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股:第一本教你簡單檢查股市明牌的投資寶典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算股:第一本教你簡單檢查股市明牌的投資寶典

作者:勝間和代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28日
ISBN:9789866526930
語言:繁體中文

股市裡頭,老師和親友天天都在報明牌,準不準?你敢不敢買?不能光憑衝動與運氣來決定,日本平民理財天后、知名會計師勝間和代教你,只要一台計算機、兩個基本招術,對照財務報表,就可以輕易檢驗這些明牌,到底是飆股,還是地雷。(中文版特聘財會專家,以台灣股市實例幫您驗算各股,教到你會)
  勝間和代的算股步驟一:一台計算機 ( 這個不用解釋,你一定有 )  勝間和代的算股步驟二:兩個基本招術
1.好股票跟人一樣:要有完美的比例  將公司比喻為人,資產和營業額就是身高,淨利和現金流就是體重,正在成長的正常青少年應該是身高與體重同時增長,如果你用人為的力量去扭曲,可能發生不斷身高不斷長高(資產和營業額暴增)、體重卻不斷減輕(淨利與現金卻降低)的不健康現象,這種公司的股票就要特別小心
2.營業現金流量要能支付投資現金流量:  一個年收入只有200萬的人,不應該住得起5000萬的房子,不然他一定得從其他地方借來不足的部分;企業也是如此,如果營業現金的流量無法供應投資現金的流量,就必須向銀行或投資人籌措資金,這樣等於是向未來借收入,終會產生惡性循環。
勝間和代的算股步驟三:
  損益表、 資產負債表、 現金流量表要一起對照
  想找出好股票不能只看損益表(光看損益表你就糟了),因為企業若想讓美化獲利,可以輕易的以會計方式來改寫損益表,但只要是人為改寫的獲利,無論其中的手段合法與否,必然會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上產生矛盾。(公司有獲利,現金卻沒有增加?資產增加了,現金流量表卻毫無變化?)
  作者用最簡單的圖解方式,教我們比對各種財報數字,發現公司的真實面貌,讓動過手腳的財報數字,無論是想虛增營收或隱藏獲利,都能無所遁形。
   一旦學會判別財報真偽的技術,當別人報給你許許多多的股市明牌時,你就可以自己來驗算與判斷,做好各種類型的投資分析,不再迷迷糊糊的道聽塗說。
勝間算股密技大公開  1.權責發生額小於零  2.資產報酬率 ( ROA)逐季成長  3.營業面:各項數字 (銷貨收入、營業淨利、稅前純益) 與成長率相稱  4.經營面:營業現金流量大於投資現金流量  5.本益比被高估:找低點進場  6.本益比倍低估:早買早贏
基本絕招  損益表其實看不出真正損益?現金流量表才更有參考價值  公司資產不見得愈多愈好?真的有帳面金額的價值嗎?  公司是不是真的賺錢,算出「權責發生額」就知道。  資產報酬率連續三、四季愈來愈小,就要小心了。  市值600億的公司購併80億的公司,為什麼合起來市值變成800億?  人事費用資本化、向未來「借」收入……企業如何「做出」漂亮獲利數字?  靠購併而愈來愈賺錢的公司,千萬要提防。  法人說明會別只是看看新聞就算了,要拿出簡明財報「測謊」。  財務報表上面,「字體愈小的備註,愈是暗藏玄機」。  績優公司的完美比例是什麼?
進階高招
營運現金流量vs營業利益是不是一起成長?  一、投資現金流量vs營運現金流量,哪個高?  二、營運現金流量÷營業利益,數字比同業高很多嗎?  三、銷貨收入、營業利益、稅前純益差不多同比例成長嗎?  四、存貨金額大增嗎?商譽大筆減損嗎?  五、遞延所得稅資產很多嗎?實質所得稅率偏低嗎?
  更進階密技請詳閱本書內容
作者簡介
日本平民理財天后 勝間和代
  1968年生,慶應義塾大學商學部、早稻田大學金融MBA、早稻田大學研究所商學研究科博士生。是3個女兒的媽媽。
  19歲取得會計師資格,創下最年輕記錄,在學期間已開始擔簽證會計師,之後經歷了安達信、麥肯錫企管顧問公司、日本摩根大通證券分析師,之後成立以會計查核為主要業務的公司「監察與分析」(www)。
  2005年獲選為《華爾街日報》的「全世界最受矚目的五十位女性」。《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商業週刊》等國外報章雜誌可見其文章。2006年,榮獲AVON年度女性大獎,為最年輕得獎者。
  2008年5月,創下同時有4本書打進排行前十名的紀錄。

推薦序 你買的是真明牌還是假明牌?/ 溫國信
蒙塵鑽石與恐怖地雷 / 陳忠瑞
前言 學會算股,人人都可當大師
第一章、 想找好股票,不能只看損益表
同一家公司為何出現兩種不同財報結果
經營者為何想製造獲利?
簽證會計師語證券分析師的難言之隱
該不該買?其實你可以自己算
第二章、 是不是好股票,你得這樣算
別被損益表給矇蔽了
損益表的玄機,這樣解讀才對
現金流量表的正確解讀法
會計利益和現金利益是兩回事
有操作就必定會在某處產生矛盾
三分報表一起交叉比對
第三章、 這家公司怎麼這麼賺錢?小心虛增獲利
破解會計操作,一點都不難
會計操作基本技巧1.─ 利用損益表
會計操作基本技巧2.─ 利用資產負債表
會計操作基本技巧3.─ 利用合併報表
分析財務報表的事前準備
第四章、 學分析師一樣算股
數字間的關係:關鍵在於「比例」
體制建全公司的「完美比例」
產業不同,企業所需營運資金就不同
上市公司如何「做出」獲利 ?
從第一頁就能了解財務概況
下期業績的預測數字是否合理?
以「經營績效及財務狀態」驗證經營的可靠性
整理出對X 公司提出的質疑
第五章、 是不是明牌股?你一眼就看穿
資產負債表上「資產欄」─流動資產
資產負債表上「資產欄」─固定資產
資產負債表上「資產欄」─遞延資產
資產負債表上「負債欄」
資產負債表上「股東權益欄」
現金流量表
製作合併財務報表的基本注意事項
附註事項
第六章、 有些好股票,放久也會變地雷
檢閱完財務報表後
投資判斷矩陣
持有股票後續追蹤應以財務報表為主
附錄 台灣股市實例檢查活用版
哪些股票值得投資?台積電、穎台、立錡、力旺電、誠遠科、永裕、恆大
哪些股票要找低點買進?台聯貨櫃、 東陽 、地球
至於哪些股票最好別……

推薦序你買的是真明牌還是假明牌?溫國信
  理財種類的多元、股票所代表的公司的差異、選股方法的複雜,造成多數人的理財像進入迷宮似的。光以定期存款保存資產的話,害怕購買力會降低,買進股票的話,則擔心遭到虧損,亂買其他資產,賠得可能更多,所以「理財」好像是一種難以安心的活動。
  我曾經「憑感覺」購買股票,結果賠錢了,而且在基金方面,「聽信專家」的明牌推薦,結果賠更多!不過,這些教訓沒有白費,它們讓我澈底了解「量測的工夫」的重要。所謂「量測的工夫」,就股票來說就是從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去檢驗,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念。
  以鑽石與玻璃來說,外觀都一般亮麗,必須有工具去量測、辨別,才能找出鑽石;兩個外表長得一樣的西瓜,可以用拍打、聽聲音的方法,迅速選出好吃的那一個。投資股票雖然比較複雜,但是我憑著巴菲特的理念,以及我所習慣的「量測工具」,總是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股票,這樣的話,即使歷經金融海嘯,仍能屹立不搖。
  不過,投資人在信賴公司的財務報表之餘,還是要防範它的陷阱,因為這家公司也可能以高明的會計方法欺騙你,發佈不實的財務報表,就像當年博達公司虛列巨額收入和應收帳款,造成投資人巨大的損失,就是著名的例子!
  本書就是教導投資人,如何深入了解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是不是真實可靠,在第三章「察覺虛增獲利」當中,指出公司可能刻意操作的三種基本形態,分別是以「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合併報表」為主。在檢測「損益表」是否真實方面,投資人可以將「權責發生額」與「營業現金流量」加以比較,如果「權責發生額」過高,可能有虛增收益的刻意操作問題。
  本書第五章提出「數字間的關係」,也就是數字間的「比例」關係,是分析財務報表的利器,因為不實的財務報表,在一些科目的數字、比例之間,會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情形。
  作者在第六章提出「投資判斷矩陣」,把公司分成四個大類,其中「市場評價高,而且具有真實的利益」的公司,也就是好股票,對於這種公司,投資人在「機會來臨的時候,務必投資」,至於「市場評價高,但是其實利益是虛假的」公司,投資人必須敬而遠之,因為它可能就「地雷」。
  你必須努力做為自己財產的守護神,而本書就是能夠保護你財產的好書。慧眼識英雄,要成為股市的英雄,成為能找出好股票的高手,不妨從研讀本書開始,相信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本書附錄則是以勝間和代的算股密碼為本,為讀者分析出哪些台股可能值得投資、哪些可能是地雷,相當具有參考價值。(本文作者為雪球股達人,著有《找到雪球股,讓你一萬變千萬》)

數字間的關係:關鍵在於「比例」》》觀察一棵樹之前先觀察整座森林接下來,正式開始利用簡明財務報表進行財務分析。請回想前面介紹過的內容,以掌握解讀財報的要訣。進入詳細的財務分析之前,本章先以證券分析師的角度,一面解讀簡明財報的前半部分,一面描繪出對象企業的業界輪廓,以及企業的大致經營模式。其次,本章及下一章都將利用真實案例為各位說明。其中一份是大型零售商(超市連鎖店)X公司的簡明財務報表(2007年3月份),另一份則是知名優良原料廠商Y公司的簡明財務報表(2007年3月份)。》》分析的重點在於「比例」在開始解讀財報表之前,我希望各位能夠記住一點,那就是分析的基本在於「從比例的觀點看待所有數據」。企業所處的環境是瞬息萬變的,所以有獲利的時候,也有賠本的時候。儘管如此,企業營運多年之後,相對於營業額的成本、本益比、現金的回收與投資的比例等,都會落在某一個適當的比例關係上。事實上,閱歷豐富的會計師一看到進行會計操作的公司財務報表,馬上就能感覺到「比例不太對勁」!我剛成為會計師時,看到老前輩只要瞄一遍財務報表,就能馬上指出有疑問的數字,真的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經過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解讀過無數財務報表後,我終於體會到「原來關鍵就在於比例呀!」我希望你也能培養出那種直覺來。具備那種直覺後,看到只圖一己之利而做假帳、美化帳目的公司財務報表時,應該就能感覺到:「以商業常識來判斷,數字好像不太對勁!」儘管說了無數次的「比例、比例」,不是經常看財報的人,還是抓不住那種感覺。因此,我們先從何謂「體制健全公司的完美比例」來做說明。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