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0)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0)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 等編著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01日
ISBN:9787509715840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56元

《汽車藍皮書》是關于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研究性年度報告,2008年首次出版,本書為第三冊。本書是在德國大眾汽車公司支持下,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集中了多位專家、學者,在汽車產業資深顧問指導下,共同撰寫的全面論述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形勢的權威性著作。 本年度報告主要由總報告、發展綜述、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汽車產業市場預測及趨勢展望、專題研究——中國汽車電子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五部分組成。 在經歷國際金融危機考驗、中國汽車產銷規模躍居世界第一的背景下,本書論述了中國汽車產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由大變強”、並開始出現積極的結構性變化的狀況;通過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量化分析模型,分析了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變化情況及與日本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對比情況;通過對乘用車歷史發展狀況的分析,建立了乘用車市場預測模型,對直到2020年及2025年、2030年中國乘用車市場需求做出了預測,並對“十二五”期間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通過企業調研、專家訪談和專家問卷調查,研究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前景,並提出了促進中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縱觀全書,不論是研究的深度,還是資料的廣度,均能夠方便廣大讀者全方位地了解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態勢,對汽車行業管理部門、企業決策部門、企業戰略研究機構和中外投資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研究意義。

總 報 告 2009︰加快結構調整促進中國汽車產業由大變強 (一)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低迷的市場環境下一枝獨秀 (二)在產銷量達到歷史高位的同時,結構性變化開始顯現 (三)與汽車強國相比,中國汽車產業競爭力還有較大差距 (四)從發展趨勢來看,中國具備成為汽車產業強國的條件 (五)加快結構調整優化,促進中國汽車產業由大變強 (六)以汽車電子產業自主化發展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 發展綜述 2009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概述 (一)汽車整車制造業產銷均躍居世界第一,企業贏利大幅增長 (二)零部件行業面臨良好發展機遇,但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亟待提高 (三)新能源汽車初步具備產業化條件,技術研發和政策支持力度需要提高 (四)汽車產業創新能力取得一定進展,但整體水平和中國目前的市場地位不匹配 (五)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市場地位有所上升 (六)汽車服務市場空間廣闊,產業發展還存在不足 (七)汽車產業的國際化步伐有所加快 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景氣分析 (一)汽車市場總體景氣情況 (二)行業總體回顧 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對策建議 (一)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相關結構調整政策初見成效 (二)要明確政府定位,以市場機制為主導,進一步推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並重組 (三)要通過多種渠道促進零部件企業做大做強,促進零部件產業的結構升級 (四)加大電動汽車的研究開發和商業化支持力度,搶佔新能源 汽車技術創新的制高點 (五)鼓勵汽車出口和對外投資,進一步提高汽車產業國際貿易和國際合作水平 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 2008年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變化 (一)2008年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差距分析 (二)2008年中國汽車產業競爭力變化的基本評價 中國與日本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對比 (一)中國與日本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指數的比較 (二)中國與日本汽車產業競爭力的對比與評價 (三)日本汽車產業發展對中國的啟示 汽車產業市場預測及趨勢展望 中國乘用車市場中長期預測報告 (一)乘用車歷史發展狀況分析 (二)下一階段乘用車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三)未來十年乘用車需求預測 (四)乘用車需求的結構特征預測 (五)未來發展面臨的問題 “十二五”期間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展望 (一)“十二五”期間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環境展望 (二)“十二五”期間中國汽車產業總量的變化趨勢 (三)“十二五”期間中國汽車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 專題研究 汽車電子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 (一)汽車電子產業發展背景和動態 (二)中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狀況 (三)中國本土控制類汽車電子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四)中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前景和政策期待 附 錄 附錄一 汽車產業相關統計數據 附錄二 2009年發布或開始實施的主要汽車政策法規和環保標準

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特別是過去十多年國家汽車生產和消費政策的調整,中國汽車產業煥發出蓬勃活力,產銷量呈爆發式的增長,年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2009年,盡管遭受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但在相關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幾大傳統汽車市場普遍低迷的情況下,中國汽車產業仍然逆勢上揚,產銷量均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如果單以規模來衡量,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另一方面,中國汽車產業與日本、德國等汽車強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量”的趕超並沒有帶來“質”的飛躍,核心技術缺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品牌附加值低等問題依然突出。 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出現了深刻的變化。一方面,產銷重心加速向新興工業化國家轉移,發展中國家自主性汽車產業快速崛起,全球範圍內的汽車產業競爭更趨激烈。另一方面,在應對能源、氣候挑戰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範圍內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以美國、日本和德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動汽車企業及相關科研機構發展新能源汽車,將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振興汽車產業進而帶動經濟復蘇的重要突破口。在發展方向上,盡管世界各主要汽車生產國目前仍分別控制和主導著某種汽車發展技術和產業路線,例如日本的混合動力、歐洲的先進柴油機、美國的燃料電池等,但在汽車動力電動化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這一點上基本形成共識,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競爭的重要制高點。 就發展戰略而言,中國汽車產業沿著傳統技術路線追趕發達國家仍差距較大,而新能源汽車的迅速崛起為中國汽車產業縮短差距、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適逢世界汽車產業正進入動力系統轉換的時代,我們應該清醒地評估中國汽車產業的潛在優勢和發展前景,在不放松對傳統汽車動力技術追趕的同時,要抓住全球汽車動力技術革命的機遇,制定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路線圖,並采取切實措施加緊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借助電動車對傳統技術和產業格局的革命性沖擊,實現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實質性突破。可喜的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行動得並不晚。在汽車百年來又一次重大技術革命中,我們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與發達國家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現在,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上已經有了∵定的技術積累,主要汽車企業資金相對寬裕,有能力加大相關的技術投人;中國是生產電動車所需的金屬鋰和稀土比較豐富的國家,有資源優勢;在傳統汽車技術動力中我們沉澱的資產相對較少,技術轉換成本較低;中國的汽車消費處于增長期,具有明顯的市場規模優勢。這些優勢使中國在發展電動車方面具有相對的有利條仵。當前迫切需要做的是要把新能源汽車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圍繞電動車加快發展制定一攬子規劃和政策,引導企業盡快形成商業化競爭能力,從而把有利條件轉變成產業優勢。 本次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合作撰寫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0)》正是在中國汽車產業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考驗、產銷規模躍居世界第一的背景下,圍繞“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由大變強”的主線,對中國汽車產業2009年的發展態勢、景氣狀況、國際競爭力水平和發展趨勢作了較為系統的分析和研究。通過市場景氣指數分析,綜述了一年來中國汽車產業逆勢上揚並開始出現積極的結構性變化的狀況;通過與日本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對比,找出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短板”;通過建立乘用車市場預測模型,對中國中、長期乘用車市場需求進行了預測分析,並對“十二五”期間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通過企業調研、專家訪談和專家問卷調查,研究了中國汽車電子產業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前景,並提出了促進中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此外,書中包含的重要數據、專題調查、案例分析、政策匯編等,能夠為廣大讀者全方位地了解中國汽車產業提供翔實的資料,也可為相關政府部門制定政策、為汽車企業進行戰略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的馮飛、石耀東、楊建龍、王忠宏、王曉明、王金照、許偉,辦公廳的來有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付于武、張寧、張文杰、姜英、張可等專家學者在本書撰寫中付出了辛勤努力,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的張綏新、趙家佑、蘇巴鴻、常春和孫忱對本書的成稿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為本書提供了可靠、翔實的調研數據,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也為本書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並表示感謝。希望這一會聚了業內專家學者心血和智慧的成果能夠為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由大變強”有所貢獻。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