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檢、盤查與人權 〔精裝〕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路檢、盤查與人權 〔精裝〕

作者:王兆鵬
出版社:元照
出版日期:2003年03月01日
ISBN:9789577448279
語言:繁體中文

  九十年一月三日為刑事訴訟法制史的重要里程碑,立法院革
命性地修改搜索扣押相關法律規定。七月一日以後檢察官不再有
搜索權、職權搜索廢止、附帶搜索範圍擴大、增訂同意搜索規定
等,這些正好都是我過去所撰論文提出的主張,學者的思想能成
為法律的內容,令人振奮!
  這本論文集是在不同的時空環境下所完成,對我有特殊的意
義。有數篇論文是在一月三日修改刑事訴訟法前完成,有些在其
後完成。有些是在台灣蒐集資料,在日本完成;有些則在日本蒐
集資料,在台灣完成。
  本書八篇論文仍持續我這幾年的研究重心-基本人權及審判
制度。第一章「搜索扣押之客體」在討論新聞媒體、律師事務是
否得搜索,以及日記是否得扣押等問題。第二章討論「一目瞭然」
法則,針對現行法扣押規定之不完善及實務作法之不當,提出評
論與建議,希望能成為將來立法的參考。第三章「緊急搜索」在
完稿送雜誌社後,立法院修改了刑事訴訟法,只好拿回來重寫。
新修訂的緊急搜索規定不盡理想,很遺憾自己不能早一點完成此
篇論文。
  與搜索扣押比較,路檢盤查對一般人民的影響更大,更值得
重視與研究。人民走在街上,政府是否得任意攔阻盤查、詢問姓
名地址、暫時不准離去?人民駕駛汽機車於道路上,政府是否得任
意要求停車、檢查汽機車行李箱、要求接受酒精測試?被搜索扣押
之人,一般而言,僅為少數人,且多多少少有相當程度的「可責
性」;反之,被路檢盤查者,常為多數、無任何可責性之人民。
然而,搜索扣押已有明確的法律規範,但路檢盤查卻無。憲法保
障人民隱私及行動自由,是否只要基於維護治安之名,一切都應
該退讓。但就另一方面而言,絕大多數民眾卻又期待政府嚴厲打
擊犯罪,藉路檢盤查防制犯罪未萌。這些問題與人民息息相關,
我也想了很久,一直到最近才有比較成熟的看法,在第四章及第
五章有深入的探討。
  除基本人權外,近來最重要的發展為審判制度的革新。板橋
地方法院在民國八十七年十月一日起,實驗當人進行主義「精神」
的審判,為期一年。八十九年六月一日起,士林及苗栗地方法院
檢察署推動檢察官專責全程到庭,在這兩個法院再也聽不到「如
起訴書、依法論科」的八字真言。這些發展,令學者及實務人士,
既興奮又緊張。本書第六章即在評論檢察官專責全程到庭計劃,
第八章則針對板橋地方法院之實驗作實證研究。
  第八章之實證研究,是我最喜愛的論文之一。自從在美國接
觸當事人進行主義開始,我就一直思我國是否適合改採當事人進
主義,也寫了好幾篇論文從理論文探討,但一直無成熟的見解。
這篇實證研究,不但印證了自己過去所作的理論推演,也使自己
對未來改革方向有更明確的看法。此外,這篇文章耗費了許多人
力、時間。針對板橋地方法院之實驗,我帶領臺大法律研究所朱
敏信、王瑜玲、劉芳伶、許□達四位學生,共訪問十一位法官、
六位檢察官、二十一位辯護人、我與學生不斷往返於法院、檢察
署及律師事務,進行訪問錄音、將錄音譯成文字、歸納整理,去
年暑假赴日本東京大學作學術訪問前,仍未能完成,只好帶著龐
雜的資料在東京大學的研究室完成此一報告,終生難忘。實證研
究非常辛苦,國內刑事訴訟領域鮮有此方面的研究,希望本文能
拋磚引玉,將來有更多的實證研究。
  第七章「日本刑事審判實務」,係在日本觀察訪問及蒐集資
料,最後在臺灣完成。在美國攻讀博士時,就對日本所謂的「準
當事人進行主義」非常好奇。執業律師三年,我對「職權主義」
審判頗為熟悉;在美留學,對「當事人進行主義」的審判亦有概
念,唯獨「準當事人進行主義」這個名詞困感我許久。八十九年
六月,有幸獲日本財團法人交流協會之資助,至東京觀察日本刑
事審判實務。三個多月期間,我穿梭於法院、檢察官辦公室、律
師事務所、法學教授研究室、觀察無數刑事審判,訪問許多法官
檢察官、律師、法學教授,終於解開我多年的疑感。返國後完成
此文,希望與國人一起分享觀察所得。

第一章 論搜索扣押之客體-搜索新聞媒體、律師事務所 ∕1
 壹、導論∕1 貳、單純證據法則∕4 參、對第三人之搜索∕7 肆、與憲法權利的衝突∕9  一、不自證已罪∕9  二、言論自由∕13  三、律師協助∕15 伍、分析批評與建議∕16  一、對第三人搜索∕16  二、與不自證已罪的關係∕18  三、與言論自由的關係∕21  四、與律師協助的關係∕24 陸、結論∕30
第二章 附帶扣押、另案扣押與一目瞭然法則∕33
 壹、導論∕33 貳、我國法之適用與爭執∕35 參、一目瞭然法則∕39 肆、無意發現原則的建立與廢止∕44 伍、類推適用一目瞭然法則∕48 陸、結論∕50
第三章 緊急搜索∕53
 壹、導論∕53 貳、理論基礎∕57 參、人身搜索∕60  一、身體外部∕60  二、侵入身體∕61 肆、住宅搜索∕63  一、搜索嫌犯∕64   (一)「熱」追緝(Hot pursuit)∕64   (二)「□」追緝∕69  二、對物搜搜索∕71   (一)湮滅證據∕71   (二)嚴重犯罪∕75 伍、分析評論∕76  一、搜索嫌犯∕76  二、對物搜索∕82 陸、結論∕85
第四章 警察盤查之權限∕91
 壹、導論∕91 貳、理論基礎∕94  一、源起∕94  二、Terry v.Ohio∕96 參、以合理性取代相當理由∕102 肆、合理的懷疑∕107  一、親自觀察∕108  二、逃避警察∕109  三、其他單位提供訊息∕112  四、民眾報案∕115 伍、攔阻留置∕117  一、攔阻理由∕117  二、攔阻與逮捕之區別∕119   (一)短暫留置∕120   (二)移送他處∕123   (三)命令下車∕125   (四)侵犯最輕的方式∕125 陸、拍觸武器∕127  一、拍觸身體∕127  二、拍觸(檢查)汽車∕129 柒、扣押物品∕130 捌、查核份及指紋辨識∕131  一、查核身份∕131  二、指紋辨識∕134 玖、結論∕136
第五章 路檢及國界檢查∕146
 壹、導論∕146 貳、國界檢查∕148  一、例行搜索∕150  二、非例行搜索∕151  三、國際郵件∕154  四、評論與建議∕155 參、近國界檢查∕158  一、機動檢查∕158  二、固定檢查哨∕160  三、評論與建議∕163 肆、路檢∕165  一、證件檢查∕165  二、酒精檢測∕168  三、嚴重犯罪∕171  四、評論與建議∕172  伍、結論∕175
第六章 評檢察官專責全程到庭計劃-對症下藥或舊酒新瓶∕179
 壹、導論∕180 貳、實務與法律的重偏離∕182 參、實務與法律偏離的原因∕186  一、證據呈現∕188  二、證人訊問∕189  三、舉證責任∕191  四、上訴制度∕193  五、政治原因∕194 肆、實務係追求效率的理性結果∕196 伍、未來與展望∕200  一、審判的不同模式∕200  二、全程到庭的衝擊及影響∕203   (一)法官蛻變為證據的補充調查者∕203   (二)檢察官起訴品質的改變∕204   (三)詰問規則的建立與演化∕206   (四)其他不確定的問題∕208 陸、結論∕210
第七章 日本刑事審判實務觀察∕213
 壹、偵查∕214 貳、審判過程簡介∕219 參、證人訊問∕224 肆、法院的介入∕230 伍、其他∕233 陸、結論∕238
第八章 板橋地方法院實驗「當事人進行主義」之實證研究    ∕243 壹、導論∕244 貳、研究目的∕248 參、研究方法∕250 肆、研究結果摘要∕251  一、所設計之制度∕251  二、所執行之審判∕252  三、檢察官起訴品質的提升∕255  四、準備程序∕256  五、審判中檢察官到庭∕258  六、證據調查∕262  七、證人訊問∕262  八、卷證移送∕265  九、集中審判∕265  十、綜合判斷∕266 伍、研究結果細目∕269  一、不諳規則∕269  二、檢察官起訴草率∕270  三、準備程序∕274  四、檢察官到庭∕280  五、證據調查∕293  六、證人訊問∕294  七、卷證移∕302  八、集中審判∕303  九、貫徹執行要點的程度∕304  十、綜合判斷∕305 陸、結論∕320  一、正確之方向∕320  二、理論與實證的交互印證∕323  三、實驗的評估∕326  四、將來的方向∕329  五、問題∕330  六、結語∕332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