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理論(第7版)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財務會計理論(第7版)

作者:威廉·R.斯科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ISBN:9787300256658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力圖以資訊經濟學的框架來解釋財務會計在現實世界中所碰到的基本矛盾,即作為一種資訊系統的財務會計不可能既協調股東與管理當局之間的關係,又保證滿足投資者的資訊需求,其根源在於市場經濟中廣泛存在的“資訊不對稱”現象。正是由於這一矛盾的存在,現實中我們會遇到投資者怎樣進行投資組合決策、管理當局如何進行會計政策選擇、公司或企業為何要進行盈餘管理等問題。
 
由此,我們就需要會計準則和會計準則委員會,甚至是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存在。此外,這一矛盾也促使各利益集團圍繞會計資訊的供給展開“博弈”,使得會計準則的制定成為一種“政治過程”。在這一框架內,斯科特教授總結了西方會計理論界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實證研究成果。

《財務會計理論》(第7版)主要變動如下:
通過對近期會計學術領域研究的回顧,增加了對重要研究的解釋及討論。這些研究代表了當前學術界對會計理論的觀點,相關文獻都發表在重要期刊上,回顧的期間截止到2013年年中。

進一步增加了對契約理論的關注(替代了實證會計理論)。重寫了第8章,對會計資訊在公司治理、借款及管理工作中的可靠性和穩健性進行了全面闡述。

對2007—2008年股市崩盤後人們對證券市場有效性和投資者理性的質疑進行了討論。很多會計研究都依賴於上述兩個概念,本書對其中理性預期、常識、市場流動性等重要假設進行了解釋與討論。本書認為,適當地放鬆一些假設對於會計相關人員更好理解證券市場運作及投資者資訊需求是必要的。本書還認為,與會計相關的一些證券市場異象,特別是基於投資者非理性而產生的一些異象,在假設得以放鬆後可以通過投資者理性給出合理解釋。本書對支持上述推斷的相關理論及實證研究進行了概述(第4章和第6章)。

介紹並評價了新的以及尚在徵求意見的會計準則,包括金融工具、終止確認、合併會計、租賃及貸款損失準備。此外,還對概念框架相關內容進行了討論。

考慮到近年來會計準則的發展,本書討論了會計準則趨同及美國採納國際會計準則的可能性。

近年的研究開始採用電腦軟體來估計文字或語言的資訊含量,本書對此進行了解釋與評價。主要內容包括採用這一方法研究管理層討論及分析(第3章)及電話會議(第11章)的相關文獻。

新增了章末習題。主要包括現值會計、決策理論、代理問題。其他新增的習題還包括內在價值、外部董事、委託監督、股票期權定價以及《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關於近年來會計醜聞相關的案例(Groupon公司、奧林巴斯公司以及薩蒂揚公司)及其討論也納入本書。

討論了資訊風險是否可以分散,分析了公司可以多大程度上從更好的會計資訊披露中獲益,與此相關的研究亦納入本書(第12章)。

之前版本中冗長的投資組合理論被簡化,並將相關內容移到導師手冊中(第3章)。

修訂並完善了管理層討論及分析(第3章)及儲備確認會計(第2章)的相關內容。

威廉斯科特(William R. Scott)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榮譽退休教授,皇后大學著名會計學教授。1968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73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會計學博士學位。1988 年由於在會計思想方面的卓越貢獻獲得加拿大學術會計協會(CAAA)頒發的傑出貢獻獎。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