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差異理論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工資差異理論

作者:(美)戴爾•莫滕森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ISBN:9787100183888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32元

介紹了基本模型的一個引論,從這個引論得到的轉化率和工資分佈都具有內生性。對推廣的基本模型進行了重新檢驗,特別是針對那些考慮了企業生產率之間差別的模型以及在雇主、雇員之間存在不同合約的模型。
  
此外,《工資差異理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還說明瞭以適當的方式把其他工資決定理論也納入這個框架之中,從而解釋一些到目前為止還難以解釋的實證結果。

《茨威森講座叢書》序言
序言
前言
引言

1 工資差異的各種理論
1.1 工資差異存在的證據
1.2 工資差異的搜尋理論
1.3 工資差異的其他理論
1.4 總結

2 伯德特-莫滕森模型
2.1 引言
2.2 工資政策和保留工資
2.3 穩定狀態的搜尋均衡
2.4 工資差異均衡
2.5 總結

3 工資差異程度的理論解釋
3.1 工資分佈和工作要約的分佈
3.2 同質生產率
3.3 外生生產率異質
3.4 生產能力異質性的內生化
3.5 總結

4 工資差異和工人流動
4.1 引言
4.2 工資差異的結構模型
4.3 實證推斷
4.4 總結

5 工資和工作任期之間的關係
5.1 引言
5.2 序貫拍賣
5.3 工資一任期合約
5.4 總結

附錄:存在性證明
A.1 買方壟斷模型
A.2 雙邊討價還價模型

後記
參考文獻
譯後記

本書始於2010年11月我在哥本哈根大學的茨威森講座上所做同題報告的記錄稿。本書前一稿的部分內容我曾於2002年3月在女王學院的麥金塔(Mac Intosh)講座和2002年7月在洪堡大學的熊彼特(Schumpeter)系列講座上報告過。最近選修我的勞動經濟學研究生課程的學生們也熟悉這些內容。
  
本書的實證部分基於我和B.J.克裡斯坦森(B.J.Christensen)、拉斯馬斯·倫茨(Rasmus Lentz)、喬治·紐曼(George Neumann)和阿克塞爾·韋瓦茨(Axel Werwatz)的合作研究專案。這個研究項目始於我1998年在丹麥奧爾胡斯勞動力市場和社會研究中心(CLS)的專職研究結束之後。正是在CI。S,我瞭解到了丹麥雇主雇員匹配資料庫。在此,我想感謝我的老朋友們和同事們,他們是尼爾斯·韋斯特加德一尼爾森(Niels Westergaard-Nielsen)和亨寧·邦澤爾(Henning Bunzel),作為CLS的研究主管,他們支持鼓勵我從事項目研究和本書的寫作。我也要向本書的編輯凱西·卡盧梭(Kathy Caruso)表達感激之情。
  
我要向那些閱讀全部或部分書稿並且提出具體意見、指出錯誤的專家表示感謝。他們是加迪·巴厘維(Gadi Barlevy)、胡珞珈(LoujiaHu)、拉斯馬斯·倫茨、喬治·紐曼、肯尼士·伯德特(Kenneth Burdett)、羅伯特·夏默(RobertShimer)、卡斯滕·阿爾拜克和胡戈·納波(Hugo Nopo)。本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自然基金會、丹麥國家研究基金會的支持,最後也要向西北大學表示感謝。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