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白目署長楊志良的衝撞與改革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白目署長楊志良的衝撞與改革

作者:楊志良邱淑宜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30日
ISBN:9789862167670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97元

  因為他心懷所有公衛人的大願,要實踐全民照護、醫療公平、社會安全,所以不惜賭上烏紗帽,也要讓二代健保法過關。
  因為他認為生命價值比遭濫用的言論自由更重要,所以他以衛生署長之尊,狀告電視名嘴,被罵也要修補防疫網的漏洞。
  台灣要走向「公義社會」,需要更多楊志良!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是個引發諸多爭議的人物,討厭他的人,說他白目、一意孤行、只出一張嘴;欣賞他的人,說他有guts、敢做敢言、值得尊敬。對這一切褒貶,楊志良笑罵由人,船過水無痕,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手段,目的是實踐自己的終生目標:「社會公義、全民照護」。其他的,他一點也不在乎。
  這本書裡,楊志良談到他對最愛「公共衛生」的一世深情,他認為健康與教育是一個人獲得立足點平等的根本,而要讓每個人都獲得健康,就必須用社會主義的方式分配醫療資源。他也從一個公衛學者的角度,重砲轟擊白色巨塔內的醫界,愛深責切,恨鐵不成鋼。還有他對台灣這塊土地殷切的期待:「清廉施政、公平加稅、合理漲價、照顧弱勢,救台灣」。
  拚公義這條路,崎嶇難行,但楊志良期許自己做公衛界的唐吉柯德,從來不曾後悔!

序  誰說「官員無能」?-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的志業   高希均         
自序  何能言謝
第一部  一個公衛學者眼中的白色巨塔1.是醫院還是血汗工廠2.什麼才是「卓越」的醫院3.人醫為什麼變「獸醫」4.白袍染銅臭,誰之過5.醫院改革,事在人為6.我一定要把署醫救回來7.有些醫界大老對我不滿,我對他們更不滿
第二部  走在懸崖邊的施政路8.全民健保:右派政府的左派政策9.全民健保得之不易10.健保一定要長成萬年神木11.被政治染色的H1N1疫苗12.難以下嚥的美國牛肉 第三部  非典型署長13.從上到下的相挺情義14.媒體火光溫暖我,也灼傷我15.立法院攻防16.乘願而來,隨緣而去17.因為窮,遇到了最愛
番外篇  我是楊志良18.幸而路上遇到這些人19.太棒了,這就是我要的!20.老天爺也要我再多做一點21.我憧憬的美好國度
採訪後記  願解其中味  邱淑宜

楊志良給獸醫師的公開說明信
  一、本人撰寫《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一書主要是闡述公義社會理念,絕無任何貶抑「獸醫」之意。
  二、獸醫師對該篇文字感覺不被尊重,本人深感抱歉。
  三、有關已出版書籍之澄清方式,將此公開說明及由天下文化負責處理;未來再版,本人同意刪修部份文字(詳如連結),以避免類此誤解。
楊志良 100.7.25
  備註:更新版本將於書籍第二版印行時更新。

16.我憧憬的美好國度台灣官不聊生,施政困難,導致國力弱化,民怨沸騰。這不是個人之力可以改變的,但還是期待政府能夠「維護社會正義,進行稅改;經濟成長的果實,由就業者充分分享。」讓台灣和北歐國家一樣,生活充滿希望和快樂。我任職衛生署期間,深深感覺台灣施政環境讓官員「十倍努力半分功」,非常不利國家發展。為什麼?因為台灣有三害:媒體、立法院及監察院,政府看媒體臉色施政,立委依黨派顏色問政,監委看報紙報導查案,以致官不聊生,有能力的人不願進政府服務。民間呢?藍綠廝殺慘烈,寶島一片烏煙瘴氣,施政績效差,老百姓怨聲載道,這樣的台灣,還有希望嗎?■媒體治國,官不聊生台灣誰最大?我說媒體最大,因為報紙報導什麼,立委就質詢什麼,晚上政論性節目名嘴們就討論什麼,甚至監察委員也看報辦案。本來政府某種程度要發揮教化功能,但台灣,政府被媒體牽著鼻子走,向名嘴請益國是,官員忙於回應各式爆料,誰有空想台灣未來怎麼辦?變態的政治環境讓有識有能之士不願進政府做事,錢少、事多、責任重尚可忍,但在立委及媒體前毫無尊嚴則不可忍,所以現在看不到產業界有人願意做政務官,不信政府去請施振榮、郭台銘、歐晉德等進政府單位服務,看他們點不點頭?再看看學術界有人願意進政府做事嗎?事務官願意改任政務官嗎?中國大陸發生三聚氰氨毒牛奶,人家的衛生部長沒有下台,我們的衛生署長下台了;日本核能發電廠發生核安事件,我們的署長天天被綁在立法院,說核安怎麼樣怎麼樣,有道理嗎?沒有尊嚴之外,政府也沒有給予政務官應有的尊重,台灣政務官已經變臨時工了,卸職時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有。原本來政務官退休待遇福利好的不得了,因為太好了,被拿出來檢討,結果政治鐘擺擺盪過頭,以致現在政務官退休連年資都不計。我自己不在意有沒有退休金,但這是態度問題,國家這樣對待政務官,是不是太苛刻了?立法院已經讓官員疲於奔命,監察院還來摻一腳,如果衛生署有做不好做不對的地方,接受調查糾彈都應該,但有些案件實在莫名其妙。例如去年9月的豬血糕事件,媒體報導美國農業部以製作過程不衛生,下令全美禁止製作販賣豬血糕,於是衛生署先被叫去立法院做豬血糕專案報告,再被叫去監察院被修理一番。結果美國農業部根本沒有下這道禁令,豬血糕事件根本是一樁媒體誤報的烏龍事件。何況國情不同,民俗不同,即使美國禁售豬血糕,台灣為何要隨之起舞?你到德國去,豬血腸也是一種很平常的食物。而部分監委過度行使職權,調查浮濫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我署長任內,不含健保,一年半來監院函詢、糾正、調查衛署758件,衛署人員需耗上近兩萬個工作天整理資料,來回監院耗費工作時數為五千人日,成本近一千六百 萬元。其中固然有衛署需檢討之處,但監委不能無限上綱,過度耗費施政資源,妨礙公務。這是虛耗國力,也侵犯到行政權及立法權。而如此大費周章的調查,結果常令人氣結,像監察院糾正我登革熱防疫沒有做好,我就很不服氣。我跟新加坡衛生部長見過面聊過天,我的薪水只有他的1/20,但我管二千三百萬人,他只管六百萬人,去年新加坡登革熱人數將近六千人,台灣只有一千五、六百人,東亞南其他國家的登革熱人數則是用幾萬甚至幾十萬來算的,雖然天下沒有一百分的防疫,但如果台灣這樣的成績還叫「沒做好」,請問怎麼樣才叫好?就算我吞得下這口氣,防疫人員能服氣嗎?南部幾個縣市的首長、衛生局、環保局同仁,配合環保署、衛生署,可說用盡一切努力消滅孳生源,才控制住登革熱,這些南部的地方首長能服氣嗎?媒體疫情、立委疫情、監委疫情,往往比實際疫情嚴重多多,身為機關首長的我,對監委的調查到底是應該口中說著「謝謝指教,虛心接受,日後改進」,但心中不斷念著XXX,還是以張飛為己任,勇敢的迎戰蚩尤?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