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杜絕愚蠢的企業行為!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洞見:杜絕愚蠢的企業行為!
藉由16篇經典論文與12本書籍閱讀筆記,鍛鍊你的洞察力,在得到「答案」之前,察覺到「不對」的「觀點」,破解只看細處不看大處的經營管理手法,訓練自己重新審視工作裡的課題,在其中尋求有益於企業現實「對的」經營。
作者簡介
清水勝彥
慶應義University大學商學研究科教授。 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院。 達特茅斯大學阿莫斯稅收學校工商管理碩士(MBA),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博士學位)。 在戰略諮詢公司的企業指導領域擁有10年的戰略諮詢經驗後,他成為研究員。 專業包括管理戰略計劃和執行,決策,併購,戰略評估和組織學習。 在得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擔任副教授(2000年至2010年獲得任期)後,他於2010年4月就任現職。
譯者簡介
陳光棻
台灣新竹縣人,北海道大學國際廣報媒體研究科碩士。
譯有《勇氣教養法》《可愛力量大》《單身的這樣那樣》《女人要有型:穿得對,一生會改變》《放膽去闖:大前研一和柳井正給你走到哪都能生存的大能力》《最後一件大事:安寧度過臨終,尊嚴走向生命終點》(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等,現為專職譯者。
前言
第一部 書籍篇
第一章 為什麼我的公司斤斤計較「計程車車資」遠超過「高達幾億圓的損失」?
Parkinson's Law And Other Studies In Administration.
日譯:『帕金森定律』C.N.帕金森著
第二章 攻擊是最大的防禦
The Launch Pad: Inside Y Combinator, Silicon Valley's Most Exclusive School for Startups.
日譯:『Y孵化器 矽谷最強新創事業養成學校』 藍道.史卓思著
第三章 「滿意度調查滿分五分拿到四.五分」之所以差強人意的原因
『數據會說謊』谷岡一郎著
第四章 人才教育中「教」與「育」在本質上的差異
『製造工藝之道』『摸著石頭就過不了河』 西堀榮三郎著
第五章 你有沒「指導」然後搞死部下?
『心理療法序說』『論心理諮商』 河合隼雄著
第六章 四十年前就被談及的日本全球化課題
『適應的條件』 中根千枝著
第七章 領導能力只在自己心中
『領導者要自然』 增田弥生/今井壽宏共著
第二部 論文篇
第一章 貴公司不合理的原因
「制度理論」解釋組織的不合理
• Meyer, J., & Rowan, B. 1977.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 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DiMaggio P.J. & Powell, WW. 1983. The iron cage revisited: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第二章 印象深刻不是因為「正確」而是因為「interesting」
大學教授必讀的論文「That’s interesting!」
• Davis, M. S. 1971. That's Interesting!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s.
第三章 因「策略書呆子」而輸給日本的歐美企業
MBA的經典論文「策略意圖」
• Hamel, G., & Prahalad, C.K. 1989. Strategic Int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第四章 「令人雀躍願景」的悖論
所謂的企業管理就是挑戰兩難困境
• Garud, R., Schildt, HA., & Lant, T.K .2014 Entrepreneurial storytelling, future expectations, and the paradox of legitimacy. Organization Science.
• Quinn, J.B.1980. Strategies for Change :Logical Incrementalism.
第五章 決定決策速度的意外因素
矽谷企業致勝與失敗的原因
• Eisenhardt, K.M.1989. Making fast strategic decisions in high-velocity environ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第六章 靠「分析」無法牽動人類組織
與波特理論的強烈對比
• Mintzberg, H. 1994. The fall and rise of strategic plann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第七章 失敗不是因為缺乏「知識」
為了從失敗中學習的提問不是「Why」而是「How」
• McGrath, R. 2011. Failing by desig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Schoemaker, P.J. H. & Gunther, R.E. 2006. The wisdom of deliberate mistak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第八章 深深重蹈五十年前美國企業覆轍的日本企業
何謂「全球思維」?
• Perlmutter, H. 1969. The tortuous evolution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第九章 現在還在做五年計畫的只剩舊蘇聯了吧?
面對不確定性時「精實創業」的想法
• Blank, S. 2013. Why the lean start-up changes everyth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Eric Ries, 2011 The Lean Startup: How Constant Innovation Creates Radically Successful Business.
第十章 話說「董事」究竟是什麼?
思考企業治理的本質
• Withers, M. C., A. J. Hillman, and A. A. 2012 A Multidisciplinary review of the director selection literature. Journal of Management.
第十一章 為什麼愛就突然消失了?
原本正面卻被負面吸引的人性
• Cameron, K. S. 2008. Paradox in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change. 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第十二章 在印度思考組織溝通
國際化、IT被迫重新思考原點
• Zhao, Z.J., & Anand, J. 2013. Beyond boundary spanners: The “collective bridge” as an efficient inter-unit structure for transferring collective knowledg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代結語
讀了這本書後,有讓你「想要大步向前行」嗎?
『風的盡頭』 藤沢周平著
前言
三不五時都會有人問我:「念MBA有用嗎?」其實,不只在日本,最近在Businessweek雜誌上也有一篇報導討論到「在高科技產業工作真的需要有MBA嗎?」文中提到無論是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或傑佛瑞.貝佐斯(Jeff Bezos)都沒有MBA的學位[注1]。
這類的話題一旦提起就沒完沒了,接下來就會延伸出「念大學有用嗎?」、「英語有用嗎?」、「外部董事有用嗎?」等等的問題。當有人問「英語有用嗎?」的時候,我想沒有人會直接否定,生活在國內,即便不會英語,對日常生活一點影響也沒有。就算到國外旅遊,只要全部都請領隊幫忙,也完全不用擔心。
按照這樣的邏輯來思考的話,這一連串問題的共通點,就在於在未能好好理解「在什麼時候」、「對誰而言」的「目的」與「課題」之前,就想要尋求「解答」。
後續的文章中也會提到,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 Christensen)曾經舉出了以下的例子[注2]。
假設你身體不適去看醫生。醫生看也不看你的症狀就說:「這個藥一天服用三次,一次吃兩顆。下星期再來找我。」
你:「等等,你什麼都還沒看啊!怎麼知道這個藥有效呢?」
醫生:「一定有效的啊!因為對在你之前的兩個患者都有效啊!」
雖然克里斯汀生教授說「相信世上不會有這樣的醫生吧!」同時卻也指出,學者和管理顧問其實在做一模一樣的事,企業經理人也開心地接受這樣的「治療」。所以他們一邊對部屬說:「要思考!」,轉過頭卻又來問:「教授,有沒有一些成功案例可以參考呢?」。
我認爲很多時候是明明擁有經驗和知識,卻不明白真正的課題或目的。鎮日將「今後該如何成長?」、「該如何孕育下一個新事業?」掛在嘴邊,一副「自以為明白」的樣子,卻沒有認真思考過譬如現在的本業,是不是真的完全沒有成長的空間?本業的顧客是否真的感到滿意?顧客究竟是為了什麼付錢……等問題[注3]。一邊不住的說:「要培育新事業」,實際上卻接二連三地否定年輕員工提出的構想,這種狀況也不在少數。
誠如克里斯汀生教授所指出的,儘管「現況的觀察與理解」才是最為重要的出發點,若在不釐清現況的狀態下,就尋求「總而言之看起來還不錯的答案」,公司就根本不可能進步[注4]。
只是,盲目地思考「目的為何」、「課題為何」也不會有結果。再說,很有可能因爲覺得「不可能做得到」、「和我無關」,結果根本就沒發現課題或機會。因此,最為需要的是「解讀目的與課題的觀點」。就像是同樣看到「青蛙」,在小孩、生物學家和法國料理主廚的眼裡,會看到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一般,若缺乏「經營管理的觀點」,對社會事件、數字或新聞等所見所聞,也不會有真正的理解,遑論衍生出解決方案了。
本書以這樣的問題意識為基礎,節選了十六篇論文與十二本書,從中思索有關這樣的「觀點」,進一步來說就是「理論」。論文篇主要是關於「以管理學為中心的理論」,書籍篇則是關於在各個領域最高權威所指出的「人性理論」。
容我再重複一次,「觀點」和「理論」都不是「答案」。而是為了讓你仔細看清,察覺現實的指引。要前往滿是岩壁的山間或叢林,可不能光著腳丫,一雙好「鞋子」才能讓你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即便你擁有再好的「鞋子」,光是「擁有」也起不了任何作用。因為鞋子必須靠你的力量才能前進。偶爾會碰到一些稱:「因為這是雙好鞋」,所以收起來捨不得用的人,但鞋子放著不穿的話,擁有再多雙也毫無意義。這個道理應用於一開頭的問題,答案也是一樣的。
據說,在科學領域裡聽到時最令人興奮的一句話,不是「我發現了!」,而是「這有點怪唷!」[注5]。許多企業裡明明擁有大量優秀人才,若一直沒能成長的話,我覺得原因要不就是沒有發現「這有點怪唷!」,要不就是雖然發現了,但卻為了尋求「答案」而被逼到牆角。與其說察覺「這有點怪唷!」的觀點這件事很困難,倒不如說這項任務更近乎於「基本」,或許也正因爲如此,才容易被遺忘。
本書中所節選的論文或書籍,皆根據我個人的偏好與想法,雖然稱不上包羅萬象,但若能讓正在苦惱的人發現,原來也有這樣的「觀點」,成為更理解現實的第一步,並助他們一臂之力的話,我將倍感榮幸。
本書是以二〇一二年十月至二〇一五年九月在「日經商業在線(Nikkei Business Online)」的連載為基礎,重新編排、大幅改寫後所構成。
二〇一六年四月
清水勝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