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教孩子閱讀父母身影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5月

天倫:教孩子閱讀父母身影

作者:游乾桂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01日
ISBN:9789571356563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34元

親情,是人生最美、最深的緣分。且看游乾桂老師以親身經歷,詮釋天倫;追憶父母行誼,和孩子交心!
  ※知名作家游乾桂老師,2012年全新代表作。
  ※屢獲教育界、父母肯定的游乾桂老師,又一人生體悟的最新感動作品;從已逝的父親、偶遇的長者、巧遇的路人,甚至是自己的孩子身上,他都能看到每一絲緣分的動人、值得與讀者分享的美好。
  本書共分三大章節、四十篇散文,讓讀者可以利用或長或短的閒暇時光,進入游乾桂老師的感人文字中。
  全書每一章節都將搭配照片,讓讀者清爽閱讀、欲罷不能;篇末特別收錄與天倫相關的名言佳句、詩詞,添得更多思考的機會。
  讓善成為遺傳因子,一代接一代  讓愛在你我間畫下個圓,完滿人生
  成功時,誰都是朋友;失敗時,只有父母是伴侶。  年幼時,父母是守護神;年邁時,誰當父母可以靠的岸?
  游乾桂用最真誠的心意,寫下對父母的懺悔錄,  也是對孩子身教、言教的最佳示範。  在時光的步履間隙,父親漸轉銀白的髮、母親增添皺紋的手,  呵護著我們就學、就業,轉身牽手扶持著下一代的茁壯。
  在呢喃細語的文字溫情中,寫出對父母來不及、說不出口的話:  對不起,還有謝謝你。
  在簡樸的文字中,看見真情。  孩提時候,與父親一同搭乘的鐵路,一起分食的便當;  和年邁的母親一起回到老家,陪他們走過最後一程,輕輕地一句:我們還能再來嗎?  是我們能為父母做得最多、最圓滿的一件事。  在回首和父母一同走過的路上,孩子也正看著我們的身影前行;  於是,牽著父母的手,也同時牽著孩子,傳遞善、傳遞美好、也傳遞溫暖。
作者簡介
游乾桂
  主修習臨床心理,曾任818醫院、台灣地區婦幼衛生中心、建國聯合診所心理師,《父母親月刊》總編輯、宜蘭生命線主任等職;目前是鞋子兒童劇團發展顧問、中國健康家庭協會祕書長,臨床的經驗讓他的觀點獨樹一幟,很有風格。
  長年用心書寫,集合親職教育專家、美好生活家、兒童文學家於一身的他,最喜歡的頭銜卻是文人,希望自己像個思想家,搜腦枯腸的替人尋找人生的高度,提供幸福的提案,美好的存摺,教育的哲思,他的演講足跡深入偏鄉,甚或風塵僕僕出國布施理念,馬來西亞一去二十年,獲頒一張「假的」榮譽國民證,他卻開心不已,引以為榮。
  早年他想及的是教育方法,而今他在意的是內省的情意,成就只是分數,但人生要的快樂、健康、優雅與時間等等多元的指數,這需要一套看似衝突卻和諧的觀照,優秀不孝的例子,屢見不鮮,一次次撞擊幽微的心靈,讓他認真靜心思考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著作逾百本,包括《深情─教出有愛、用心、有情的陽光孩子》、《下一站,樂活》、《想飛─教出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演活自己,就是頂尖》、《活的好的100個理由》、《嬉遊記─啟發孩子的大智慧》、《一張紙的奇幻旅程》等。
  作品質量俱佳,感性與理性兼備,曾榮獲北市新聞局年度好書獎、省新聞處好書獎、新聞局金鼎獎、衛生署健康好書獎、市圖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等等,並設有《游乾桂的桃花源》網站:blog.readingtimes.com.tw/ycg1206/
  游乾桂臉書與讀友互動www.facebook.com/pages/%E6%B8%B8%E4%B9%BE%E6%A1%82/303736093001180#!/profile.php?id=100003072605026。
  演講預約專線:  手機:0963-391-205  專線:02-2239-5029  最好用電郵:[email protected]

序—愛的銀行
第一章  傾聽,長者低頭訴說的智慧最後的旅程偶遇的哲思周五的約會想念天堂車票五塊錢一頓飯的哲思呎尺天涯代悲白頭翁堅毅的母親溫馨旅程人生方程式光陰的事二十五孝時光隧道受用的禮物
第二章  守護,孩子凝視善的背影雨中的幸福復刻情義修車基金幸福銀行利人基因守護神人間菩薩椰香的滋味種夢的人善行千里
第三章  先行,用身教復刻美好連結一件小事只陪一程溯源之旅一小時的智慧課好人卡賣希望的人公安婆婆?酸楚的人生課一日司機慈悲簿崖上的行者便當天使壹的魔法護生

作者序
愛的銀行
  閒行藍天碧水之間,讓心靈放空,是我忙碌一年之後最美的想望。快意背起行囊,與家人一起縱橫名山大川,目的是找回失去的活力,存一點親子情感,在潛意識裡添上一些記憶,這些是我標示的人生大事。
  「孩子比工作重要,親情優於金錢」,這是我心中的一把尺,教育的界定,讀者以為這些義理來自課堂上的修習,我的專業,其實非也,我懂,是因為曾經錯過!
  父親臨終前的一個多月,頻頻說出不祥之語,「快歸仙了」一詞如影隨形掛在嘴邊。
  那是他的預言,卻是我的惆悵。
  年近半百才生下我,我努力於功課,他忙於農事,我像兒子,他像父親,演得太像父子了,楚河漢界,涇渭分明,少了交集,及至我懂,已然太遲。
  我準備圓夢,他已老矣,正欲奉養,他行近天堂,懂得如何與他溝通,他已悄聲說了一句:「不在」。
  最後幾日,瘦骨嶙峋的他執意要到自己一手改建的廟宇做最後巡禮,我不忍拒絕,拭淚同行。
  第一次緊握他的手,慢行臨溪步道,走向村子裡的精神殿堂—三山國王廟。
  只是,那個第一次,竟也是最後一次。
  這種痛,只有痛過的人才懂,我不希望兒女有同樣的遺憾,用盡心思在共有的記事本上塗抹亮麗的彩釉。
  我是別人口中的親職教育專家,但一直沒有忘記我也是爸爸,學理是理性的,強調方法;人生是感性的,情牽一線的是愛與情感。有一天,臨老之前誰都會發現親子之間最美的回報不是有形的成就,而是無形的,用心的孝順、感恩、惦記、牽掛等等原料揉合而成的天倫之旅。
  從事親職教育諮商多年,我一度犯錯,許求助者一帖妙方,忘了點燃引信的是反思過後的哲理,我也曾在成功的論述上遊走,所幸頓悟得早,經過歲月淘洗,跳脫功利;催人老的光陰,有如魔鏡般,早一點現出謎底,方才理得愛、心、情三寶的至關重要,一個從小缺愛、無心、沒有情感的人,成就當是一種虛假,或者傷人的憑藉。
  讀者說,從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事實上我從他們身上取得更多法寶,我的讀者們不吝惜的在「時報出版」替我設計的「游乾桂的桃花源」部落格上,向我吐露一些動人且值得反思的故事;而今我多了臉書,他們也提供一篇篇好文章的肌理,間接讓我反思,親與子之間最美的歷程為何?
  家是港灣、花園,一處安樂地帶,家人是靠山,相互取暖,彼此是心理醫生,失敗挫折時的解壓者,我重視家的溫馨遠遠大過財富,堅持家人優先,收入第二,入夜就息,假日留一天陪家人,彩繪記憶;兒子好動是我的球友,我們一起打球、溯溪、浮潛、泡湯、騎單車,女兒文靜是我的文友,我們醉在尼采、叔本華、張愛玲之間,我常戲稱太太是飯飯之交,一起喝咖啡聊是非,事實上太太是非典型電影評論家與文學賞析專家,即使未有頭銜,但她的看法絕對一流,一般人難比,再怎麼艱深難懂的電影,經她一提點立刻清明,我在文學獎評審舉棋難定之時,她適時提供見解,總有撥雲見日之功。
  玩樂主義曾經引來非議,最多是路人甲,向媽媽告狀,說我一直寵溺孩子遊玩是不對的,將會荒於嬉;可是這些年,兒女漸漸大了,並未因而遊手好閒,反而情感從未消散,鄰家球友反而略帶羨慕告訴我,這樣的關係真令人心酸啊。
  心酸?  我懂其心意,那是一種羨慕的代名詞。
  從事臨床心理醫療多年,出入我的診療室的人不計其數,見著的個案之中,令我最擔心與傷懷的便是情感稀釋,專業名詞為「缺愛症候群」,個案以為我是預言家或者擁有陰陽眼,否則怎可能輕而易舉窺視前因後果,預測出準確的親子剩餘指數?其實這非術數,而是專業,愛缺多少,家便是什麼樣貌,孩子也將成為什麼樣的人了,缺愛的醫生怎可能成為良醫華陀呢?少了關懷經驗的老師恐怕只剩責備苛求了?
  狼爸虎媽一直有人正反兩面的討論,但都未正中下懷,其實最深沈的內裡不是成就,而是貼心與關懷,那是親子之間最尊重的一張拼圖;我當然明白,雷霆手段可以取得一定成效,教出優秀傑出的孩子,只是厲害但不孝順的兒女真是我們想要的嗎?
  漢字有意思,優是人與憂的合字,表示優秀的人會很憂愁,傑則人與桀的合字,桀是夏朝暴君,隱喻傑出者很凶暴吧,棒是木與奉,拿著木頭伺候之意,暗藏棒下出狀元嗎?
  這是胡說但有真意,請勿讓張大春看見,否則他會大笑三天,咒罵我的笑虧「說文解字」,並且在臉書消遣我三天。
  玩笑歸玩笑,但事例仍不勝枚舉,偶爾不小心便會聽見或者意外撞見一個棄養或者暴虐父母的新聞,寫這本書的同時,電視重複播送疑似女兒虐殺母親,並且把她棄屍大海的人倫慘劇,如果真是,情何以堪?
  我心揪著,心想,天倫啊到底淪落何方?
  孝道、報恩等反哺故事本不必講,那是天性,只是科技文明的洗禮之後,人向功利靠攏,天倫盡失,便非講不可了。
  旅行成了我另一處汲取養分的地帶,尋找海納百川的方略,很多不期而遇的邂逅跟著溜進心靈,像山寺的撞鐘一樣扣擊內心深處,澎湃洶湧,這個反省更大,因為眼前是活生生的例子,撩撥最深。
  每年或者每幾年我們一家人都會選一個地方旅行,越南下龍灣是其中之一。同行者有一對父子,黏稠如膠,行程中經常交頭接耳,低聲暢笑,偶爾十指緊扣,狀極親膩,迷人極了,我亦步亦趨偷偷欣賞這一頁風情。 
  「我們每年出遊一次!」  爸爸一臉自豪。
  「我們志同道合!」  兒子用這話解構出遊的理由。  不止如是呀,至少我看得出這種情深意濃本身就是鮮明的烙印。
  「父母對孩子的好,他們會記一輩子的。」   爸爸幽微吐露的這段話正是我心中盤旋著陸的答案。
  「放下一些才可以得到一些!」
  這位父親把親子關係形容成一間銀行,存了什麼,才會得了什麼,我理解了,親子關係與工作忙碌是一個圓盤,多數人工作大過家人,但他覺得家人大於工作,這是價值觀問題,我早發現,並且寫成《這一站,樂活》一書(時報出版),詳解工作與人的關係,金錢的意義,美好與休閒人生等等,非常值得一讀,也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幫助人重拾親情。
  緣分是單行道,由深至淺,終至淡然。  即使不以為然,也得釋然。
  近些年兒子常會頑皮調侃:「你很黏我哦?」
  不黏怎麼成?事實上我們的確已到親膩的尾聲,蔚藍的天空正等著他展翅遨翔咧,不捨但卻不得不捨。
  我用力想方設法讓緣分成為一場「延長賽」,力邀兒女同行,多溯幾回溪,再鬥幾次牛,星空下一塊獨白。
  我邀兒子一起騎著單車挑戰貓空山徑,從動物園旁的小徑,坡度約莫三十度賣力爬升,我放了誘餌,雲滇館香氣溢流的過橋米線在山下飄香。
  兒子應該無法完全心領神會這趟旅程的全部意義,但我卻深深動容,載在記事本上,我頻頻側頭凝望,心想這麼大的孩子還樂於與我同行的確該謝,因而添得一筆記憶。
  在山中,我們揮汗單騎,適時停下,喝水聊天,微風拂面,倒很愜意。
  他酷酷的豎起大姆指:「值得!」
  說我嗎?或者旅程? 不管了,值得就好。
  長年投資親情這件事我未預期有多大的回報,但是一旦超乎預期,連本帶利奉還,往往落得感激涕零。
  父親節,我的用心,結實獲得了兒女的以心之名回應。
  我們選在風景優美,山色青綠,帶著草香的坪林茶葉博物館用餐,孩子悄悄遞上了神祕禮物,哄我親手拆開一個包裝精美,藏有綠悠悠小瓶的藍色盒子,露出沾水筆墨水。
  他們知道我收藏這類小東西,偶爾會用沾水筆畫押,從未想過兒女會心細的用它當成禮物送我,價格不算貴,但揉搓著心與情,感動很難言語 。
  養兒育女的辛苦,此刻冰融慢慢化開,用心多年,終於確認他們收到我的寸寸心意,並且私屬典藏,設想一個美好的機緣反還。
  這一回,我反常沒有掉淚,改用洋溢的歡喜說:「值得」呀。
  《天倫—教孩子閱讀父母身影》這本書裡的文章,便是用如此感性且帶點酸味的筆調串成,閱讀時勿忘準備衛生紙,以備不時之需;拭乾淚後,請用自己的魔法設定一則美好的、浪漫的方程式,讓親子之間不再老是徘徊在功利的十字路上,希望還能多一點幽微且曼妙有情的故事,有一天說給兒孫聆聽,這樣的人生才是合格,方可不虛此行。
  我偷偷在書中暗放「早知道」的處方箋,請用三分愛做底,二分心煎熬,得到五分情,然後靈台清明,基因甦醒,親情十分圓滿。
游乾桂寫於流螢文坊之閒閒居

一張照片震撼無數人心!他是誰?花甲男子,以花布包巾抱著老媽媽到醫院就醫,細心呵護,頻頻安慰,親手餵飯,孝心令人動容,網路瘋狂流傳。孝子是前台南市調查站退休的調查員丁祖伋,當年還為了照顧年邁母親還申請提前退休。一般人的反應:「現代孝子的典範。」昔日長官同事回憶起這個人,都異口同聲說:「老丁是出了名的孝子,他會這樣做(抱母親就醫),並不意外。」身為獨子的他為照顧雙親,放棄升官,甚至自願從副主任降調為專員,只為留在台南老家照顧家人;上班出門前一定先安頓好母親,中午休息也都會回家探望,但他的孝心,一點也沒影響工作績效。動人相片中隱伏了酸酸的故事,不知為何,看著看著,鼻頭一酸,差點掉下眼淚。他讓我想起一位年過半百的花甲友人,喜歡李白的<將進酒>,經常吟咏其中一句:「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意指自己也已垂老矣,但是事老至孝的他顧不得自己體力大不如前,無論如何,都堅持每個周末假日得空休息,返家陪陪老母親,推著輪椅帶她四處走走瞧瞧,與她聊聊天,他有句話說得動人:「過一日與她當母子的機會就少一天,下回想叫娘未必叫得著。」他上有兩位哥哥,都因為傑出有成就而遠離家鄉,留下的他自稱是沒有成就的公務人員,但最有誠意照養爹娘,他說人生就是這樣呀,有能力的出國享清福,沒能力的留下來照顧父母,我聽得出此乃戲謔之語,卻也是實話一句。「年紀大了,還有父母奉養是福氣,什麼錢都能省,服待父母的錢省不得」,這是虛長我幾歲的他語重心長的體會,不吝惜的轉贈給我。莫非鄭振鐸先生也是這樣才領悟:成功的時候誰也是朋友,失敗時,只有父母是伴侶;年幼時,父母是守護神,當他們年邁時,誰當靠岸?這話則是我的疑惑。清明時節我思及這些事,感觸更深,他早就墓木已拱,這一天我按習俗會去父親墳前上香默禱,我準備的行頭簡單多了,一束清香、四果、還有百合花,選它是因為我愛,而非父親最愛,就像當年選擇墓地一樣,都是活著的人巧思決定,想的無外乎是對陽世子孫的保佑護蔭;大哥備的祭品非常豐盛,免不了三牲酒禮,碗粿數樣,燒上金銀紙錢敬獻,只是這些美酒佳餚,最後還是進到奉祀者的五臟廟。祭拜結束,我坐在父親墳前,一棵高大青綠開著紫花、有著清明花之稱的苦楝樹下,隨手取了一顆橘子剝皮,清香溢出,咬一口果真鮮甜多汁;回想我與父親相處二十多年的過往時光,他生我太老,走得太急,以至於連我想多喊幾聲父親皆不可得,而今可以喚出這個稱謂竟是只有清明,在他墳前,表情嚴肅的默然。 夫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往而不可追者,年也;逝而不可追者,親也,此段話語如今讀來更見勁道十足,直往心靈衝撞,想著:待長輩至孝,應在生前、抑或死後?現在、或者未來?看來人往往如是吧,一般皆屬後知後覺者,當下等待未來,現在迷失過去,直到有一天,開了竅,什麼都懂時,卻後悔莫及。日修禪師有句禪語:日日是好日,夜夜寄天真。果是真心話,如果親子相處時光皆是好日,在世之時人人惜緣享福,多陪一段路,多說一句話,那麼何必在雨紛紛的清明時節慎終追遠呢?及時行孝應更勝事後追悔吧。有感:這世界從妳走後,變得已不能指認;/唯一不變的只有,對妳永久的感恩。--余光中.《天國地府》爸爸像尊人間菩薩,常不著痕跡供養陌生人,不求回報;媽媽覺得苦哈哈的,他卻樂在其中,做得很開心。千金散盡還復來!他對自己很省,能花的錢不多,對子女很吝嗇,堅持慾望不可以大過能力;可是對窮人卻慷慨解囊,直說錢是身外之物。媽媽氣憤難抑,經常向舅舅哭訴。舅舅偶爾會找爸爸促膝長談,即使酒過三巡滿口好好好,依舊未見改善,我行我素,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抱著歡喜心。老邁的幸福牌單車是他的坐騎,悄悄從倉庫裡牽出來便外出布施,即使上了油,依舊發出咿咿啞啞沉重怪音,嘎啦嘎啦的踩踏,往斜坡下方兩位孤苦老人—猴伯的家前進,送上新輾的米。猴伯夫妻年近八十,相依為命,年輕時辛苦一輩子,有一點小錢,但幾年來卻因為老病就醫,大約也花得差不多,有一頓沒一餐;門前一塊地向村人阿發借的,種些地瓜葉、紅鳳菜,川七隨意攀緣,蔬菜成了主食,偶爾養些雞鴨,很少自己吃,多半擺攤販售,換錢家用。爸爸與老人相差二輪歲數,情同親子,用心照料很長一段時間,媽媽的確不滿,鬧了家庭革命,可是爸爸雲淡風清說:「他們更需要我。」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