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力覺醒:揪出我執和自我中心,擺脫輪迴束縛的根源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業力覺醒:揪出我執和自我中心,擺脫輪迴束縛的根源

作者:圖丹.卻准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18日
ISBN:9789869976466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32元

達賴喇嘛的弟子圖丹‧卻准比丘尼,
透過講說法護大師的《劍輪修心法》,
善用懺悔、依止、防護、對治四力淨化修心──

創造快樂之因,將違緣轉為道用、化煩惱為菩提;
避免痛苦之源,焦慮、恐懼和憂鬱亦將大為減少!

你可曾納悶──為何不幸總會臨到我的頭上?想過得幸福、遠離悲傷不能靠自己決定嗎?向佛陀祈禱把事情變得順順利利,好像祂都沒聽到?

無論是初學佛法或是已經修行了幾十年的人,對於業力如何運作以及要怎麼應用於生活,常常會產生疑問,幸而佛陀和後世的佛法大師們留下豐富言教,開示了業力和業果的基本知識,幫助人們瞭解業力法則的作用及影響;其中一部即是由印度聖者法護大師所作的偈頌:《劍輪修心法》(又名《命中仇敵要害的利器之輪》),既是作者自身修行的轉捩點,也是作者在書中帶領讀者深入鑽研的法教。

在正式進入《劍輪修心法》之前,作者首先讓我們認識了佛法的世界觀;從第3章開始到第13章,則是由淺入深地講述《劍輪修心法》共116段偈頌;末了,則以阿底峽尊者一首激勵人心的詩和迴向來作為結束。

透過法護大師的開示及作者的講述,我們將越來越明白:生活中所遭遇的逆緣(不合己意之事)並非偶然,也不是其他眾生的錯,而是內心無明、瞋心和執取的行動所導致的後果。當我們決意從「自我中心」和「我執」解脫,學習承擔與安忍,以他人心苦為良藥,發心利益眾生,將不再被物相糾結,結下善業的果子,並遇見善知識。

訓練自己了知「業力」在生命裡環環相扣,覺察過去的行動、現在的體驗和未來的情況,全都由心所造,對將來都有莫大影響。你會開始細心揀擇,於是更具正念,思慮也會更為周詳。對於處在繁忙、紛亂的社會,眾聲喧嘩的現代人來說,本書猶如清涼甘露,淌淌流入心泉──若能將法教實際運用於日常,必定受用無窮。

作者簡介圖丹.卻准Thubten Chodron達賴喇嘛的美籍弟子,一九七七年成為佛教比丘尼,經年在美國各地巡迴弘法。成長於美國洛杉磯,一九七一年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其後於南加州大學任職研究員。長年在亞洲、歐洲和美國研究與傳授佛法,遂於華盛頓州創立舍衛精舍(Sravasti Abbey)並擔任住持。卻准是廣受歡迎的演說者,以實際可行之道,說明如何把佛教法教應用於日常生活,帶來數本暢銷著作,包括《我想知道什麼是佛法》、《培養慈悲心》(橡樹林文化)、《開闊心,清淨心》(佛光出版社)、《誰惹你生氣》(法鼓文化)、《當囚徒遇見佛陀》(心靈工坊)等。譯者簡介雷叔雲台大畢業,美國南卡羅萊那大學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碩士,曾任職圖書館界與教育界,獲頒第三十三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現旅居加州,為自由撰稿人,譯有《慈心禪》、《愛對了》、《回到家,我看見真心》、《揭開身心的奧秘》等書。

譯者序
序言

第一章  病倒了:發心
第二章  我們浮沉的世界:佛法的世界觀
第三章  勇敢的孔雀,怯懦的烏鴉:評估我們的世界觀
第四章  惡業之輪:了解並轉化逆緣
第五章  我何其不幸:處理疾病、放逸和散亂
第六章  別自找麻煩:克服修行的障礙
第七章  捉住敵人:認識我執和自我中心
第八章  踩它!踏它!:克服內在的敵人
第九章  一貫性和責任:棄捨自我中心
第十章  討厭鬼:克服對讚美和聲譽的貪愛
第十一章  終於安全了:歸依三寶並培育強力的決意
第十二章  慈悲行:成為我們想要成為的人
第十三章  增長智慧:空性和緣起
第十四章  末義:感恩之情

【譯者序】修心的利器之輪/雷叔雲

尼泊爾,初來乍到的年輕行者,生活條件已經夠艱苦了,卻還雪上加霜,感染了A型肝炎,她埋怨粗心的廚房為什麼沒洗淨蔬菜和碗碟!到了歐洲,酷寒的冬季來臨,因買不起電熱器取暖備嘗艱辛,她想,修行為什麼這樣舉步維艱?
這位行者──後來成為圖丹‧卻准法師──有幸及時找出了答案:「我所感得的經驗就是自己業行的果報!」原來疾病的主因是過去不愛護生命;錢不夠用,是因為緊繃、吝嗇、害怕的心態!她學到必須積極護生、布施,張開緊握的拳頭。
以上是本書作者卻准法師的親身經歷。她為什麼能走出這些困頓躓踣的低谷,逐漸向峰頂挺進?轉折的關鍵在於一部論典,因為論中花了很長的篇幅,反覆質問我們:為何「惡業的利器回轉我身」?

利器之輪
這部論典就是《劍輪修心法》,又名《命中仇敵要害的利器之輪》,以偈頌寫成,共一一六頌,為法護尊者所造,後由阿底峽尊者自印度帶到藏地,加以弘揚,成為藏傳佛法中重要的修心法要。傳說法護尊者造論的場景是猛獸環伺的叢林野地,那外在的險惡條件恰如一則隱喻:不但是五濁惡世的縮影,也是我們內心險惡環境的映照,即「這一大袋裝著業和五毒(貪、瞋、無明、嫉妒、驕慢或慳吝,本書中有詳說)的臭皮囊,讓我們身陷業的輪迴泥沼」(第五十三頌)。本論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來鋪陳這一世所感得的各類業果(第九至四十七頌),並探討業果的成因(第四十八至八十九頌)。我們至此明白,惡業的利器使我們生生世世遍體麟傷,險象環生,而我們此生最大的功課,就是揪出背後的黑手:我執和自我中心(亦有譯為我執和我愛),磨銳修心的利器,擒賊擒王。
本書則是《劍輪修心法》的講記,因此以內容比例最重的業力和業果為書名。「有業有報」是世間正見,能次第過渡到「緣起性空」的體認,是最需要穩紮穩打的部分。這部論典當然不止於此,接下來話鋒一轉,開始鼓勵我們轉煩惱為菩提,回向一切眾生皆速證菩提,並了知緣起,「當一滴水一滴水注滿水桶時,既不是最初一滴水的功勞,也不是最後幾滴水、或個別的水滴所注滿,而是由眾緣和合而成」(第一一一頌),又知緣起生滅如幻,沒有實性,業力和業果也不例外,猶如芭蕉、泡沫、霧氣、陽燄、鏡像、雲煙(第一○四頌)。於是力修空慧,證悟無「所」無「能」,生死與涅槃無二無別,等觀一切法空。而在最後空性慧的部分,尊者又三次叮嚀:「在這幻相中,我會恪遵戒行」(第一○六、一一○、一一二頌),可以說本論從下士道、中士道,直趨上士道,然後回頭強調,業力與業果雖栩栩如生,其實如幻如化,儘管如幻如化,卻仍有作用,我們必須尊重因果業報的法則,老實接納,一切修行才破土動工!這麼一來,我們便可精勤去除苦和苦因,創造樂和樂因,修行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圓滿福慧二資糧,圓滿自利利他行」(第一一六頌)!

全論結構
《劍輪修心法》的結構大致是:

一、初義
禮敬三寶,說論名,禮敬本尊。

二、論義
修心之法──勇士從來都在苦林中成就(第一至第八頌)
感知苦果──惡業的利器回轉我身(第九至四十七頌)
發現苦因──致命刺向我執和自我中心兩個仇敵(第四十八至第八十九頌)
決意根除不善根源──願煩惱轉為證悟的因緣(第九十至九十三頌)
發慈悲心──願一切眾生速證菩提(第九十四至一○○頌)
修無我義──等觀一切皆空(第一○一至一一六頌)

三、末義
論名、造論者、造論之地、傳承和感恩之情。


致謝與回向
本論向以七言頌文譯出,今譯者以長短不拘的語體文來呈現,以期更貼近現代讀者的語言習慣。在此尤其銘心感謝卻准法師將本論介紹給西方讀者。譯者曾隨同法師前往北加州戒護最嚴密的聖昆汀監獄弘法,法師的慈悲心和善巧說法,是我親身見證的。
此外,感謝圖丹‧淡求法師(Thubten Damcho,舍衛精舍的比丘尼,卻准法師的中文口譯者)和翁仕杰師兄(前台灣西藏交流基金會副祕書長,現專事藏傳佛法的教學和翻譯)提供中譯藏傳佛教用語的寶貴意見,兩位熱心護法的精神,我深深讚嘆!
若有人因本講記而受益,一切功德屬於法護尊者、阿底峽尊者、圖丹‧卻准法師,以及歷來弘揚本論的大德。若有譯不到位、粗窳疏漏之處,一切過失歸於譯者。若有任何功德,願回向眾生菩提心普皆覺醒!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