朱慧敏 死亡那麼近藍奕邦  一起去阿拉斯加
流落廚房流落廚房印尼愛吃
跋:我的故事

張曼娟最後的薄殼那一年,台灣作家張曼娟獨個兒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書,人在異地,頗不適應,流言繪影繪聲,說她天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去玩,實情可是日日和助理困在辦公室和舊電腦博鬥。很累很累,忽然看見門把上掛著一袋好吃的,有時候是剛出爐的蛋撻、有時候是新鮮的三文治,便知道好朋友Y來過又走了。Y曾經開書店,請過張曼娟出席講座。之前香港朋友大都盛宴招待,不是鮑魚,便是魚翅,Y卻會帶去各種各樣地道小館子,張曼娟還記得第一次去潮州店「打泠」。玻璃櫃子掛滿琳琳總總食物,感覺好誇張:「簡直就是走進《千與千尋》那大吃大喝的場面!」Y通常都不大吃,只是喝啤酒,笑笑看著她開懷大嚼。二零零三年一場瘟疫過去,張曼娟來到香港,自然少不得找Y。可以平安重逢,吃吃喝喝都分外開心,在離港前一夜,Y竟又帶著一盒便當去到酒店。「才開門,就嗅到一股鮮烈的香氣,忍不住咽下口水。」她依然記得好清楚,那是剛炒好的「薄殼」:蝴蝶花紋外殼,薄到近乎透明,嫩蜆肉滿滿都是湯汁,味道鮮甜得像是會發光。薄蜆只有短短一個月當造,難得可以吃到,她回台後記下當時的心情:「整片寧靜的海洋窗景,可以相交一輩子的好朋友,我被恩典的光芒籠罩,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好朋友,沒有跟她相交一輩子。二零零八年Y語調輕鬆地在部落格宣佈自己「iscancering」。他以最樂觀堅強的態度,面對翻覆不定的病情,一方面認真檢視自己對生命的態度,另一方面嘻笑幽默地,不斷讓孩子和太太作好心理準備,期間尚有餘閒翻看所有杜琪峰的電影,寫了一系列影評。張曼娟知道消息,非常著急:「我要來香港看你!」Y說:「不用啦,等我好一點來看你好了。」「不行,我一定要來,機票都訂好了。」正好九月教師節台灣放假,張曼娟決定早上飛過來香港,待三小時,當天回台北。「那太好了,這是最後可以吃到『薄殼』的時候。」Y居然答。這時還顧著吃?張曼娟氣炸了,趕到香港,Y非常瘦,她甚至認不出來。「你一定要好起來!」她嚴重地警告他。那天吃了什麼?不記得了。過了兩個月,Y稍稍好轉,便去台灣,張曼娟帶他去花蓮看太平洋,他一個人赤著腳在海灘跑,很開心,回台北的火車上,他累得睡著了。這是她最後一次見到他。翌年Y出殯,來了超過一千人,過了很久,他的部落格還有人繼續留言,談電影、說人生。2011年張曼娟來香港出任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Y的爸爸找她吃飯,問她想吃什麼。「我不曉得,從來都是Y決定去什麼地方、點什麼菜。」這些年來他們吃過的飯店,她從來沒有記下來,因為沒料到他會不在。那鮮甜多汁的「薄殼」,熱騰騰裝在鋁盤裡的,到底要去哪找?「我想,可能不會再吃『薄殼』了。」張曼娟說。岑寧兒傍身玉桂水岑寧兒(Yoyo)第一次在北京見到李宗盛,他開口就問:「what’smusictoyou?」「你是musiclover?還是musicplayer?」他說:「你可以只是喜歡音樂,不是一定要做音樂。」Yoyo想了一會:「我想試試啊。」她本來也可以選擇電影,但在遇上李宗盛那一刻,答案就容易得多。「那就試啊。」李宗盛繼續問:「你要當performer,還是musician?」Performer的訓練是要能唱不同的歌,彷彿演員,不同類型的歌都能駕馭。「musician呢,就選一個樂器,用一年時間看一個城市,看自己能寫出什麼。」李宗盛說,Yoyo也不明白為什麼是「城市」,當時她二十一歲大學剛畢業,聳聳肩,就留在北京。她小時學什麼樂器都沒能堅持下來,唯有隨手挑了一把結他。接下來四年,她待在李宗盛的工作室,周末去JazzBar唱歌,並且開始寫歌:「每一天都會嘗試對自己的感覺敏感一些,記下來,隨便哼下來的音樂,也寫下來,時時刻刻都在想,如何能變成一首歌。」第一首寫出來的歌,叫《明天開始》,每件事都是明天才做啦,那是Yoyo當時掛在口邊的說話,朋友們聽了,都笑說這歌真寫實。她甚至寫了一首歌懊惱《寫什麼?》:寫心情寫太陽寫月亮,沒有什麼大道理想講,不憤世嫉俗沒需要咆哮,腦裡只有一堆問題,想坦白,可是又怕暴露自己……到底還有什麼是人家沒寫過,寫什麼?!直到後來寫了一首歌《Mask》:讓我帶著對你對一切的期望讓我為你的期望裝模作樣不敢被你看穿不能再讓你失望一開口清唱,那美麗的嗓子,教人渾身起了雞皮疙瘩。Yoyo也是憑著這歌聲被人認識,那是在北京四年後回到香港,在陳奕迅演唱會和五個朋友一起當和音,清唱《Theendoftheworld》太投入,哭了,全場人人動容,陳奕迅衝口而出:「天籟。」這兩年Yoyo決定在台灣繼續創作音樂,到不同的音樂場合演奏她在北京時寫的歌。她自資出版一隻小小的唱片,只有三首歌。「我沒錢錄太多歌,能力也只足夠做好這十分鐘的音樂啊。」她笑著不斷向桌上的唱片點頭:「多謝陳奕迅!多謝陳奕迅!不過看來要再唱多二十場才夠結帳!」一步一腳印,她用很大力氣推開家人幫忙,爸爸岑建勳在電影圈響噹噹,一出口便可以幫女兒打通人脈策劃定位;媽媽劉天蘭一出手,不費力便能觸目有型──「但那還是自己嗎?他們太強了,讓他們幫忙,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是什麼。」Yoyo直到唱片發行,才送給爸媽。媽媽拿著不斷說:好靚啊好靚啊,爸爸感動如小影迷。Yoyo唯一拿來「傍身」的,是玉桂水,這是岑家秘方:玉桂皮刨絲,放在暖杯裡用熱水焗一晚。「我伯父說玉桂是『藥王』,只剩一口氣的,喝了都能醒一會!」她誇張地睜圓雙眼,拍拍木桌子:「我以前一有流行感冒一定中招,現在明顯病少了。」每天早上,她都喝一杯。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