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國學研究:以施堅雅模式社會科學化取向為中心的考察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美國中國學研究:以施堅雅模式社會科學化取向為中心的考察

作者:劉招成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01日
ISBN:978720808897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57元

美國對中國問題的關注伴隨着美國商業資本對中國的滲透和美國傳教士的入華而發展起來的,傳教士、外交官、商人曾是其中的主要骨干。在歐洲漢學的影響下,美國中國學出現和形成,研究目光集中到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二戰后,美國中國學因人員缺乏、政治迫害、資料匱乏、手段落后等原因,一度陷入困境,嚴重影響了美國的遠東政策及對華認識。后來在中國學家的努力下,加上基金會、政府、大學等多方面的協力推動,將社會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大量引入中國學領域。最突出的是人類學家施堅雅成功地將地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生態學等社會科學結合進中國學研究,創立了施堅雅模式,成為社會科學與中國學研究相結合的典范。而其他社會科學如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學科亦成功進入中國學領域。於是,美國中國學研究出現繁榮局面,為美國的遠東戰略修正提供了強大的學術支撐。其中國學研究的這種社會科學化取向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鑒。 劉招成,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現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海外中國學史、中國近現代史。 主要科研成果有:合著及參編著作、方志等3部,參編研究生教材1部,主持和參加科研項目5項。在《社會科學》、《中國農史》、《貴州文史叢刊》、《湖北社會科學》、《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

序導言第一章 美國中國學的發展與困境一、美國中國學的創立與緩慢發展二、美國中國學遭遇的困境第二章 社會科學介入中國學研究一、美國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二、福特基金會大力推進中國學領域的社會科學研究三、人類學等社會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大舉介人中國學研究第三章 社會科學與中國學研究結合的典范:施堅雅模式一、施堅雅結緣中國學研究二、施堅雅模式的淵源分析三、施堅雅模式的理論體系第四章 美國中國學的原創理論:對施堅雅模式的學術分析一、對基層市場社區理論和宏觀區域理論的分析二、多學科的研究方法與施堅雅模式三、施堅雅模式的理論特點第五章 施堅雅模式對中國學研究的影響一、學術界對施堅雅模式的爭論二、學術界對施堅雅模式的借鑒和運用第六章 社會科學的大舉介入與美國中國學的繁榮一、各種社會科學理論方法大舉介入中國學領域二、美國中國學研究繁榮局面的出現第七章 結語一、對美國社會科學發展的簡要回顧二、中國學的發展為美國對華政策提供了依托三、社會科學發展與我國的社會轉型

美國對中國問題的關注伴隨着美國商業資本對中國的滲透和美國傳教士的人華而發展起來的,傳教士、外交官、商人曾是其中的主要骨干。在歐洲漢學的影響下,美國中國學出現和形成,研究目光集中到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的東方學、漢學研究因戰爭困擾而受創傷,美國的中國問題研究卻因遠東事務變化和「區域研究」出台反而一度順利,以近現代中國問題研究為主的中國學嶄露頭角。不過從學科構成角度看,這時的美國中國學仍由歷史學唱主角,其他一些學科尚還缺乏參與熱情,麥卡錫主義的影響與迫害,又使其發展幾陷困境。1958年「國防教育法案」的頒布使中國學獲得一次重要調整機會,一些專門機構成立為全美中國學研究增添新動力,有關中國研究的專門課程和項目在各大學紛紛設立,基金會的積極投人更使中國學研究如虎添翼.美國中國學研究由此進人一個突飛猛進期。 然而傳統漢學的研究方法和視野不能適應迅速發展的中國學研究的需要。現代屮國學的國際視野、多學科問題研究的需要,都促使中國問題研究有一個新的變局,社會科學介人中國學的呼吁由此引發.在美國,1964年底和1965年初的《亞洲研究雜志》連續兩期刊登r有關學者的討論文章,集中探討中國學研究引用社會科學方法及其聯姻的問題。列文森、芮瑪麗、施堅雅、莫里斯·弗萊德曼、史華慈、崔瑞德、墨菲、蕭公權、牟復禮等學者都參加了討論,他們已經是當時很有聲望的學者和中國學家了。討論中,學者們提到了傳統漢學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問題,正在受到嚴重挑戰;強調中國問題研究應該注意吸收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視野和研究領域;而社會科學研究也要注意吸收中國研究的經驗和成果,學者們強調,西方社會科學如果沒有中國文明的研究成果及其經驗也將是不完整的。有學者甚至認為,兩家本身就是孿生兄弟,相會應在情理之中。當時的史華慈教授還特別提到了反對學科拜物教的問題。《亞洲研究雜志》發表的這些文章,原本是作者們在亞洲學會年會上的一個專場討論的發言,再特地發表出來,可見當事者對此問題的關注和重視。現在看來.這場討論對美國中國學發展進程的意義重大,怎麼評估也不會低,對后來中國學發展的影響深遠。它是美國中國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學案。較之以往,此后的美國的中國學研究者們,確實都注意到跨學科和多學科研究的問題,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地理學、環境生態學等諸多學科理論與方法被糅合一起,中國學研究也由此出現了頗為繁盛的局面和令人驚嘆的成果。 施堅雅是當時的重要推動者之一。作為人類學家,他當時從社會科學發展的角度,特別強調了中國問題研究的重要的學術普世價值。他后來的治學道路,一直積極試圖以社會科學的方法,突破中國問題研究中的某些傳統模式。在美國中國學發展史上,施堅雅在運用社會科學理論促進美國中國學的新轉型方面,在倡導新學術理念及其運用實踐方面,都可以說是力度最大、最有影響的學者之一。對施堅雅的研究,就是對美國中國學社會科學化進程研究的一個重要窗口,也可以說是十分具象的學術解剖。 劉招成博士試圖做的,正是這一工作,他對施堅雅學術生涯及其學術成就的全面探討,對於二戰后美國中國學社會科學化進程深人的梳理,對於其前因后果的細致的探討,為我們展現了施堅雅個人及其美國中國學社會科學化進程的相當全面的生動畫卷。招成的這一成果,對於我們國內學術界自己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也有積極的借鑒意義。招成是十分努力的青年學者,很會思考問題,他認為轉型期間的中國社會的建設、管理和穩定,很需要優秀的社會科學研究的成果的咨詢和參謀。衷心祝賀這一著作的出版,也衷心祝願這本書的問世能成為他學術發展的新起點,以后有更出色的學術業績和成果!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