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金融時代消費須知Q&A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5月

金融─金融時代消費須知Q&A

作者:李仲英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1992年05月30日
ISBN:9789579002325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44元

Q&A金融精彩要目如何判斷銀行的經營績效?銀行用什麼動作來吸引消費者貸款?從銀行貸款利率的水準可看出什麼?股票價格的變動和金融的關係?利息在經濟社會中扮演怎麼樣的角色?新銀行加入後,如何選擇往來銀行?為何企業界會有逐漸捨棄銀行不用的現象?各類金融機構各有何種功能?我國金融機構是否可任意決定存放款利率?財政部的銀行檢查項目有那些?想知道更多精彩的內容嗎?請參閱本書!迎接金融大眾化時代的來臨李仲英 序  近三十年來,我國經濟由於出口工業的順利成長而有快速的發展:工商企業日新月異,社會財富鉅額累積,人民所得水準大幅提高,促使社會各階層的投資理財活動日趨頻繁,金融服務需求也趨向多樣化,便社會的經濟活動從靠勞力賺錢養活家人,改為依靠金錢來賺錢以累積財富。這種歷史主流的改變,對台灣經濟產生很大的影響,如:勞工在一夕之間發生短缺、社會財富分配更加不平均、勤勞的工人流向工作環境舒適的服務業,迫使製造業走向國外投資,造成國內產業空洞化等問題。同時,對台灣的社會也產生很大的衝擊,人民失去工作意願與理想,走向安逸的功利金錢主義,社會風氣因此敗壞。此種改變對整個國家來說是禍是福,雖仍看以後的發展而定,但似已成時代的潮流,也似乎是我們不可避免的命運。  全世界的金融業現亦面臨看歷史性的大變革,原屬社會公器而享受各項政府保護的金融業,為了促使宜紅營合理化與效率化,近十餘年來各國均採取了價格自由化(包括對利率、匯率與手續費的放寬管制)和業務自由化的政策。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間經濟合作的加強,運輸與通訊的發達,使銀行業務走向國際化。同時大量利用電腦快速處理浩繁的銀行業務,使原來因處理成本偏高而無法辦理的銀行業務,因銀行電腦化雨變為可能,如銀行代收稅捐或水電費等。銀行業務對象,由原來以企業與政府為主,至二次大戰後改為以國際業務為主,再變為以一般大眾為主的時代。美國花旗銀行現任董事長李德(John Reds)於一九七四年開始利用電腦來服務個人客戶,但因電腦的投資大而產生鉅額虧損,但是至一九八五年,個人客戶的收益已占該行總收益的三分之一以上。個人客戶可成為大銀行主要客戶的原因,在於個人所得提高、資產大幅累積,尤其個人資金安定且成本低,加上企業利用直接融通方式,自資本市場或貨幣市場直接取得資金,不再依賴銀行,同時自一九八二年起,國際金融業務更因第三世界的呆帳而產生大額損失,因此一般個人客戶更受銀行的歡迎。  在我國一向占著極大比重的公營銀行,靠著政府的高度保護,獲得相當良好的報酬,如近五年世界排名一千大銀行的平均報酬率為一五‧五%,我國銀行平均報酬率則為二○%,但在金融自由化的政策下,財政部於民國八十年核准了十五家新商業銀行的設立,這些新銀行於八十一年年初紛紛開業,銀行業的放款利率因而逐漸降低,尤其與一般大眾有關的購屋貸款、消費性貸款的競爭大增。等這些新銀行將其資本貸款完竣後,存款招攬之競爭亦將開始,結果銀行體系的存放款利率差將因新舊銀行的業務競爭而縮小。  此次新銀行開設,資本額的要求較高,同時為使一般大眾也有機會參與銀行投資,財政部規定各新設銀行必須拿出資本額的二○%,讓一般大眾透過公開招募方式參加投資。由於我國銀行業一向利潤甚豐,小額投資人參與投資至為踴躍,每一家少則一、二萬人,多則數萬人,銀行的股東驟然由富商巨賈擴大到一般大眾,銀行的業務對象也逐漸以個人消費者為重心。  筆者曾參與新銀行設立的審查,並擔任新金融制度的研擬與金融秩序的維持,深覺原不為一般大眾所瞭解的金融現象,有必要以簡顯易懂的文字予以說明,讓利用銀行、投資銀行的一般大眾有所瞭解與選擇。恰好商業周刊何社長提議以問答方式將主要金融現象與活動加以說明,因此利用公餘與同事楊、王兩君,草成此書,尚望對諸位讀友能夠提供一些參考。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