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投資大進擊:全球趨勢專家首次揭露一輩子一次的投資良機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2017-2019投資大進擊:全球趨勢專家首次揭露一輩子一次的投資良機
提前布局,趁勢搶賺這輩子最好的投資機會! 每次發生股市崩盤或經濟危機後,專家們都會把它稱為「黑天鵝事件」,意指罕見、無可預測又影響深遠。作者認為,專家們會這麼說,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大崩盤與大蕭條的確罕見,但並非完全不可預測。根據作者的研究,史上最嚴重的大衰退將在2017年年底爆發,於2020年至2022年觸底。 然而景氣最差時,卻也是逢低布局之際,投資市場的大師與行家都正緊盯這「一輩子只有一次」的投資良機!作者在本書中明示,當風暴漸歇、景氣落至谷底時,下列投資標的擁有無窮商機: ▍新興市場首選印度 印度的城市化比率還僅有33%,未來至少還有50年會致力提升越過80%的門檻,多數新興市場的城市化進程都會伴隨人均GDP直線成長,這方面印度正循中國過去的成功之路前進。 印度還有結構良好、穩定的龐大人口,其勞動力才剛開始擴張,人口成長趨勢約莫還有45年可期。同時,原物料商品出口僅占印度出口總額的35%,原物料週期走壞對印度的衝擊相對較小。 ▍聚焦醫美、生技產業 隨著嬰兒潮世代年歲增長,他們會帶動無數商機,這些領域包括:非急需的醫療保健產品,好比整形手術,以及抗衰老產品,像是維生素、化妝品和抗皺乳霜等任何能幫助嬰兒潮世代消費者盡可能長時間抗拒老化的產品。 ▍關注郵輪與部分房地產市場 在下一次房地產崩盤後,度假/退休住宅和護理/支援性居家服務的房地產市場,非常值得密切注意。因為度假/退休住宅支出大約在65歲時到達高峰,而對銀髮族而言,經歷20年跟小孩一起旅行的壓力後,誰不想登上浮動的豪華旅館兼賭場輕鬆一下,享受美食和美酒? 我們正目睹現代歷史上影響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泡沫,也將深受泡沫破裂所苦,而本書的目的就是要保護你避開即將出現的金融大屠殺,讓你不僅能倖存,還能趁勢致富翻身。 避開黑天鵝最好的方法,就是張大眼睛看清牠、做好準備,然後順勢大賺一筆!國內專家推薦孫慶龍/「投資家日報」總監郭恭克/獵豹財務長黃世聰/財經專家雷浩斯/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盧燕俐/理財專家(依姓氏筆畫排序)國際讚譽喬治‧歐文(Greg Owen)/澳洲雪黎GOKO Management執行長、「保障未來」活動創辦人暨推動者
作者簡介哈利‧鄧特二世Harry S. Dent, Jr. 鄧特公司(HS Dent)創辦人及總裁。鄧特公司出版《鄧特預測》(HS Dent Forecast)與《鄧特觀點》(HS Dent Perspective),並監督鄧特財經顧問網(HS Dent Financial Advisors Network)。 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著有《2014-2019經濟大懸崖》《2012大蕭條》《2010大崩壞》《榮景可期》(The Great Boom Ahead)等書。當多數經濟預測家大發1990年代景氣衰退警語的同時,他藉《榮景可期》一書獨排眾議,準確預測即將出現意想不到的經濟榮景,也因此讓他成為最受矚目的預測家,在同行中備受尊崇,獲譽為「最準確的長期趨勢預測家」。 鄧特為哈佛企管碩士,兼具《財星》(Fortune)百大企業的顧問、新事業投資人、知名演說家等身分,受到投資顧問領域的尊崇。相關著作:《2012大蕭條》譯者簡介陳琇玲Joyce Chen 美國密蘇里大學工管碩士,曾任大學講師、軟體中文化暨影片翻譯譯者、Alcatel Telecom主任稽核師。已出版譯作百餘冊並多次獲得金書獎殊榮,現以翻譯為樂並習畫自娛。已出版譯作百餘本,重要譯作包括《杜拉克精選:個人篇》《歐巴馬勇往直前》《2010大崩壞》《小眾,其實不小》《物聯網革命》《引爆會員經濟》《從管理企業到管理人生的終極MBA》《人工智慧的未來》等。相關著作:《大師的智慧》《市場的真相》《迂迴的力量》《Facebook——性愛與金錢、天才與背叛交織的祕辛》《富裕人生的兩種途徑》《記憶便利貼》劉道捷 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任國內財經專業報紙國際新聞中心主任,現專事翻譯。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年度十大好書獎及其他獎項。翻譯作品包括:《2014-2019經濟大懸崖》《資本家的冒險》《下一個社會》《打敗大盤的獲利公式》《梅迪奇效應》《投機:貪婪的智慧》《大逃稅》等。相關著作:《一週賺進300萬!網路行銷大師教你賣什麼都秒殺》《全面革新:企業必須拋棄舊的思維與做法,才能再創下一波榮景》《大逃稅》《比生病更可怕的醫療陷阱:別讓不必要的治療同時傷害你的健康和荷包》《當大家都低頭看手機,你要怎麼賣東西?》《逆勢求勝》吳慕書 政治大學畢業,曾任職國內、外金融機構、《華爾街日報》與科技產業專刊。現為財經雜誌研究員。相關著作:《一美元開始的修練:從不浪費任何一塊錢到超過三千億美元的精采人生》《下一波數位化浪潮》《對!我20幾歲,誰說我只能過22K的生活》《想創業,你要有不一樣的腦袋──沒用、愚蠢、不可能,別人都不認同的想法就是你的黃金商機》《遠見者:麥肯錫之父馬文‧鮑爾的領導風範》《銷售聖經(終極進化版)》
推薦序 驚人的洞察力與顛覆性的觀點前言 為什麼我們從未發現泡沫存在?第一篇 如何看穿泡沫假象第一章 泡沫有週期性第二章 吹大泡沫是人類天性第三章 泡沫總是會飆速成長第四章 泡沫是金融性高潮第五章 泡沫破滅後會回到起點第二篇 金融泡沫簡史第六章 歷史的教訓第七章 美國經濟泡沫第八章 一九九○年代之後形成的泡沫第三篇 我們的預測能力第九章 如何預測泡沫破滅時間第十章 地緣政治週期:步入惡性循環時……恐怖萬分第十一章 景氣循環與創新的力量第十二章 最好現在真的有在復甦第十三章 從泡沫破滅中致富第四篇 一生難逢的最大泡沫和重開機第十四章 世界最大的經濟力量第十五章 有史以來最大的債務與金融泡沫第十六章 美國債務瀕臨崩盤臨界點第十七章 超大中國泡沫第十八章 中國空前巨大的房地產泡沫第十九章 全球債務與金融資產泡沫第二十章 泡沫什麼時候破滅?第五篇 把握這輩子最好的投資機會第二十一章 投資利滾利第二十二章 事業發展的獲利策略第二十三章 房地產投資的獲利策略第二十四章 新興市場投資的獲利策略最後提醒附錄 本書所討論的週期致謝特別贈禮
推薦序》驚人的洞察力與顛覆性的觀點 我十分榮幸能推薦世界知名經濟學家暨研究者哈利‧鄧特二世的新書。 2011年我到雪黎機場歡迎鄧特首度造訪澳洲參加「保障未來」(Secure the Future)活動,從那之後,他就成為媒體瘋狂追逐的對象。他對世界經濟前景提出的驚人見解(而且通常是與主流背道而馳的觀點),讓世人趨之若鶩。 鄧特在我面前展現出坦率直言的態度,不會接受任何誘因而改變自己的觀點。他唯一的興趣就是講實話,而且是以經濟和人口統計的深入研究為依據。 我發現鄧特的預測通常是正確的,這就是為什麼他每次到澳洲演說時,還是有許多人前來傾聽他的高見。他言之有物又有個人魅力,讓人們願意坐上幾個小時聽他侃侃而談。沒有人會在他發言時離席。 2015年時,我們為即將推動的保障未來活動舉辦網路研討會。結果竟然引起轟動,有高達四千人參與。這麼多人同時湧入,讓網路研討會的系統當機,事後人們紛紛抱怨他們無法登入。當時我犯了一錯誤,我請大家若有任何問題,就以電子郵件告訴我們。後來鄧特根本忙到應接不暇,沒辦法一一回覆所有!這件事大大地證明鄧特的高見正在引發迴響。 鄧特讓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件事是:有些人前來聽他的演講,是因為他們認為鄧特大錯特錯!結果他們買票入場聽完演說後,卻對鄧特大為改觀,認為他的論點是對的。也許鄧特跟拳王阿里(Muhammad Ali)有一些共同點!以往,世界各地的人們買票來看阿里比賽,是因為他經常口出狂言,大家想看他出洋相。所以,他出賽時總是場場爆滿,座無虛席! 事實上,哈利‧鄧特二世不是你心目中那種典型的經濟學家。 以我對鄧特的瞭解與深厚的友誼,我覺得這傢伙確實有真本事。 ——喬治‧歐文(Greg Owen),澳洲雪黎GOKO Management執行長、保障未來活動創辦人暨推動者
即使是十八世紀備受推崇的蘇格蘭道德哲學家兼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也常常看走眼。他的理論是,理性的自我利益與競爭就好比一隻「看不見的手」,導引自由市場和社會走向創新與經濟成長。這真是天才的神來之筆。這是一道革命性的創見,雖然可能打下資本主義的智財基礎,卻流於看不見大格局的缺陷。真正的情況是,看不見的手不只一隻而已。第一隻是人口統計,它在混沌初開之際就形塑帝國和社會的興盛與衰亡,這就是為何它成為我的關鍵指標之一。另一隻「看不見的手」就是城市化,這一點我已經在第十七章詳細討論。這兩隻「看不見的手」才是導引一個開發中國家邁向泱泱大國的指標。我說的國家就是印度。其他的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國家也會奮力從經濟大屠殺中振作起來,這讓我們可以得到這輩子最好的投資機會,但是,在下一場崩盤拖拖拉拉至2022年年底真正落底之前,印度可能搶在其他新興國家之前就能夠進場長期投資。印度滿懷雄心壯志已開發國家都已經城市化了,大約70%到80%的人口不是已經住進城市,就是住在城市周圍。因此,包括美國和西歐國家的城市化的成長率已經減緩到幾乎為零。這些國家未來的成長完全依賴人口與生產力進步。以英國為例。多虧一波新技術崛起,好比十八世紀顛覆紡織業的新式紡紗機珍妮機(the spinning Jenny)、蒸汽機、水力紡紗機與腳踏電動槌,英國享有世界上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利,因此成為第一個快速城市化的國家。它的財富和主導地位隨之提升。1700年,只有12%英國人口住在城市裡;到了到1870年,城市化比率已達43%;1939年更是80%都城市化了。自此,英國的成長前景一直是溫和漸進,在美國大幅進步時,他們只是持續緩慢前進。美國的城市化依循相似的軌跡。1860年內戰之前,城市化比率僅20%;1919年,有50%人口住在城區;1960年,70%人口不是已經住進城市,就是住在城市周圍;到了2000年,城市化比率已經跳升到80%。美國就和英國如出一轍,自此全年經濟成長率只能勉力維持在2%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