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新制財報選好股:第一本IFRSs合併報表選股密技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圖解新制財報選好股:第一本IFRSs合併報表選股密技

作者:羅澤鈺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30日
ISBN:9789862724293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15元

選好股,不用搞懂整份報表!

  新制財報直接衝擊營收獲利,無須鑽研公式,只要掌握關鍵改變:
  企業轉投資操作空間多,財報附註可見端倪
  存貨損益影響毛利率,不能再用財務比率立判經營績效
   緊盯企業獲利三支箭,就能看出企業未來的營收、獲利動能
  確認有無未實現損益的金融資產,判定是否藏有巨大風險

  本書捨棄坊間會計學用書慣用的、較為複雜的專業會計科目與公式,改用各種台股企業實例及故事筆法,先幫讀者輕鬆建立閱讀四大財務報表的基本功;接著,帶大家一起探索IFRSs新制對台股的衝擊及在投資台股上的運用;最後,再透過完整的台股案例操作及說明,學會如何用財務報表偵測地雷股,和一次貫通IFRSs新制的精華。

  讓掌握第一手資料的會計師兼證券分析師,Step by Step卸除美化財報的伎倆,讓你不用看懂整份財務報表,也能摸出一手好股!

專業推薦

  周建宏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部營運長
  怪老子 知名部落格財經作家
  趙靖宇 FM96.7環宇電台「趙靖宇時間」主持人    

  不同以往財報書籍深澀難懂,本書以淺顯的個案實例讓散戶快速了解四大報表,進而掌握投資的先機,並且避開誤觸地雷股的風險。
-王衡 金融研訓院客座講師

  以淺白的文字加上清楚的圖表,把報表可能傳達的各種訊息分析給投資人了解……,期待透過此書,可以讓更多投資人看穿財報背後的真相,進而趨吉避凶,賺到財富。
-朱紀中 《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

  本書提到長期投資、金融資產衡量以及營建業對於營業收入的認列這幾項重點,讓我對於挑選財報績優公司,更有方向,……無論是股市老將或投資新手,必定都能有豐富的收穫。
-張智超 大眾綜合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經理

  藉著本書提供的財報選股觀念,讀者和新制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有了全新的對話空間,大大增強投資人的基本面選股能力。
-劉作時 金證照公司總經理


  沒有太多財會的艱澀名詞和冷硬公式,取而代之的是親民文字敘述和圖示,非常容易閱讀;書中附有許多台灣上市櫃公司案例探討,除了讓讀者更能體會對IFRSs對財報的影響,更讓本書對於投資參考實用性大幅增加。
-鄭凱元 財報狗網站創辦人


作者簡介

羅澤鈺

  誠鈺會計師事務所主持會計師。
  畢業於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會計學系,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領有:中華民國合格會計師(CPA)、中華民國合格證券分析師(CSIA)、中華民國理財規劃師(CFP)、內部稽核師(CIA)等證照;現於各大專院校、國營銀行,講授財務報表分析、合併報表、徵授信等課程。

  喜歡教學、分享,每每看到學生及投資人豁然開朗的神情,是為自己最大的成就感。
  曾在長、短期投資之間迷思,而後理出頭緒,歸納出一套「從財務報表選出馬拉松型好股及爆發型飆股」的摸股心得。希望自己的操作經驗,能讓有緣的讀者,在每次財富重分配的重要時刻,都能穩操勝券、實現人生的夢想。


【推薦序】將後照鏡變成照妖鏡的會計天王/張智超
【推薦序】讓台灣資本市場更具競爭力的新制財報規則/周建宏
【推薦序】看穿財報背後的真相/朱紀中
【推薦序】第一本為投資人而寫的IFRSs介紹書籍/鄭凱元
【推薦序】帶領投資人快速進入IRFSs的財報世界/王衡
【推薦序】學好財報分析,基本面選股能力大提升/劉作時
【自序】幫助你在台股迷宮中,快速到達理想的投資應許之地

第一章 為何要懂IFRSs?
非懂不可原因1:報表長相不一樣
非懂不可原因2:獲利有無差很大
非懂不可原因3:權變空間易藏垢

第二章 1+1=2? IFRSs主角登場
資產負債表
綜合損益表
現金流量表
權益變動表

第三章 IFRSs新規定新衝擊
千變萬化的長期投資
金融資產/工具的衡量
營收從此不能急著認列:顧客忠誠度計畫
再會了,建商最愛的「完工比例法」
存貨變動的祕密
海市蜃樓:資產重估
商譽是用錢砸出來的
負債準備、「或有」負債及「或有」資產

第四章 IFRSs對財務報表分析的影響
投資標的體質如何──財務結構分析
短期銀彈足夠嗎──償債能力分析
公司治理週轉靈不靈──經營效率分析
是金雞母還是鐵公雞──獲利能力分析
錢真的有進入口袋嗎──現金流量分析

第五章 好股、壞股5分鐘精準揪出
魔鬼藏在財報附註細節裡
地雷股徵兆大揭祕
看懂財報,摸牌選好股


自序

幫助你在台股迷宮中,快速到達理想的投資應許之地

  在經過數年的宣導期及階段性的試行後,即使眾人再怎麼怯於面對,還是迎來了2013年5月15日──2013年第1季IFRSs財務報表最後資訊公開日,將台股市場推向IFRSs新紀元。

   以往,一般民眾或投資人對於企業的財務報表,只懂得使用在地母公司的觀點進行檢閱,容易忽略掉許多攸關企業經營良窳的重要關鍵。如今,IFRSs新制讓 企業的財務報表都必須以「合併概念」呈現,也就要求企業轉投資的子孫公司們,都必須適度地併入財務報表,讓整個集團的資訊更加透明,避免投資人因為「漏 看」資訊,做錯投資決策而在詭譎的股海受創,甚至滅頂。當然,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要了解IFRSs新制下的「合併報表」,一開始必然有點辛苦,但弄懂 它,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有過筆耕經驗者皆知,筆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自我爬梳和省思的大考驗。因此,撰寫此書時,不免憶起往 事。1996年盛夏,踏進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會計研究所的我,在各種商管課程中,逐漸對資本市場產生興趣與好奇,進而鼓吹父親投資。之後,父親在1997年 亞洲金融風暴時危機入市,因大膽且沈穩地投資新馬泰相關基金,得以大賺數倍出場。接著幾年的投資成績,亦是大賺小賠,頗有無往不利之勢。時至21世 紀,2003上半年台灣蔓延前所未見的SARS,台股跌至4,000多點,更操作中鋼、台灣大、光寶科多檔個股,疫情過後股市回穩,成功獲利達8位數之 多。只是,在投資的道路上,當一切看起來是順風駛帆之時,往往便是風險的開始……。

  2005年開始布局投資的陞技,因為「當年」現金 股利殖利率高,吸引了父親投資。當時陞技帳上的長期投資高達91億元,轉投資家數達40家;子公司以應收帳款投資2家孫公司後,在短短半年內即出現高達 32億元商譽。這些「異狀」,在沒有以「合併概念」檢視財務報表的時代,幾乎不會被察覺。於是,這些披著羊皮的狼群,就騙過了主管機關、簽證會計師、學界 及所有的投資大眾。說來慚愧,那時有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查核經驗的我,在陞技出事的新聞上報後,自己的小部位認賠1成出場,卻無力說服父親認賠拿回8至9成 的本金,直到股票一路下探,終究淪為壁紙。

  這一役,價值高達8位數,大家不難想像當時我父親承受的壓力有多重。而這堂昂貴無比的課, 也證明了市場上真的沒有「專家」,只有「贏家」與「輸家」。當時的我們,只靠掌握基本面就可以獲利8位數,但最終「克服人性」、「嚴守紀律」才是股市中各 種門派最後要修習的課程。更重要的是,如果當時市場上已經成熟到懂得強調「合併報表」的重要性,或許這段歷史可以改寫。而這也是我之所以會在台股市場跨入 IFRSs新制,眾人對「合併報表」概念仍然一知半解,甚至誤解連連的此時,提筆撰寫此書的起源。

  除了希望不再有投資人與我們 當年一樣,因為不懂得藏在合併報表裡的機關竅門,而誤判投資情勢;亦期待將自己多年來陸續在證券分析師、CFA、一般投資大眾的財報分析教學過程中,有機 會與更多同好切磋財報分析,並得以將台股投資的各種面貌,與會計學理及實務充份融合,有效提升財報使用價值的各種心得,與大家分享。

   雖然在投資實務上,股價會領先財務報表成績3至6個月,因此就有人認為「財務報表是後照鏡」,不如股價漲跌或成交量的資訊來得及時。可是,價量資訊充其量 只能看到車前的短程風景,無法判別在更遠的前方道路是否有斷橋絕壁,而有後照鏡功能的財務報表,才能讓大家安全地達到財務自由的目的地。如同十年磨一劍的 轉機公司、長期績優生(ROE、現金殖利率高)營運轉型、營收再成長時,投資人若能藉由財務報表掌握底部進場,風險不大,並能享受數倍獲利。而對於愛走法 規偏鋒、品性不佳的劣質公司,財務報表更可直接「進化」成照妖鏡,帶給投資人趨吉避凶的法門。

  IFRSs的導入與實施,已在產官學 界、會計師事務所前輩高手們的努力之下,順利接軌。IFRSs博大精深的理論架構,若非上市櫃公司之會計從業人員或簽證會計師,絕非三天二夜可以學完。但 是為了增加財富看緊荷包,一般民眾或投資人也不能因此選擇與IFRSs自動絕緣。

  為了讓一般投資大眾、銀行徵授信人員與在校學生快速 上手,了解IFRSs新制下的財務報表,與舊制有何不同?股市名嘴及媒體財經專家說不清楚的「專業判斷」空間是什麼?它對投資人進行投資決策有哪些實質幫 助?本書捨棄坊間會計學用書慣用的、較為複雜的專業會計科目與公式,改用各種台股企業實例及故事筆法,先幫讀者輕鬆地建立起閱讀四大財務報表的基本功(如 第二章);接著,帶大家一起探索IFRSs新制對台股的衝擊及在投資台股上的運用(如第三章、第四章);最後,再透過完整的台股案例操作及說明,學會如何 用財務報表偵測地雷股和一次貫通IFRSs新制的精華(如第五章)。在實例及故事的取材上,本書儘量以2013年採用IFRSs新制後的財報為主,但因實 施時間尚短,為了呈現更多投資上值得留意的題材,亦難免採用舊制的合併報表。

  最後,謹以本書獻給已於2010年逝世的父親,以及關心我的親人好友,並期望所有讀者能透過此書對IFRSs新制的解析,在台股迷宮中,快速到達理想的投資應許之地。

羅澤鈺

◎看懂財報,摸牌選好股   沒有經驗的投資人,除了對股票市場的長期變化缺乏概念之外,也沒有投資策略與選股的一套邏輯。依靠價格走勢的技術分析,可以拿來選股票;依照公司基本面財務數字的比較評價,也可以拿來選股票;而從總體經濟或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中,也可以由上而下推演出最有可能有好表現的公司;甚至更投機一點,追蹤籌碼變化,從中找出最有可能股權被大量集中持有的股票。   以上說的就是技術面、基本面、總體面與籌碼面的選股方式,每個方法各有特色,也各有優點與缺點。但概括來看,不論是哪一面,其實都是一種對於未來股價的預測,你根據自己獲得的訊息,產生出自己的認知與看法,然後進行投資。  ○基本面為底的摸牌選股法   就像我的學經歷皆圍繞於會計相關領域,所以從基本面與財務報表切入投資,是我的優勢一樣,一般投資人在做投資時,如果從自己的優勢或專長開始,就能最快進入。你若是理工學生,或是工程背景的職場人士,研究產業競爭與生產技術,就很容易觸類旁通。如果你是個社會文學相關科系的公務員,根本沒聽過商管與經濟專業術語,就從ETF(指數股票型基金)開始選股,是投資風險較低的選擇。等到時間久了,當你對投資愈來愈有興趣,自然會在基本面與總體面有更多的著墨。   在基本面的分析上,最容易聽到的批評與指教就是:「財務數字是落後的後照鏡,等到財務報表公布,市場價格早就跑掉了。」這其實是一種對於基本面分析的誤解。有很多時候,財務報表除了數字以外,根據財報數字逐季的變化,你可以觀察到公司的某些趨勢,並且仔細研究財務報表內的會計項目附註,有時候我們可以提前猜到「市場將來要反映什麼利多」,至少可以比媒體早一點知道,因此,我喜歡把它叫做「摸牌」。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