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目標制、貨幣政策規則與匯率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通貨膨脹目標制、貨幣政策規則與匯率

作者:譚小芬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ISBN:9787509508817
語言:繁體中文

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開始放棄盯住匯率或貨幣供應量目標而轉向一種新的貨幣政策框架——通貨膨脹目標制(Inna-tion Targeting,IT)。迄今為止,世界上有24個國家采用這項政策框架。可以預計,隨著金融市場的深化、全球資本流動頻繁程度的加快以及匯率制度彈性的增大,通貨膨脹目標制將成為貨幣政策發展的一個新趨勢。就中國而言,現行的「顯性貨幣隱性匯率」雙目標框架的有效性遭遇前所未有的爭議,為了尋求更優的貨幣政策框架,通貨膨脹目標制逐漸成為討論的焦點。本書對通貨膨脹目標制下的貨幣政策規則進行考察,將匯率因素納入貨幣政策規則,分析通貨膨脹目標制下的匯率安排,並探討通貨膨脹目標制在中國的應用前景,以期為中國貨幣政策框架的調整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首先,本書從貨幣政策的動態不一致性出發,指出通貨膨脹目標制已成為日益流行的貨幣政策戰略,然後從不同視角描述通貨膨脹目標制,討論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的理論思路和不同觀點。從實踐的角度來看,通貨膨脹目標制來源於中央銀行尋找合適名義錨的嘗試,屬於一種制度框架;從理論的角度來看,通貨膨脹目標制是一種貨幣政策規則,包括簡單工具規則(如泰勒規則)和目標規則。書中分別考察了泰勒規則和目標規則理論及其在國外的應用,分析了泰勒規則的理論特征、穩定性條件、在國外的應用以及在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並在BalI(1997)模型的基礎上,討論了封閉經濟中泰勒規則和通貨膨脹目標制之間的理論關系。接下來闡述了目標規則的一般原理,考察了通貨膨脹目標制下中介目標的選擇和損失函數,結合前瞻性和後顧性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分析了通貨膨脹目標制的操作程序(盯住通貨膨脹預測)、一般目標規則和具體目標規則,並根據新西蘭儲備銀行的實踐分析了通貨膨脹目標制國家如何靈活運用貨幣政策規則。 第二,分析了工具規則和目標規則之間的理論聯系與區別,並比較了兩種規則的優缺點。工具規則和目標規則存在密切的聯系,從一般目標規則可以導出具體目標規則,從具體目標規則可以導出簡單目標規則,從各種目標規則可以導出最優泰勒規則。泰勒規則可以演變為包含具體目標規則的混合泰勒規則,從混合泰勒規則和簡單泰勒規則都可以得到原始泰勒規則。工具規則與目標規則的主要區別在於:工具規則根據歷史或當期數據直接規定反應函數,不能利用所有相關的信息,模型缺乏靈活性和前瞻性;目標規則允許貨幣當局使用判斷和模型外的信息,強調對未來的預測。合理設計的通貨膨脹目標規則可以使經濟趨於最優均衡,比工具規則更穩健、透明,更容易檢驗,更能夠應對外部沖擊。在考察兩類規則優缺點的基礎上,梳理了Svensson(2005)和McCallum and Nelson(2005)關於工具規則與目標規則在利率波動性方面的爭論,通過靜態新凱恩斯主義模型比較了測量誤差下目標規則與簡單工具規則的優劣。結果發現,當存在測量誤差時,混合泰勒規則比目標規則更容易造成經濟波動,但對於工具規則與目標規則的優劣並沒有得出明確的結論。如果中央銀行不了解真實經濟結構和經濟沖擊的根源,那麽,采用簡單泰勒規則具有明顯的優勢。 第三,將匯率因素引入到兩類貨幣政策規則中,研究開放經濟中通貨膨脹目標制下的匯率制度安排和貨幣當局如何對匯率變化作出反應。本書在Ball(1997,1999)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修正和擴展,討論貨幣當局盯住CPI、盯住國內通貨膨脹、匯率穩定目標、害怕浮動、爬行盯住和系統性外匯市場干預對匯率設計的含義,並結合國際經驗,討論通貨膨脹目標制國家如何安排匯率制度、如何干預外匯市場、如何應對資本流入帶來的升值壓力和協調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之間的沖突。本書認為通貨膨脹目標制國家可以關注匯率變化,在某些情況下,相對嚴格的管理匯率制度是可行的和適當的,不過貨幣當局應該明確通貨膨脹目標和匯率目標的主從地位。在某種程度上,通貨膨脹目標制能夠與爬行區間、BBC制度和管理浮動組合等匯率制度相容,但是系統性的外匯市場干預或對匯率變化的過分關注會損害通貨膨脹目標制的有效性。 最後,本書分析了通貨膨脹目標制在中國的應用前景。從目前來看,通貨膨脹目標難以充當中國貨幣政策的名義錨,但是在短期內中國可能成為非正式通貨膨脹目標國,只不過向正式通貨膨脹目標制過渡的時間比較長。因此,我們需要在現有的制度約束下,借鑒國際經驗,設計過渡性的方案。短期內應根據經濟金融形勢,靈活選用數量型工具和價格型工具,建立以基礎貨幣規則為主要工具,MCI規則為參考,貨幣供應量和長期通貨膨脹率為雙目標的混合貨幣政策框架。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將來逐漸過渡到利率為主要工具和傳導機制的通貨膨脹目標制框架。在非正式通貨膨脹目標制下,人民幣匯率安排在短期內可以采用爬行區間或BBC制度作為向通貨膨脹目標制過渡的中間制度,隨著匯率靈活性的增強,中期可以采用所謂的管理浮動組合戰略,把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和通貨膨脹目標制結合起來。

引言第一章 研究起點:動態不一致性與貨幣政策的名義錨 第一節 動態不一致性與名義錨 第二節 尋找名義錨:貨幣政策戰略的演進 第三節 對通貨膨脹目標制實踐效果的評價第二章 通貨膨脹目標制:基於框架VS規則視角的理解 第一節 通貨膨脹目標制的界定及其特征 第二節 通貨膨脹目標制:基於政策框架視角的理解 第三節 通貨膨脹目標制:基於規則視角的理解 第四節 本章小結第三章 泰勒規則:理論及其在國外的應用 第一節 標准泰勒規則及其理論擴展 第二節 泰勒規則與通貨膨脹目標制之間的理論聯系 第三節 影響最優某些人規則選擇的主要因素 第四節 泰勒規則在國外的應用 第五節 泰勒規則操作和運用中的問題 第六節 泰勒規則評述 第七節 本章小結第四章 目標規則理論及其在國外的應用 第一節 通貨膨脹目標規則概述 第二節 目標規則的基本分析框架 第三節 通貨膨脹目標制下的中介目標和目標規則 第四節 利率穩定和利率平滑 第五節 通貨膨脹目標規則的其他議題 第六節 目標規則在通貨膨脹目標制國家的應用 第七節 本章小結第五章 泰勒規則與通貨膨脹目標規則的比較 第一節 工具規則與目標規則:利率波動性 第二節 BMW分析框架下的工具規則與目標規則 第三節 通貨膨脹目標制:從工具規則到目標規則 第四章 本章小結第六章 匯率在貨幣政策規則中的作用 第一節 修訂彈性角點解 第二節 開放經濟中的通貨膨脹目標制:匯率在泰勒型規則中的應用 第三節 開放經濟中的通貨膨脹目標制:最優貨幣政策規則與匯率 第四節 開放經濟中通貨膨脹目標制下的貨幣規則:模擬和校准 第五節 本章小結第七章 開放經濟中通貨膨脹目標制下的匯率設計 第一節 通貨膨脹目標制與河種匯率制度相容 第二節 通貨膨脹目標制下的匯率傳遞效應 第三節 通貨膨脹目標制下的外匯市場操作 第四節 通貨膨脹目標和匯率目標之間的沖突與協調 第五節 本章小結第八章 通貨膨脹目標制在中國的應用前景 第一節 雙重名義錨下中國貨幣政策框架的有效性 第二節 通貨膨脹目標制在中國的適用性分析 第三節 中國漸進導入通貨膨脹目標制的過渡方案 第四節 本章小結參考文獻後記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着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市場的深化以及金融創新的發展,貨幣供應量與物價穩定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聯日漸松散,以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目標的貨幣政策框架暴露出越來越多的缺陷。在此背景下,一些國家在貨幣政策工具與最終目標之間不再設立任何中介目標,而是直接將中長期通貨膨脹預測作為貨幣政策的決策依據,這就是通貨膨脹目標制的貨幣政策框架。通貨膨脹目標制可以改善決策者和公眾之間的溝通,有利於穩定通貨膨脹預期,降低通貨膨脹水平及其波動性,增強貨幣政策透明度和可信度,提高貨幣政策的效率和改善通貨膨脹沖擊。從實施效果來看,通貨膨脹目標制是一個較為成功的貨幣政策框架。在過去的十多年里,各國通貨膨脹大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從1996年開始,中國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然而,隨着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場的發展,中國現行貨幣供應量指標的可控性、可測性和與國民經濟的相關性均出現了明顯的問題。不僅每年制定的貨幣供應量的目標值無法實現,其測量口徑越來越模糊,而且貨幣供應量的變化與GDP和物價的關聯也不穩定,貨幣政策的效果不佳。因此,放棄貨幣供應量這一中介目標,轉向無中介目標的通貨膨脹目標制,就成為學術界討論的一個焦點話題。應該說,現有的這些討論指出了當前中國貨幣政策框架所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對於中國貨幣政策范式的轉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然而,從國際經驗來看,實行通貨膨脹目標制框架需要具備許多前提條件,比如中央銀行的獨立性、貨幣政策的透明度、完善的市場機制、市場化的利率體系和有彈性的匯率機制等等,缺乏其中任何一個,這一制度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中國顯然還不具備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所必需的各種條件,其實施的時機恐怕還不成熟。不過,隨着中國微觀機構改革的推進和金融市場的深化,服務於通貨膨脹目標制這一政策框架的各類基礎設施也會不斷完善,通貨膨脹目標制或許可以成為中國貨幣政策發展的一個長遠方向。 2006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先生在《財經》年會上指出,影響通貨膨脹的最主要的因素可能不像過去說的貨幣數量、貨幣供應量,更主要的是通貨膨脹預期,但是在當前這個階段,中國還不宜采用通貨膨脹目標制。這充分表明,決策層已經開始關注通貨膨脹目標制這一政策框架,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會吸收和借鑒通貨膨脹目標制的一些思路和法。比如:完善貨幣供應量統計口徑;增加價格型指標的運用,降低對數量型指標的過度依賴:推進金融市場建設以及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中央銀行獨立性;提高貨幣政策的透明度等等,為今后可能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奠定良好的基礎。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譚小芬對通貨膨脹目標制框架下的貨幣政策規則的確定和匯率制度的選擇進行了較為深入和細致的分析,並完成了博士論文《通貨膨脹目標制、貨幣政策規則與匯率》。本書就是在作者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形成完善的。作者圍繞通貨膨脹目標制這一新的政策實踐,從貨幣政策規則入手,將匯率因素納入到貨幣政策規則中來,分析了開放經濟框架下的貨幣政策規則問題,富有新意地探討了通貨膨脹目標制下的匯率安排和貨幣當局如何對匯率變化作出反應,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對通貨膨脹目標制在中國的適應性作出判斷分析,並設計了非正式通貨膨脹目標制的過渡方案,為中國貨幣政策框架的調整和貨幣政策操作的規范化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該書選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其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結構清晰完整,在方法上將理論模型演繹和國別案例分析相結合,論據較為充分,論證嚴密,核心觀點具有創新性和較高的學術價值,書中的一些研究結論對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問題和貨幣政策目標的轉型也具有一定借鑒意義。作者對國際前沿研究的現狀具有較好的把握,對泰勒規則和通貨膨脹目標制文獻進行了全面和系統的歸納疏理。盡管關於通貨膨脹目標制和貨幣政策規則等問題的研究在西方經濟學界已經相當完備,但從國內研究發展來看,本書引進和介紹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略顯不足之處在於對中國數據的實證研究分析略顯薄弱,關於中國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過渡性方案還需要進一步深入論證。另外,書中還有若干問題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的挖掘和展開,比如,在通貨膨脹目標制框架下,除匯率之外,如何在這一政策框架中關注資產價格(尤其是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的波動,是作者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本書即將出版之際,作為譚小芬的博士生導師,我感到非常欣慰,希望他在以后的學術研究和政策討論方面,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李向陽 2008年5月25日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