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鬼神之德章第三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中和位育:中庸證釋白話本 鬼神之德章第三
中庸首章揭露性道的本源在天,而其實是人人具足,並且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所以君子想要時時葆其天性之真,就必須要二六時中,謹愼自己的心念發動,不使有點背離良知,這和《大學》所說的「誠意」,是如出一轍。而修道的終極成就,便是「致中和」。「中」就是「喜怒哀樂之未發」。喜怒哀樂是「情」,情還沒有發動為「性」,所以「中」即是人的「本性」。又說「和」就是「發而皆中節」。因此,恰到好處的情感發動,就是人的「本能」。這「本性」和「本能」如果能守住並充分發揮,就可以位育天地萬物了!
本書《中庸證釋白話本》的編輯大意,以列聖講述的《中庸證釋》本為主,以每一篇章(天命章第一、自誠明章第二、鬼神之德章第三、君子時中章第四、君子之道章第五、大德受命章第六、聖人之道章第七、哀公問政章第八、至聖至誠章第九、序言及全書大旨)分十本出版。每本在「原文」之後增編「白話」,以言簡意賅的文句,標明該段落之要旨,以利於讀者導讀章節大意。俾益讀者更進一步體取聖人之言,能與平常修辦精進及道化生活中相契合,而不悖離經旨。
第三章還是根據道教一如、天人一貫的義理,進一層引申說明至誠與天道的境界。繼續第二章「誠明、人道、天道」的話,而看出天性、天德最重要的所在,引申發揮第二章「至誠如神」的義理,才能完善修道人的始終一貫功夫。義理接著應該要講明「天道的真理與鬼神的德性,而追求人道能合同天道又通向神道,來完善做人的本分與責任。」書中講到鬼神之德、天地之道,以及人應當要有合同上天又通達神明的行為,是為了要成就道德人格與道德事業。天地與鬼神都是天道的範疇,人透過修道戰勝七情六慾,從不誠回到真誠不欺,再從真誠上達至誠如神,這是人道的真修實煉而能合同天道的不息不二。由此可以證明:至誠可以上達天道,而合同鬼神體察萬物的靈妙,合同鬼神主宰吉凶的氣數變化,又合同天覆地載的大化功德。
我們當要明白《中庸》這部書,三綱領的義理直接貫徹到第三章,講到人生天命、天性的源頭,以及修道可以成就真誠道體的根本,都明白顯示在前三章裡面。第三章更由此引申,說明實踐《中庸》的可貴,以及成就道德與事功、成就眾人與成就萬物,必須先做好的功課。第一到第三章,實在是全書最重要的篇章,也是儒教最精華的義理。
鬼神之德章第三/5
第三章之一/8
第三章之二/28
第三章之三/56
第三章之四/76
第三章--之一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謹按此節係今本第十六章。)宣聖孔子講義--一、明鬼神而知禍福,明禍福而知感應,明感應而知存省。本章承上「前知」一節之義,申述「人神感通」之道,及「天地鬼神」孚應之理。以明至誠之德,所以「通神合天」者,固不外於「性道之教」也。「鬼神之德」一節,即明人神感通之道,而以見至誠如神之理者也。蓋明鬼神之道,而後知「禍福殃祥」之所自;明夫禍福之道,而後知「善惡感應」之有理;明夫感應之道,而後知「存養省察」之必先。此聖人為教之苦心,而以見「人天生死」之常序也。【白話】第三章承接第二章「至誠之道,可以前知」這一節的義理,再深一層論述人與神可以感應相通的道理,以及天地鬼神對真誠生命施報的道理。讓人明白聖人至誠的德性,所以能夠感通神明又合同天道,本來就沒有離開《中庸》首章天命天性天道的真理教化。鬼神的德行這一小節,就是講明人與神相互感通的方法,用來證明「至誠的心就是神」的道理。從義理來說有三個層次:第一能明白無形的鬼神是氣數變化的使者,明白鬼神能主宰禍福才會知道人生凶禍與幸福的氣數感應,也才會知道為什麼有人感召禍殃、有人感召福祥,是有看不見的原因的。第二既然明白鬼神掌理禍福的道理,也就會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了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善惡沒有不報應的道理。第三既然明白心念會召感禍福的道理,就會知道修道人靜時存養心念、動時省察行為,這種修心修性的功夫,是必須先做到的事。事理是看得見的行為,而義理是看不見的心性,性理心法是聖人設立教化的苦心,由此可以看出人天感應、生死氣數有一個永恆而不可改變的秩序理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