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蝕原理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5月

土壤侵蝕原理

作者:張洪江 主編
出版社:中國林業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ISBN:9787503849350
語言:繁體中文

本教材從認知土壤侵蝕類型與形式人手,著重探討土壤侵蝕的基本理論、土壤侵蝕發展規律,並使學生掌握調查和監測水土資源及土壤侵蝕的基本技能,掌握土壤侵蝕研究方法,為獨立進行土壤侵蝕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的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礎。主要內容包括土壤侵蝕基本概念、土壤侵蝕類型及土壤侵蝕形式、水力侵蝕、風力侵蝕、重力侵蝕、混合侵蝕、凍融侵蝕與冰川侵蝕、化學侵蝕,我國土壤侵蝕類型分區、土壤侵蝕調查與評價、土壤侵蝕監測預報、土壤侵蝕研究方法等。本教材較系統地介紹了土壤侵蝕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國內外發展水平、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 本教材主要用于“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本科生教學,同時可作為環境生態類和森林資源類有關專業本科生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從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土地利用、國土整治、環境保護等方面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和生產實踐人員的參考用書。

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課程性質及使用對象  1.2 課程涉及範圍及與其他課程關系   1.2.1 課程涉及範圍   1.2.2 土壤侵蝕原理與其他課程關系  1.3 土壤侵蝕在水土保持科學中的位置  1.4 土壤侵蝕及其危害   1.4.1 我國土壤侵蝕概況   1.4.2 土壤侵蝕危害  1.5 土壤侵蝕發展歷史與現狀   1.5.1 國際發展簡史與現狀   1.5.2 國內發展簡史與現狀   1.5.3 土壤侵蝕研究進展   1.5.4 發展趨勢及存在問題 第2章 土壤侵蝕類型及土壤侵蝕形式  2.1 土壤侵蝕基本概念及導致土壤侵蝕的基本營力   2.1.1 土壤侵蝕基本概念   2.1.2 土壤侵蝕基本營力及其分析  2.2 土壤侵蝕類型及類型劃分   2.2.1 按導致土壤侵蝕的外營力種類劃分   2.2.2 按土壤侵蝕發生的時間劃分   2.2.3 按土壤侵蝕發生的速率劃分  2.3 土壤侵蝕形式   2.3.1 水力侵蝕形式   2.3.2 風力侵蝕形式   2.3.3 重力侵蝕形式   2.3.4 混合侵蝕形式   2.3.5 凍融侵蝕形式   2.3.6 冰川侵蝕形式   2.3.7 化學侵蝕形式   2.3.8 植物侵蝕形式  2.4 土壤侵蝕程度及強度   2.4.1 土壤侵蝕量與土壤流失量   2.4.2 土壤侵蝕程度   2.4.3 土壤侵蝕強度   2.4.4 允許土壤流失量 第3章 水力侵蝕  3.1 水及水流的基本特性   3.1.1 水及水流的物理特性   3.1.2 水流的基本特性   3.1.3 水流剝蝕作用   3.1.4 水流搬運作用   3.1.5 水流堆積作用  3.2 濺蝕   3.2.1 雨滴特性   3.2.2 濺蝕過程及濺蝕量   3.2.3 影響濺蝕的因素  3.3 面蝕   3.3.1 坡面徑流形成   3.3.2 坡面徑流能量分析   3.3.3 坡面侵蝕過程   3.3.4 影響因素  3.4 溝蝕   3.4.1 侵蝕溝的形成   3.4.2 侵蝕溝的發育階段   3.4.3 影響侵蝕溝發育的自然因素  3.5 山洪侵蝕   3.5.1 山區洪水類型   3.5.2 山洪時空分布   3.5.3 影響山洪因素   3.5.4 山洪侵蝕特征   3.5.5 山洪沉積物特征  3.6 海岸、湖岸及庫岸侵蝕   3.6.1 海岸與海岸帶劃分 …… 第4章 風力侵蝕 第5章 重力侵蝕 第6章 混合侵蝕 第7章 凍融侵蝕與冰川侵蝕 第8章 化學侵蝕 第9章 我國土壤侵蝕類型分區 第10章 地壤侵蝕調查與評價 第11章 土壤侵蝕監測預報 第12章 土壤侵蝕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附錄 

水土保持是一門邊緣性和綜合性很強的科學,主要針對土壤侵蝕類型、土壤侵蝕形式、土壤侵蝕發生機制及其發展規律、土壤侵蝕防治原理等進行論述和研究,並據以制定水土保持規劃和運用綜合措施,防治土壤侵蝕,保護、改良和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近年來,由于土壤侵蝕和荒漠化危害愈來愈成為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而日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土壤侵蝕和荒漠化防治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得到快速發展,並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防治土壤侵蝕和荒漠化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是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的主要內容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土壤侵蝕原理》(第2版)教材的出版,為學生深人而系統地進人水土保持科學殿堂,無疑添加了一塊墊腳基石。 “水土流失”一詞,在我國早已被廣泛應用,因此,當“土壤侵蝕”這一科學術語傳入我國後,很長一段時期僅作為與“水土流失”的同義語使用。隨著水土保持科學的發展,大多數學者對二者之間的異同點形成了較為明確的認識,其相同點是均包含了在外營力作用下土壤、母質和淺層基岩的剝蝕、搬運和沉積過程,而不同點則是“水土流失”包括了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在此書中,很欣慰地看到作者對此有了較為清晰的交待,其兼收並蓄之意可見一斑。 隨著水土保持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再加之國家在生態環境建設、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新要求,在原參編單位基礎上,《土壤侵蝕原理》(第2版)吸收了更多具有豐富教學和科研經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人員參編。從教材內容上看,《土壤侵蝕原理》(第2版)更加系統和完善。此書是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很好的一本核心專業基礎課程教材,也是相關專業和有關科技工作者值得借鑒的參考用書。在我耄耋之年,能看到此書出版,甚感欣慰!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