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生產系統關鍵技術及設備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水下生產系統關鍵技術及設備

作者:洪毅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01日
ISBN:9787547852538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569元

《水下生產系統關鍵技術及設備》主要內容包括水下生產系統工程設計技術、水下生產系統關鍵設備及其關鍵技術。工程設計技術主要介紹了水下生產系統工程設計的主要內容及總體要求。關鍵設備及其關鍵技術主要介紹了水下生產系統關鍵設備、國內外發展現狀,以及產品研發過程的關鍵技術點。

《水下生產系統關鍵技術及設備》可為水下生產系統工程設計、水下生產系統設備研發提供參考,適合從事海洋石油工程設計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使用,也適合從事海洋石油工程研究、水下生產系統設備研發人員參考。

第1章 水下生產系統概述
1.1 水下生產系統工程模式
1.2 水下生產系統的發展
1.3 水下生產系統的組成

第2章 水下生產系統設計技術
2.1 水下生產系統設計規範
2.2 水下生產系統設計基礎、原則和介面
2. 2.1 設計基礎
2.2.2 設計原則
2.2.3 設計介面
2.3 水下生產系統關鍵設備及技術
2.3.1 水下採油樹
2.3.2 水下管匯
2.3.3 水下控制系統
2.3.4 油氣田水下佈置模式要素及關鍵設計技術
2.3.5 深水流動安全保障關鍵設計技術

第3章 水下採油樹
3.1 水下採油樹常用類型
3.1.1 按發展歷程分類
3.1.2 按閥門結構分類
3.2 水下採油樹主要部件及功能
3.3 設計關鍵技術
3.4 製造關鍵技術
3.5 測試關鍵技術

第4章 水下控制系統
4.1 水下控制系統類型
4.1.1 直接液壓系統
4.1.2 先導液壓系統
4.1.3 順序液壓系統
4.1.4 硬線先導電液系統
4.1.5 複合電液系統
4.1.6 全電控制系統
4.2 水下控制系統組成及功能
4.2.1 上部控制設備
4.2.2 水下控制模組
4.3 水下控制系統關鍵技術
4.3.1 高可靠性技術
4.3.2 材料選擇技術
4.3.3 通信技術
4.3.4 液壓系統設計技術

第5章 水下生產系統臍帶纜
5.1 臍帶纜簡介
5.1.1 臍帶纜功能
5.1.2 臍帶纜組成
5.1.3 臍帶纜類型
5.1.4 臍帶纜附件
5.2 臍帶纜設計技術
5.2.1 設計原則
5.2.2 設計基礎
5.2.3 設計要求及主要指標
5.2.4 設計方法與流程
5.3 臍帶纜製造技術
5.3.1 臍帶纜製造流程
5.3.2 臍帶纜主要製造設備
5.4 臍帶纜測試技術
5.4.1 樣纜測試
5.4.2 單獨組件測試
5.4.3 與終端連接前的測試

第6章 水下管匯
第7章 水下閥門及執行機構
第8章 水下連接器
第9章 水下多相流量計
第10章 水下變壓器
第11章 水下生產系統集成測試技術
第12章 技術展望
參考文獻

石油和天然氣作為現代工業的血液,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源,也是一種戰略資源,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金融屬性。隨著陸上油氣資源的不斷枯竭和開採成本的上升,石油工業界將目光更多地聚焦到海上油氣田,現在新增的油氣產量更多地來自海洋。

過去的幾十年,海洋石油的開發從淺海大陸架不斷地向深海進軍,形成了歐洲北海、墨西哥灣、西非海域和巴西海域等深水油氣田開發的熱點地區,近年來新發現的大型油氣田大部分在深海,世界上已經形成了完備的深水油氣田開發技術體系和相應的高技術裝備。其中水下生產系統已經成為深水油氣田開發的關鍵技術和設備,並不斷成熟和發展。截至2019年,應用水下生產系統開發的油氣田有350個,水下採油樹應用超過7000套,作業水深世界紀錄是2934m,油田最遠回接距離69.8km,氣田最遠回接距離149.7km。

我國南海油氣資源豐富,被業界稱為第二個波斯灣,逐步成為深水油氣田開採的新熱點。隨著深水流花油田群和陵水17-2氣田的開發,中國深水油氣田大規模開發序幕已經拉開,不遠的將來這一區域水下生產系統會得到廣泛的應用。

本書全面介紹了水下生產系統技術及其關鍵設備。第1章為水下生產系統概述(郭巨集編寫);第2章介紹水下生產系統設計技術(安維崢編寫);第3~10章介紹水下生產系統主要關鍵設備及其技術,包括水下採油樹(侯廣信編寫)、水下控制系統(孫欽編寫)、水下臍帶纜(李博、閆嘉鈺編寫)、水下管匯(鄭利軍編寫)、水下閥門及執行機構(閆嘉鈺編寫)、水下連接器(李博編寫)、水下多相流量計(尹豐編寫)、水下變壓器(郭江豔編寫);第11章介紹水下生產系統集成測試技術(吳露編寫);第12章為技術展望(馬強編寫)。整個編寫團隊的成員是中國水下生產系統設計技術和設備研發的開拓者與探路者,近10年來他們為此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為中國水下生產系統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希望本書的出版對於我國水下生產系統的應用和提高,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由於作者的經驗和水準有限,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相關書籍