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音樂的科學II:從古典旋律到搖滾詩篇──看美妙樂曲如何改寫思維、療癒人心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好音樂的科學II:從古典旋律到搖滾詩篇──看美妙樂曲如何改寫思維、療癒人心

作者:約翰‧包威爾
出版社:大寫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02日
ISBN:978986955320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42元

你怎樣看待音樂,決定你成為哪種人!
哪些音樂具有實用性?歌詞如何造就人?
  我們為什麼深受樂句起伏的吸引和影響?

  如果《好音樂的科學》讓人重拾對音樂的熱愛
  那麼《好音樂的科學II》藉由瞭解音樂的內涵
  進一步深入剖析:為何你我那麼愛好音樂!
 
  《好音樂的科學》在本地博客來、誠品藝術分類榜上,締造了持續暢銷長達一年的佳績;為回應讀者的厚愛,現在有了這本續集的問世。我們希望藉由本書,帶領您深入更有趣的音樂世界;同時──學著用音樂,對自己好一點!

  這是寫給愛樂者的大腦科學,也是寫給認真聆樂者的音樂心理學+實用社會學。
  人們喜愛音樂的原因之一,就是音樂能給予大腦適度的刺激,並同時產生愉悅的感受。以科普作家的妙喻來說,音樂「不過就是大腦的健身房罷了」。當然,音樂遠不只是能讓大腦維持良好狀態而已,更是一種強大的情緒興奮劑。

  音樂是良藥→→振作並集中精神╳轉移厭煩的情緒╳使某情境意義更深刻╳凝聚人心╳紓解壓力

  ◎我們的大腦如何將音樂轉化為情緒?
  ♦腦幹反射:突然發生聲響時示警;而其他腦區負責剎車
  ♦節奏誘導:心跳速率與外界合拍,欺騙大腦去感受情緒
  ♦評價制約:將樂曲與愉快事物相連結,使人有美好印象
  ♦情緒感染:在正面旋律或歌詞中,同時轉變為開心狀態
  ♦視覺心像:白日夢讓人放鬆──腦海浮現風景和其他影像
  ♦情節記憶:「親愛的,他們正在播我們的歌」的情緒效應
  ♦音樂預期:由猜對或猜錯下面幾個音,感覺高興或激動

  ◎平時,你喜歡哪種類型的音樂?
  沉思與複雜:古典樂、爵士樂、民謠和藍調。
  激昂與叛逆:搖滾樂、另類音樂,還有重金屬樂。
  樂觀與傳統:流行樂、電影配樂、宗教音樂和鄉村樂。
  活力與節奏:饒舌歌、靈魂樂以及電子音樂。

  藉由上列四大分類,能完整分析出你的人格特質、文字技巧、運動能力,甚至是政治立場;而經由選擇哪種類型的音樂,能有效「放大」或「降溫」你的情緒。

  ◎流行樂也有大學問!讓不同類型的音樂進入生活,拓展你的音樂視野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布狄倫的歌詞,如何巧妙與曲調做出搭配?
  而他和歌手愛黛兒又如何掌握了「提前唱出歌詞」的絕佳效果?

  你知道嗎?你的音樂品味,透露了許多關於「你」這個人的訊息。對心理學家來說,只要一張你最愛的十大曲目清單在手,就能看出你是否外向、來自什麼樣的背景,甚至是年紀有多大。我們喜歡、討厭、或無感的樂曲不僅僅是妝點生活的背景音樂,實際上還塑造了我們的生活。

  另外,由嚴肅的實用層面來看:
  ♦如果音樂是良藥,我們該怎麼自我治癒?
  ♦為何我們都該試著去聽懂「古典音樂」這樣形式複雜的樂曲?
  ♦如何跨足「原本沒有好感」的類型音樂,有效從中汲取養分?
  ♦怎樣讀懂自身內在的節奏和旋律──從此敏銳聰明、充滿決策力!

  ◎本書還收錄了更多,你從未聽聞的實用音樂小常識
  隨身攜帶任何一件樂器,就能讓人的吸引力倍增?
  音樂能治好人們的失眠,並且改變葡萄酒的味道?
  搖滾歌手巴瑞.曼尼洛的歌,可用來控制青少年?
  「莫扎特效應」與這位音樂天才本人沒什麼關係?
  地球上除了人類之外,只有鸚鵡能夠隨拍子起舞?
  在生活中,我們為何常被電影音樂的作曲者戲弄?

本書特色

  作者以原創且深入淺出的方式,充分整合了音樂相關的心理學與社會學領域數十年的相關研究;藉由音樂的各面向不同角度,探索各種多元可能──從音樂如何幫助嬰兒與母親聯繫、音樂如何改變葡萄酒的味道、或如何說服你在餐館花更多錢……。

  本書將有效拓展你的眼界(還有耳力);告訴你音樂是如何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造就我們生而為人的諸般經驗感受。

愛樂人齊聚盛讚

  吳武璋    資深愛樂人、實體唱片行工作者
  李明璁    臺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作家
  連純慧    純慧的音樂沙龍創辦人
  孫家璁 MUZIK古典樂刊發行人
  張正傑    知名大提琴家
  焦元溥    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院博士、資深專欄作家
  廖珮岐     音樂治療師
  劉名振《音響論壇》前主編、優聲學音響負責人
  黎家齊    PAR表演藝術雜誌總編輯
  ──好音樂、好心情推薦!(以上排序,依姓氏筆劃)

  ♪原本擔心喜歡音樂的感性會被分析音樂的理性所打擾,但翻了書之後就停不下來。一路持續的好奇與解答,對話交織像流瀉不止的旋律,美妙也有趣極了!──李明璁 臺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作家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音樂要表達的,是言語不能描述,內心又無法忽略的情感。」而這份玄妙藝術的背後,究竟有哪些以科學為依據的趣聞軼事呢?這本豐富好書,絕對令讀者驚嘆連連、大呼過癮!──連純慧 純慧的音樂沙龍創辦人

  ♪不相信音樂的功效有多大?《好音樂的科學II》帶你重新認識這帖世紀良藥。──孫家璁 MUZIK古典樂刊發行人

  ♪關於我們所處「音樂過剩」機會和陷阱時代,作者拋出了令人著迷的議題,並與之回應。──《金融時報》

  ♪作者的寫作風格很健談、樸實無華;仿如安坐家中,以非正式的姿態開講,並為讀者帶來有趣的音樂時光。──《衛報》

  ♪如果你曾覺得樂理中的半音、音階、和弦等術語隱晦難明,那麼本書將讓你感到放心。──《華爾街日報》

  ♪包威爾在本書中對音樂的貢獻,堪比馬斯特與強森對性學的貢獻。──音樂家暨生物聲學家、《壯麗動物交響樂》(The Great Animal Orchestra)作者 伯尼.克勞斯(Bernie Krause)博士

  ♪專為音樂愛好者所寫的一本書。──《大誌》(Big Issue)

  ♪充滿洞見與奇想的饗宴。──Kirkus評論

  ♪包威爾由他人(在心理學與社會學領域)幾十年的研究中汲取精要,透過自身的幽默感,協助讀者用全新的角度聆聽音樂……本書提供了堅實的案例基礎讓我們瞭解:毫無疑問地,為什麼人們愛(同時需要)音樂。──《出版人週刊》

 

作者簡介

約翰.包威爾 (John Powell)

  約翰.包威爾博士為一受過古典音樂訓練、頂著一頭自然捲的物理學家。他曾於國際雷射會議上演說,也曾在酒吧彈奏吉他,以換取免費啤酒喝,而後者是他比較偏好從事的活動。他擁有作曲碩士學位,以及物理博士學位,並在英國諾丁罕和瑞典Lulea市的幾所大學中教授物理學,以及在英國雪菲爾大學(Sheffield University)教授音樂聲學。目前居住在英國諾丁罕。

譯者簡介

柴婉玲

  是資深文字工作者也是愛樂人,曾於英國進修工作多年,從翻譯《好音樂的科學》開始,便與包威爾的英式幽默結下不解之緣。最新譯作為大寫出版的《美麗的限制》。
 

Chapter1:你的音樂品味為何?
Chapter2:歌詞,以及樂曲中的意涵
Chapter3:音樂與你的七情六欲
Chapter4:重複、驚喜和雞皮疙瘩
Chapter5:音樂如良藥
Chapter6:音樂真能讓你更聰明嗎?
Chapter7:從《驚魂記》到《星際大戰》:電影配樂的魔力
Chapter8:你有音樂天分嗎?
Chapter9:音符小基礎
Chapter10:曲調裡有什麼?
Chapter11:將曲調從伴奏中解放出來
Chapter12:別相信自己的耳朵
Chapter13:不協和音
Chapter14:音樂人如何觸動我們的情緒
Chapter15:我們為何會愛上音樂
Chapter16:若干繁瑣細節
第一節 音色
第二節 回彈現象
第三節 配上和聲
第四節 和聲中藏有多少曲調?
第五節 音階與調
致謝
聆賞推薦
參考書目與延伸閱讀
A.主要參考書籍與延伸閱讀建議
B.各章附註資料來源
 

第一章

  你的音樂品味,透露了許多關於「你」這個人的訊息。對心理學家來說,只要一張「最愛的十大曲目清單」在手,就能看出你是否外向、來自什麼樣的背景,甚至年紀有多大等。要猜出你的年紀其實很簡單,因為你所列舉的那些樂曲,多半都是在你十七、八歲或二十出頭時發行的。而偏向你心理層面上的那些「音樂小檔案」,則是數十年來學者們針對音樂品味,以及人們對音樂的情緒反應所做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些結果,可說是相當令人驚訝。在本書中,我將會從音樂為什麼能讓我們熱淚盈眶,一直到人們怎樣利用音樂,好讓你在餐廳裡多喝兩杯,來探討音樂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且讓我們先從瞭解你的音樂品味說起。

  根據最近的一次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地球上約有七十億人口,這就表示人類有七十億種性格,每種性格都各有其音樂上的好惡。由於人數實在太龐大,早期從事音樂品味研究的人,為了讓事情進行得容易一些,便決定簡化全世界的「人格類型」成兩種:上流社會的,和中下階層的,並理所當然地將音樂區分為兩類:高層次的,和低層次的。而且很快地,他們就下了令人驚嘆的結論,認為上流社會喜愛高層次的音樂,而剩下的就全都是中下階層民眾所愛聽的。

  二十世紀中葉的生活,多麼簡單啊!

  幸好,之後事情有些轉變了。

  自一九六○年代開始,為數眾多的研究,都針對「如何以可信方式來評量性格」而展開。由於每個人的人格特質都混雜了好幾種特徵,到了一九九○年代初期,心理學家逐漸歸

  納出下列五種可被客觀評量的基本人格特質:
  開放性(Openness,又與「教養」或「智力」有關)
  謹慎性(Conscientiousness)
  外向性(Extroversion,或「活力」)
  親和力(Agreeableness)
  神經質(Neuroticism,或「情緒穩定性」)

  近年他們還納入了「第六種」特質,也就是某種結合「誠實與謙遜」的特質。
  整件事的重點在於,只要針對這五或六種特質,給予從一到十的評分,就能大略說明一個人的人格特質。

  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有時會選擇能將當下情緒放大的音樂,有時卻又相反。比方說:在你準備出門參加派對時,可能會挑首讓自己興奮的音樂來聽,好讓情緒逐漸升溫;相反地,當你剛從那場派對回來,正因意中人跟你要了電話而興奮不已時,大概就會想聽一些舒緩、放鬆的音樂,試圖讓自己冷靜下來。

  過與不及的刺激,對我們的大腦都不好,且不管聽哪一種類型的音樂,大腦都得工作。因此,你如果正枯燥地開著車,播放複雜刺激的音樂就能避免讓你覺得太無聊,而且還能讓人保持警醒。但要是你得在繁忙的市中心駕車穿梭,大概就會將音量調小或乾脆關掉,又或改聽不那麼費神的音樂,因為不這樣做的話,你的大腦可能就無法同時處理複雜的音樂和紊亂的交通了。

  當我們不需要應付這類複雜的交通狀況時,就會抱以中庸的態度來面對樂曲中的複雜度。我們希望曲子不要太複雜,但也不要太單調(無聊),而要它剛剛好—這正是我們接下來要討論有關「初體驗」一首歌時的有趣觀點。

  第一次聽某首樂曲時,由於它對我們來說是全新的體驗,因此會感覺格外複雜。我們不知道樂曲中的下一組和弦或音符是什麼,同時我們的大腦也忙著分析發生了什麼事。倘若我們一聽就喜歡因而一聽再聽,就會開始熟悉這首曲子,並覺得不那麼複雜了。「熟悉感」會讓某首曲子無法跨越我們「過於單調」的門檻,而這正是某些原本好聽得不得了的暢銷單曲,在我們聽了不下二十遍後,突然就不想再聽的原因之一。但對於我們一開始覺得太複雜的曲子來說,卻可能發生相反的情況。在聽過數遍之後,複雜度隨之降低,這首曲子便可能會被我們歸入「正合我意」的類型中。這種事在我身上發生過好幾次,像是在同一張專輯中,有一首是一聽就喜歡,而另一首則較複雜,剛開始我為了聆聽那首好聽順耳的歌,就必須忍受另一首本來難以入耳的曲子。然後,在我逐漸熟悉了整張專輯後,我竟轉而喜歡那另一首曲子,因為原本好聽的歌開始變得有點無聊,而複雜的曲子卻愈來愈容易入耳,讓人愈聽愈享受。

  隨著年紀漸長,雖然我們仍保有年輕時的音樂喜好,但在品味上卻更為成熟。我們開始懂得從有趣的(而不只是美好的事物上)得到更多樂趣。而音樂那「過於單調」的門檻,就像大多數事物一樣,會隨著歷練增多而逐漸增高。成熟的品味不見得就等同於高層次,但被認為高層次的音樂類型,諸如古典樂和爵士樂等,在與流行樂相比下,通常能提供相當高層次的心智刺激,這也正是為何許多愛樂人,即便在三十歲前並不特別愛好這類音樂,但在進入熟齡階段後,也會逐漸受到這些音樂類型吸引的原因。

  關於你的音樂品味,很棒的一件事就是:你隨時可以為自己增添新的類型,讓音樂品味不斷延伸下去。還記得我前面提到的音樂原型嗎?若腦中能創造愈多原型,你就能欣賞更多種類的音樂。在某種原型尚未成形前,你對那些一開始不太喜歡的曲子,不妨多聽幾遍,我跟你保證,這樣做絕對值得,因為如此一來在未來的人生中,就會累積愈來愈多曲目供你聆賞。

 

〈結婚進行曲〉的由來──你的音樂品味為何? 我想我並不是唯一覺得〈結婚進行曲〉(Here Comes the Bride)是世上最無趣樂曲之一的人,但每當婚禮上響起這個旋律時,在場的所有人仍禁不住微笑頷首,因為它已成為每位新娘步上紅毯時必放的標準曲目。 華格納在一八五○年為歌劇《羅安格林》(Lohengrin)譜寫這首平淡的送葬曲時,本該就此埋沒不見天日,但維多利亞女王的愛女,假設也叫做……維多利亞好了,卻挑選了這首曲子做為她結婚時的進行曲(也許這位公主並不指望婚姻生活會多有趣)。而她為走出教堂時所選擇的曲目,則是由孟德爾頌所譜寫的〈婚禮進行曲〉(Wedding March),此曲雖然較為明快活潑,但聽起來也還是比較像軍隊凱旋歸國時的奏樂,而非浪漫的樂章。然而,當時皇室不管做什麼事,都會立刻引領風潮,因而人人都開始在婚禮上演奏這首曲子。 整件事就是這麼來的。但到了一九六一年,當肯特公爵迎娶凱瑟琳(Katharine Worsley)時,情況便大有改善(至少是走出教堂時演奏的那首),他們改用了法國作曲家維多(Charles-Marie Widor)那首歡樂的觸技曲。英國皇室從此就朝這個方向盡最大努力:一九七三年安妮公主和一九九九年愛德華王子的婚禮,就都選用了維多的觸技曲。那麼,我們其他人為何還要忍受那種好像六歲小兒用木琴寫出來的調子?為什麼每個週末從教堂裡傳出來的不是維多的觸技曲?為什麼〈結婚進行曲〉始終沒有被更美妙的樂章所取代? 讓我來告訴你原因:這是一群懶惰的管風琴手的跨國陰謀!因為傳統的結婚進行曲很容易演奏,而維多的觸技曲則難得多。這也就是為何舉凡內行的新娘想挑選維多的觸技曲時,樂手們就會找各種藉口推託,像是「樂譜在一九七四年就掉在暖氣後面找不到了」,或是「我很樂意演奏這一首,不過,您不覺得這首有點……俗嗎?」。拜託,各位新娘們,堅持妳們的立場,為音樂盡點力好嗎? 我們說到哪了?……喔,對了,品味……。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