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安放的同情--關於全球化的道德思想實驗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無處安放的同情--關於全球化的道德思想實驗

作者:漢寧•里德
出版社:廣東人民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02日
ISBN:9787218138893
語言:繁體中文

為什麼我們總是對遠處的災難報以極大的同情,卻對身邊的不幸興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無限縮小,也把遠處的不幸拉近到每個人身邊。狄德羅相信五感的界限就是道德的界限,傳媒技術將我們的感知力拓展到全球,讓我們對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似乎也產生了道德責任;而盧梭認為人類的情感被距離拉伸時,必然會揮發、黯淡,我們之所以如此關注遠處的災難,正是因為我們不願意承擔身邊的義務。

德國知名作家、萊比錫圖書獎得主漢寧·裡德引用了十八世紀以來的幾個著名思想實驗,巴爾扎克、盧梭、伏爾泰、亞當·斯密等啟蒙精英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佛洛德、榮格等文學與思想巨擘跨越時空的思想交鋒,掀起了一場關於世界大同的道德辯論。
 

(英)漢寧·里德(Henning Ritter) 
德國著名作家、翻譯家,萊比錫圖書獎得主,哲學家約阿希姆•裡德之子,漢堡大學榮譽博士。著有《長長的影子》《筆記本》《征服者:20世紀的思想家》等作品。
 
周雨霏 譯
德意志日本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日本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科特聘講師。研究方向為20世紀德國社會思想在日本的傳播與接受。
 

導言
殺死滿大人
若單憑意念就可以殺死一位遠在北京的滿大人,並因此致富,你會怎麼做?
道德的地理學
年輕的中國婦女在裙下半露出穿繡鞋的小腳腳尖在北京招來的災難,比世界上最美的少女在台蓋特山麓跳裸體舞所引起的後果還要嚴重。
遙望遠處的災難
里斯本變成了廢墟。在巴黎,人們還在跳舞。
塞住兩耳的哲學家
房間內,哲學家正撰寫一部關於社會幸福,或是普世道德的著作。正在這時,有人在他的窗子底下被謀殺。他聽到了這個不幸者的慘叫,但在斟酌了一番之後 決定對其不聞不問,他不希望自己關於普世倫理的工作遭到打擾。哲學家思考整個人類命運的工作如此重要,眼前的不幸絲毫不能打動他。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免費線上讀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