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概論(2版)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宗教學概論(2版)

作者: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21年05月25日
ISBN:978986522764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33元

  「宗教學」又稱為「宗教的學術研究」或「宗教科學」,以分析不同宗教間的共同因素為研究方向,以便找出宗教的「定義」和發展規則,界定其起源或最早形式,又或審視其終向與未來等等。宗教與文化的養成、社會和諧、倫理道德均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宗教並且涉及身、心、靈的平衡,人格發展,潛能開發等等,所以一套有遠見的、包羅萬象的、以宗教為核心的書籍正是大眾所殷切期待的,因此輔大宗教學系力圖出版這系列書籍。

  本書內容分八章,包括宗教學導論、宗教哲學、宗教社會學、中國傳統宗教——佛教思想入門(印度篇)、中國傳統宗教——道教、基督宗教概論、比較宗教學、臺灣宗教研究,是想了解宗教入門的最佳書籍。
 

第一章 宗教學導論/簡鴻模
第二章 宗教哲學/莊慶信
第三章 宗教社會學/武金正
第四章 中國傳統宗教——佛教思想入門(印度篇)/陳敏齡
第五章 中國傳統宗教——道教/莊宏誼、鄭素春
第六章 基督宗教概論/黃懷秋
第七章 比較宗教學/陳德光
第八章 臺灣宗教研究/董芳苑

索引

第一章 宗教學導論第二節 宗教學導論宗教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文化現象,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極大,特別是對人類的精神文明的影響更是直接而全面性的,毛澤東認為,「如果不批判神學(宗教),就寫不好世界史、文學史和哲學史」,由此可見宗教的重要性。中國大陸文革時代,由於對宗教的錯誤看法,導致企圖用行政手段消滅宗教的運動,為大陸的宗教界帶來一大災難。近年來中國積極展開宗教學的研究,雖然其宗教研究始終無法擺脫共產唯物無神政治思想的領導,但是其累積的宗教研究之成果,仍具參考價值。臺灣近五十年來,延續五四運動以來的思潮,獨尊科學,貶抑宗教,以實用價值主導一切,導致功利主義盛行。由於對宗教教育的壓制與忽視,社會中瀰漫著各種光怪陸離的宗教現象,蠱惑人心。政府為淨化人心之考量,開放大學的宗教研究,但對中小學的宗教教育卻仍嚴格管控,無意解禁,足見執政者因對宗教的不了解以致政策顯得無所適從,再再突顯宗教學研究在臺灣的重要性。宗教學研究是科學地揭示宗教的特性、本質和規律,說明它在歷史上對社會、人生和文化的作用和影響,是積極的探索,借鑑歷史,著眼於未來,因此宗教學的研究對於各種具體宗教的研究具有方法論上的意義。一、從近代西方比較宗教學的發展看宗教學的性質和內容構成宗教學作為一門獨立的人文科學,與個別的宗教理論或學說是有區別的,主要區別有二,一為在學科上的獨立性,二為在研究內容的系統性。究竟宗教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性質為何?研究對象為何?內容與範疇為何?以何原則建構成一合乎邏輯的體系?這是宗教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首先必須面對的挑戰。關於這方面,十九世紀以來西方世界興起的比較宗教學值得借鑑。十九世紀下半,西歐宗教研究的特質是跨出基督信仰的視野,以理智的態度對宗教現象做學術性研究,使宗教研究從哲學體系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事實上,西方近代宗教學興起有其歷史原因,首先是啟蒙思想之影響,將宗教視為理性思考的對象;繼之是新大陸的發現,有助於宗教視野的擴大和各種宗教資料的累積;最終則是進化論的影響,達爾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於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斯賓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將之引入宗教學之研究中,帶動以進化論觀點研究宗教學的時代潮流。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