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解碼:當上主播的第一本書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主播解碼:當上主播的第一本書

作者:羅文輝、蘇蘅、林書煒等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ISBN:9789570523393
語言:繁體中文

★新聞專業:熟稔編、採、播的流程與技巧。
★工作能力:播報新聞外,採訪及評論新聞事件的能力,並有處理產製流程中的各種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
★提升影響:如何以其知名度和可信度提升所屬電視台的形象,提升電視新聞的品質。
  主播除了播報新聞外,也要有採訪及評論新聞事件的能力。電視機前光鮮亮麗的新聞主播,有著耀眼的明星光環,總讓人有一股莫名的嚮往與好奇。本書的主要目的之一,即是帶領讀者深入主播世界,探討主播本身的日常工作、養成條件、工作壓力,並分析電視台決策高層如何選擇主播,幫助讀者對電視新聞主播有更深入的了解。
  由於台灣關於電視主播的研究較少,探討新聞人員工作與角色的相關研究,大多偏重工作滿意度、專業程度與倫理態度;而針對電視新聞主播的相關研究,又大多偏向探討新聞主播的專業形象與工作滿意度,並未著眼電視主播的日常工作、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因此,本書有關電視新聞主播部分,除了在主題與取材上具有原創性外,更可以補強過去相關著作之不足。
本書特色
★TVBS主播方念華、政大新聞系教授汪琪專文推薦!
★王偉忠(知名電視製作人)、李四端(TVBS副總經理)、項國寧(聯合晚報社長)、黃新生(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專任教授)、黃肇松(中央社董事長)、詹慶齡(TVBS-N晚間新聞主播、製作人)等媒體人、新聞實務及學界一致推薦!
★由新聞學者與電視實務工作者合作完成,是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的專書。
★有志於新聞工作者的入門書。
★想知道主播收入多少?自己夠不夠格成為主播?他們得面對哪些壓力與挑戰?關於電視新聞主播背後種種秘辛,本書全都露!
作者簡介
羅文輝
  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系,曾獲得美國奧立岡大學碩士學位及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博士學位。曾經擔任政治大學新聞系主任及傳播學院院長,並曾在香港中文大學、英國李斯特大學及美國史坦福大學擔任訪問學人。主要研究興趣為新聞分析、政治傳播及傳播效果。
蘇蘅
  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兼系主任,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獲得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碩士學位及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博士學位,並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訪問學人。主要研究興趣為新聞學、媒介轉型、傳播理論及研究方法。
林書煒
  畢業於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並獲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學位。從事電視工作十年,曾經擔任三立新聞台、中天新聞台記者、專任主播。現為主持人、學學文創志業講師與【星期八】兒童雜誌顧問與專欄主筆。
呂惠敏
  現任三立電視新聞台午間新聞主播及政論節目主持人,畢業於靜宜大學英文系,並獲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學位。新聞播報資歷十一年,並曾任新新聞雜誌文字編輯以及民眾日報採訪記者。
高明慧
  現任三立電視新聞台採訪中心副主任,畢業於世新大學廣電系,並獲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學位。新聞採訪資歷十一年,曾任東森電視新聞台駐北京、上海記者,以及三立電視新聞台政治記者兼任主播。
盧聖芬
  現任民視電視台財經副召集人,畢業於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獲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學位,曾經擔任台北電台主持人、新新聞週刊採訪記者、環球電視台黨政記者/主持人,以及民視電視台黨政資深記者。

推薦序(方念華)推薦序(汪 琪)
(一) 緒論一、變遷中的電視主播與電視新聞二、本書結構
(二) 電視新聞主播的條件與日常工作一、電視新聞主播之概念二、電視新聞主播的條件三、主播的收入現狀四、電視主播的日常工作五、主播面臨的挑戰
(三) 電視台如何選擇與評量新聞主播一、決策主管對主播條件及角色的認知二、決策主管如何評估主播三、市場導向下決策主管對主播的認知與選擇四、給電視台決策主管的建議
(四) 電視新聞主播的工作壓力與倦怠一、新聞主播的工作壓力二、新聞主播的工作倦怠三、新聞主播的工作壓力與倦怠來源四、倦怠對新聞主播工作表現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影響五、研究問題的核心六、對實務界的建議
(五) 電視記者的工作滿足與離職意願一、台灣電視新聞的現況二、工作滿足三、離職意願與行為四、新聞從業人員工作滿足與離職行為五、不同類型的記者之離職意願與行為六、對實務界的建議
(六) 電視新聞的正確性一、電視新聞特性與產製流程二、何謂新聞正確性三、新聞報導錯誤原因四、個案研究資料分析:科學.生活.司法個案五、對媒體組織的建議

【推薦序】
文:方念華  TVBS-N資深製作人/主播  
  「電視新聞與電視主播」這在二十年前大學畢業時,從未出現在腦海的工作;或說,生命藍圖,此刻,卻與我緊緊相隨了將近二十年!
  這二十年,除了電視台新聞部,幾乎沒在其他地方待過。
  畢業初期,有幸在廣告公司做了半年的助理AE。
  接著在無線電視台三家獨大的時代,一頭栽進浩瀚的新聞海,從此尚未靠岸。
  電視新聞主播對我來說,已經不如電視新聞製作的任務複雜,同時令人困惑。但所有的準備、規劃,畢竟都要等到「晚安!各位觀眾」那一刻,見了真章才算數。因此,主播確實如書中所言,恰似接力長跑的最後一棒。新聞說出口,才跟海內海外無以數計的電視觀眾,牽上了無形的線,共同勾勒「今天」對世界的理解、與想像。
  說「共同」,確實是這麼長一段時間在新聞製作與主播職務上,最深的感觸。
  很多時候,我們忘記了意義的構築,需要雙邊的努力。對觀眾的想像,決定了製作人∕主播選擇新聞的判斷、詮釋新聞的角度。當我們錯解了電視觀眾的需求和品味,觀眾超越了自己,自然會義無反顧地絕塵而去。
  以前,我以為這種想像和理解,就是籠統的新聞專業。
  現在,漸漸地我發現,它其實是一種太高遠的人生智慧—對於不同於自己性別、族群、經濟環境,生活條件…所有所有的不同,所需要的同理心。同理在這樣、那樣的人身上,他∕她感覺世界以怎樣的方式運轉?怎樣的訊息才能發生意義?怎麼樣在解釋人事物時,不會製造傷害、擴大鴻溝?像一條長長的跑道,只能一直往前追,卻永遠也不會有盡頭。
  所以,在這樣一條路上,對於疲倦最好的滋潤,不是成就感、也不是知名度,而是生命本身無意萌發的種種體會、和家人朝夕相處(PS. 雖然時間少得可憐)的豐足感;閱讀向田邦子(註:最愛作家)掩卷讚服的滿足,晨起跳進泳池一口氣游個六十分鐘的快意,甚或諸事不順、滿腹怨氣不打一處生的無奈…「有感受」的生命,讓我在主播台外的新聞製作沒辦法靜思偶得,如行雲流水般自如輕鬆。但這種無休無止的內在戰爭,卻讓我日復一日更戒慎地想像,如何面對觀眾與如何和他們一起面對新聞打造的世界---如果,它能夠近乎真實!追求,這世界接近諸般事實原貌!
  因此,很感謝也很高興看到這本書的誕生。
  我想它會大大拉近觀眾與「電視裡那個人」:不管是主播、記者、叩應脫口秀主持人的距離。而這努力逐漸縮短的距離,絕對能幫助台灣咒罵主播的觀眾與咒罵觀眾的主播兩種族群,平均地減少、式微。
  希望,彼此的理解能夠努力加深,構築台灣電視新聞更豐盈的意義!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