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拐點處的記憶:1920年代湖南的立憲自治運動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歷史拐點處的記憶:1920年代湖南的立憲自治運動

作者:何文輝
出版社:湖南人民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ISBN:978754385076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98元

本書敘述的是1920年至1926年間湖南實行省自治的歷史。「省自治」這個詞,在1920年代聯省自治運動的語境中有兩層含義:一是以省為單位的地方自治,即各省自己管自己的事,其他人不要干涉,比如「湘人治湘」、「粵人治粵」;二是各省人民的自治,即由各省人民自主制定省憲法,通過民主選舉組織各級地方政府,借以消解軍閥權力,破除官僚武人政治。這樣的省自治既是一種手段,也是一個價值目標——在解決政治難題的同時締造立憲主義政體,徹底改變政治權力產生、行使和更替的方式。這是省自治在理論上的境界。至於進入實際操作的溴 自治所表現的形態,每個省的情形都不一樣,很難作籠統的描述。就當時影響最大成績最著的湖南省而言,省自治在地方自治和人民自治兩個層面上同步展開,表現為一場持續6年的省憲自治運動,其間在創制憲法、民主選舉以及規范政治權力等方面,都邁出了切實的步伐,可以說是一場頗具規模、頗為有序的憲政民主實驗。

前言一 1911年后的中國 一·一 約法毀棄 南北分裂 一·二 聯省自治:另一條道路的憲政追求二 湖南實行自治 二·一 湘省軍民的自救運動 二·二 湘人治湘 二·三 民治主義潮流與湘人的自治覺悟 二·四 自治前提下政治參與的擴大三 政治權威的產生 三·一 派系與政潮 三·二 又一輪權力洗牌 三·三 趙恆惕執政四 制憲運動 四·一 「民權是爭來的不是送來的」 四·二 「官紳制憲」與「公民制憲」的糾紛 四·三 學者制憲:一部理想主義憲草的誕生五 憲法審查:謀求妥協有多難 五·一 由上層紳士組成的憲法審查會 五·二 公民意見之表達 五·三 政制問題 五·四 審查會之破裂 五·五 憲審的結果六 中國第一部省憲出爐 六·一 援鄂戰爭:意外的插曲 六·二 全民總投票 六·三 憲法文本分析七 1922年湖南的全民直選 七·一 省議員選舉的法律依據 七·二 選舉百態:選民、候選人 七·三 選舉結果及分析 七·四 省長選舉及新政府成立八 公民社會與省憲法 八·一 裁兵運動 八·二 教育經費獨立運動 八·三 平民教育運動 八·四 司法獨立運動 八·五 長沙《大公報》維權紀實九 議會與政府:紳權與軍權的制衡 九·一 議會行使職權 九·二 重大議案個案分析 九·三 無法駕馭的權力十 護憲戰爭與憲法之修改 十·一 財政危機與湘西事件 十·二 譚趙之爭 十·三 護憲戰爭 十·四 省憲之修改十一 勵精圖治 十一·一 扼制軍人干政的整理內政計划 十一·二 1925年的全省縣長考試 十一·三 裁兵 十一·四 統一財政十二 自治之終結 十二·一 禍起唐生智 十二·二 湘軍內戰南北興師 十二·三 夢想終歸虛無 十二·四 結語主要參考資料附錄一《湖南省憲法》附錄二《湖南省省議會議員選舉法》致謝

民國的前半段,所謂的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在一般人看來,是個亂世。人們對於亂世,評價向來不高,因此,這一時期執掌權柄的軍人和政客,在后來的歷史敘述中,鼻子大多是白的,宛如京戲里的丑角,還沒有登台,扮相就已經定了。 說良心話,那時的軍閥,登場的時候,其實扮的並不都是「小丑」,這一點,看那時他們的戎裝照就知道。他們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產物,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算得上是當時中國人的「精英」。對所有后發國家而言,軍事的現代化,是啟動最早的現代化,國勢愈弱,國人掙扎奮斗,首先的着力點就是軍事,最多的錢砸進去,最優先的進口,最后連最好的人才,也投身於此。到了庚予以后,一部分「先進分子」,終於意識到國人一向重文輕武的積習其實很糟,因此提倡尚武精神,投筆從戎,有些人進新式軍隊做士兵,有些人出國進軍校,凡是進了軍校的,大都是懷着某種理想的熱血青年!更不用說那些吃盡了苦,學成畢業的人們。后來在軍閥中混得很開的政客王揖唐,在歷史上的名聲很差,先是組織安福俱樂部,后來又投降日本人做了漢奸,就是這樣一個人,當年也還是懷一點報國之志,以進士的身份跑到日本士官學校讀書,被帶班的日本軍曹打得鼻青臉腫,最后嚴重受傷,才不得不離開,回國后就跟軍隊攪在一起。自袁世凱小站練兵開始,新建陸軍也進行一點愛國主義的教育,北洋系的軍事學校,更是如此,說人家讓官兵只知有袁宮保不知有大清,多少有點冤枉。 當然,等這些軍人變成割據一方的老大的時候,情況有點變了。騎的馬換成了八抬大轎,戎裝換成了長袍馬褂,指揮刀成了擺設,小老婆討了一房又一房。地皮刮得,買賣做得,煙土販得,銀圓外國銀行存得,一旦吃了敗仗,丟了地盤,就躲進租界做寓公,錢多的,幾輩子都吃不完。不過大體上,他們對輿論還尊重,對學界更尊重,被學者和記者罵了,罵也就罵了,除了東北的胡帥,一般都不會動槍整人.這大概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影響而余下的唯一好處。但是,同樣是這輩軍人,也有不一樣的,比如吳佩孚,公開打出「五不主義」,力矯時弊——不討小老婆,不抽大煙,不借外債,不進租界,不蓄私財,一輩子身體力行,還真就沒有違背過諾言。這樣的有操守的軍閥,還正經有一些,比如陳炯明,還有吳佩孚的好朋友、湖南軍閥趙恆惕。 趙恆惕和陳炯明,是兩個在中國試驗過聯省自治的實力派人物,但是比較起來,趙恆惕做的似乎要更「認真」一點。從這個意義上說.趙恆惕在歷史上的地位,要比前面提到的幾位都要重要,只是,我們的一些歷史學家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1920年代的湖南自治,是一場很認真的憲政運動,那里有西方標准的憲法,有正兒八經的選舉,有像模像樣的議會運作。這一切還都不是最驚人的,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那里,以趙恆惕為首的若干手握兵權的軍人,居然能自我約束,不僅給自己造就了批評者,而且能面對輿論和議會批評彈劾,遵守議會的決議。這樣給自己找麻煩、找人管的軍人,比白烏鴉還稀罕。在那個槍桿子說了算的時代,那個誰打得贏誰說了算的時候,真有空谷足音之感。在這里,我們看到,當年的「精英」,並沒有全體墮落,他們給這個苦難深重的國家,還是留下了一點有益的東西。當然,在這個運動中,湖南的各界也都積極地參與和推進,學生教員自不必說,陣陣不落后,紳士和商界也以中堅自居,一些著名的學者,如李劍農、王正廷、蔣百里等等,不僅貢獻了思想,而且貢獻了一個中規中矩的省憲。對中國近代歷史稍微熟悉一點的讀者,一定會在歷史的各個場合看到他們的只鱗片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個時代,唯有湖南選舉出了女性議員。回想起民國初年國民黨成立之時,同為辣妹子的唐群英,為了爭男女平權,不惜在會場大打出手的日子,感到這場憲政運動,還真是讓國人跌破眼鏡。 本書作者是我半路「揀來」的學生,但是原來就有很不一樣的關系,因為她實際上是我導師第一個碩士,說起來,進師門比我還早,按過去的規矩,我應該叫她一聲師姐才是。僅僅因為我留在了母校,有地利優勢,等到她再度深造的時候,我已經搖身一變,成了老師,占了大便宜。何文輝是個有心人,很早就發現了有關湖南自治的資料寶庫,經過長期的艱辛收集,我敢說,現在的中國,對1920年代湖南自治的了解,沒有人比她更全面、更透徹。當然,她寫得更好。 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本花費6年多工夫寫出來的博士論文。在這期間,她本可以少花一些的力氣,對付一本,依今天的博士生培養慣例,大概早點畢業不成問題。但是她不肯。她的論文,如果說每句話都有出處,也許有點誇張,但其材料之扎實,卻是近年來少見的,基本上取之第一手的原始資料。何文輝也是一個思路清晰的作者,文章的字里行間,透着女性的細膩、清醒,如此頭緒眾多、復雜紛紜的自治運動,在她的筆下,娓娓道來,即使對那段歷史不甚了解的人,讀了之后,相信對這件事肯定是會明白的。 不客氣地說,這是一本關於湖南自治運動的開山之作,以后的研究,將無法繞過它,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為自己的學生作序,難免讓人有點感覺是自賣自誇。但是,這本著作,其實我的貢獻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在這里,我只是在就書談書,就學論學。我,絕對是認真的。 爰為序。 2007年5月26日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