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是如此瘋狂:股市泡沫的形成、崩潰與應對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為何總是如此瘋狂:股市泡沫的形成、崩潰與應對

作者:韓和元
出版社:北京大學
出版日期:2016年04月01日
ISBN:9787301267967
語言:繁體中文

在每一次股市狂升暴跌的背后,都有一個泡沫在形成、發酵並走向崩潰。泡沫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國家,而且就像火災,具有摧毀一切的破壞力。它曾使荷蘭十室九空,曾使法國幾近暴亂,曾使美國經濟蕭條,曾使日本深陷「失落的十年」。因此,無論對投資者、對企業抑或是對公共部門來說,認識泡沫、預防泡沫至關重要。特別是在我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有效應對泡沫,有利於投資者,乃至全社會。財經專家韓和元,通過對歷史上典型泡沫事件的精准分析,成功挖掘泡沫形成與崩潰的原因,建構泡沫形成與崩潰模型,並提出相對的應對之策。作者認為,無論是泡沫形成還是崩潰,都少不了人性的瘋狂,有時也活躍着政府的身影。在我們無法干預政府行為、金融政策的情況下,始終保持理性方能獨善其身。若想與泡沫共舞,也要抓住泡沫所處的階段,選擇進退的時機,才能保衛我們的財富。韓和元,暢銷書《下一輪經濟危機2:中國憑什麼幸免於難》的作者。曾成功地利用米塞斯-哈耶克貨幣供應與經濟周期模型對2008年經濟危機予以警告,美國《經濟觀察家》雜志認為,韓和元是此次金融危機的zui早預警者。

本書概要 推薦序 前言 楔子:從狂升到暴跌——2015年的中國股市 第一章誰是泡沫的罪魁禍首 政府導致危機是個偽命題 不穩定的市場:明斯基的解釋 德拉維嘉的困惑 第二章人性讓市場變得總是不穩定 如何定義泡沫 理性並不總是靠譜 公地悲劇 囚徒困境 回到亞當•斯密那里 被忽略的人的動物精神 被忽視的「人」 被忽視的人的動物屬性 群體壓力、從眾行為與烏合之眾 牛頓:一個被泡沫擊敗的天才 阿希實驗 烏合之眾 群體意識是如何形成的 易被暗示和易輕信的 信息不完備才是從眾效應產生的關鍵 過度自信和自我歸因偏差 第三章外部沖擊力:泡沫形成和崩潰的誘發因素 沒有外界刺激就不會有情緒 匯率的波動 重大技術發明與創新 政治與軍事的勝敗 金融改革也是一股不容忽視的沖擊力 新市場也足以誘發一場泡沫 第四章信用擴張:泡沫的助燃劑 大泡沫為什麼爆發於日本而不是德國? 信用即貨幣,貨幣即信用 金融創新和寬松的貨幣政策:造成信用擴張的途徑 第五章不容忽視的時代背景 被20億債務壓垮的法國 又是戰爭,又是債務 「廣場協議」造成的升值蕭條 第六章泡沫為什麼會崩潰 盛極而衰:崩潰只在一瞬間 走向崩潰的十個階段 第七章泡沫中政府的身影 有意人造型泡沫和無意人造型泡沫 從明斯基到卡萊斯基 泡沫的政治性周期 美國的政策行為如何影響全球經濟 通縮—流動性陷阱—資產泡沫循環:一種新常態 第八章2015年的中國股市為什麼會失控 背景的考察 不斷上升的國勢,不斷膨脹的社會儲蓄 不斷膨脹的債務 不斷增大的產業轉型壓力 誰誘發了這場泡沫 改革預期:泡沫誘因 去債及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政府的意圖 寬松的金融政策與泡沫的形成 為何上漲得如此瘋狂 媒體背書 金融創新,為非理性提供了杠桿 其他因素 泡沫的破滅 被忽視的預警信號 證監會收杠桿:引發6月股災的主要誘因 IPO與「中概股」回國 投資者主動去杠桿:加速下跌 第九章投機泡沫的危害 泡沫破滅可引發經濟危機 扭曲人們的價值觀 破壞國家競爭力 打擊中產階級,不利於橄欖型社會的形成,亦不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 第十章治未病:如何有效地防止泡沫再發生 政府應采取的行動 一種認識:大國崛起、經濟結構調整,股市真的沒那麼重要 國家意志必須中立 穩定貨幣 放開准入,擴大投資渠道 擴大交易范圍 投資者該做些什麼 控制債務比例 記住:這次還一樣 可觀察的指標 參考文獻 致謝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