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熱分子:碼頭工人哲學家的沉思錄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狂熱分子:碼頭工人哲學家的沉思錄

作者:[美]霍弗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01日
ISBN:9787563374625
語言:繁體中文

探討群眾運動的一些共有特征,重點是陷入狂熱的烏合之眾的人格。長期與下層民眾打交道的生活經歷使作者發現,積極投身群眾運動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

他們認為自己的生活已無可救藥地失敗,渴望逃離自我尋求重生,將生命托付給某項神聖偉業讓他們感覺不錯,整齊划一的集體生活令個人的責任、恐懼、無能得以掩埋。運動的領導者則刻意培養參與者的罪惡感,號召自我犧牲以獲救贖。



埃里克•霍弗(Eric Hoffer,1902-1983)的一生十分傳奇,7歲失明,15歲復明,父母早逝,靠自學成就學問。長年從事碼頭搬運工作,1964年成為加州伯克利大學高級研究員後,仍未離開碼頭,其許多觀念都是在碼頭工作中形成,因此他也被稱為「碼頭工人哲學家」。1982年獲里根總統頒贈總統自由獎章。生平著作超過10部,包括《激情心靈狀態》、《變遷的磨難》、《我們時代的脾性》等,曾多次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狂熱分子》是他第一部和最著名的作品。

碼頭工人哲學家——霍弗其人及其書/1
序言·狂熱分子的心靈/11

第一部分 群眾運動的吸引力/15
第一章 對改變的渴望/17
第二章 對替代品的渴望/27
第三章 群眾運動間的可替代性/33

第二部分 潛在的皈依者/39
第一章 不受歡迎者在人類事務中扮演的角色/41
第二章 窮人/45
第三章 畸零人/65
第四章 極端自私的人/69
第五章 面對無窮機會的野心者/71
第六章 少數民族/73
第七章 煩悶者/77
第八章 罪犯/81

第三部分 團結行動與自我犧牲/85
第一章 前言/87
第二章 促進自我犧牲精神的方法/91
第三章 團結催化劑/119

第四部分 始與終/157
第一章 言辭人/159
第二章 狂熱者/173
第三章 務實的行動人/179
第四章 良性與惡性的群眾運動/185
譯名對照表/201


狂熱分子的心靈

埃里克•霍弗

本書探討的是群眾運動共有的一些特徵,不管那是宗教運動、社會運動,還是民族主義運動。我並不是要主張這些運動都一模一樣,而只是想指出,它們所共有的一些特徵讓它們長得像一家人。所有群眾運動都會激發起其追隨者赴死的決心和團結行動的意願;不管它們宣揚的主張或製定的綱領為何,所有群眾運動都會助長狂熱、激情、熱望、仇恨和不寬容;所有群眾運動都能夠從生活的某些部門釋放出強大的動能;它們全都要求信徒盲從和一心一意效忠。

不管彼此的主張與目標有多麼南轅北轍,所有群眾運動都是從同一類人中間吸收最早的追隨者,而它們能吸引到的,也是同一類型的心靈。儘管在狂熱的基督徒、狂熱的民族主義者、狂熱的共產主義者和狂熱的納粹分子之間有顯著不同,但鼓動他們的那股狂熱,卻可以視為同樣的東西。驅策他們去擴張和控制世界的那股力量也是相同的。在各種類型的獻身、信仰、權力追求、團結與自我犧牲中,存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不管兩件神聖事業的內容和教義有多少歧義,讓它們發生效力的因素仍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帕斯卡爾(Pascal)一這一類深諳基督宗教教義何以能發揮效力的人,一定也會明白共產主義、納粹主義或民族主義的效力何在。儘管人們會為千差萬別的神聖事業赴死,其實他們說不定都是為同一件事情而死。

本書所探討的主要是群眾運動中的一個階段——積極階段(active phase)。這個階段的群眾運動是由“忠實信徒”(true

believer)所控制,而所謂的“忠實信徒”,是指具有狂熱信仰、準備好隨時為一件神聖偉業犧牲的人。本書會嘗試追溯這類人的起源和勾勒他們的人格特質。為了幫助實現這一目的,我們會進行一些假設。基於所有群眾運動的初期追隨者都以失意者(the frustrated)居多,以及失意者一般都是自願參加群眾運動的事實,我們提出兩個假定:(一)即使沒有外來的煽動遊說力量,失意感本身即足以產生“忠實信徒”所特有的大部分人格特徵;(二)煽動遊說技巧

是否奏效,端視其能否誘發和強化失意者所特有的那些心理和行為傾向。為了測試這些假設的有效性,我們必須探究“失意者”的心理,看看他們受到的是什麼困擾和他們如何回應這些困擾。其次,我們必須探究“失意者”對困擾的反應方式與“忠實信徒”的行為相似的程度。最後,我們必須拿當代的群眾運動作為實例加以考察,看看它們所使用的煽動遊說手段,是否專事在其追隨者中間激發一種失意者的心理狀態,而其又是否可以從這種做法中牟利。在這個時代,我們大部分人都必須對“忠實信徒”的動機和心理有一些認識。因為我們的時代雖是無神的時代,卻不是無信仰的時代。 “忠實信徒”無處不在,他們昂首闊步、列隊前進,要通過勸說和激烈手段,按他們的形象塑造世界。不管我們是打算加入他們還是反對他們,都應該盡可能多了解他們的特質與潛勢。

為謹慎起見,在這裡再補充一語大概不是多餘的。當我們說所有群眾運動長得像一家人的時候,我們是在分類學的意義上使用“家”(family)這個字的。在分類學上,西紅柿與龍葵屬於同一科(family),也就是茄科。儘管西紅柿營養豐富而龍葵有毒,但它們在形態學、解剖學和生理學上卻多有相似之處,以致即使非植物學家也可以感受得到它們像一家人。我說各種群眾運動有很多相似特徵,並非暗示它們都同樣有益或有害。本書既不作價值判斷,也不會表現愛憎。本書只嘗試去解釋,而這些解釋——它們全都是理論——是以建議和論證的方式提出來的,哪怕我的口吻有時看似斬釘截鐵。沒有任何話比蒙田(Montaigne)所言更能道出我的心聲:“我要說的一切都是通過論述,而非通過說教。如果我的目的是說服別人,話就不會說得那麼滿。”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